- 年份
- 2024(5880)
- 2023(8586)
- 2022(7085)
- 2021(6558)
- 2020(5266)
- 2019(12078)
- 2018(11728)
- 2017(21599)
- 2016(11177)
- 2015(12783)
- 2014(12743)
- 2013(12985)
- 2012(12605)
- 2011(12063)
- 2010(11922)
- 2009(11077)
- 2008(10702)
- 2007(9319)
- 2006(8545)
- 2005(7975)
- 学科
- 济(80610)
- 经济(80557)
- 管理(26724)
- 方法(24734)
- 数学(22856)
- 数学方法(22764)
- 业(22067)
- 地方(21917)
- 中国(20415)
- 地方经济(15149)
- 农(15067)
- 企(14675)
- 企业(14675)
- 贸(13353)
- 贸易(13344)
- 易(12899)
- 学(12561)
- 业经(12377)
- 环境(11202)
- 融(10587)
- 金融(10585)
- 制(10555)
- 农业(10539)
- 关系(9995)
- 发(9528)
- 体(9267)
- 财(9154)
- 银(9018)
- 银行(9013)
- 行(8894)
- 机构
- 大学(178646)
- 学院(175636)
- 济(95877)
- 经济(94505)
- 研究(74019)
- 管理(62040)
- 中国(56091)
- 理学(52769)
- 理学院(52044)
- 管理学(51473)
- 管理学院(51125)
- 科学(40151)
- 京(38229)
- 财(37464)
- 所(37288)
- 研究所(33921)
- 经济学(32875)
- 中心(31161)
- 财经(30388)
- 经济学院(29449)
- 经(27824)
- 院(26317)
- 北京(25125)
- 农(25051)
- 江(24294)
- 科学院(23807)
- 范(23800)
- 师范(23663)
- 财经大学(22598)
- 研究中心(20978)
- 基金
- 项目(114495)
- 科学(91942)
- 基金(86612)
- 研究(85769)
- 家(75909)
- 国家(75414)
- 科学基金(63382)
- 社会(59983)
- 社会科(57088)
- 社会科学(57080)
- 基金项目(44699)
- 省(39831)
- 教育(37502)
- 自然(36570)
- 自然科(35664)
- 自然科学(35655)
- 资助(35265)
- 划(35084)
- 自然科学基金(35031)
- 编号(31805)
- 发(28014)
- 部(27470)
- 国家社会(27422)
- 重点(26642)
- 成果(26459)
- 中国(26195)
- 发展(23925)
- 教育部(23876)
- 展(23620)
- 创(23074)
共检索到279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中树 唱新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以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力核心,包括发达国家日本、新兴工业国韩国,还包括中国、蒙古、朝鲜等发展中国家等多层次、复合式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东北地区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它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而且还处于与日、韩保持着的垂直分工,与俄、朝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分工的交叉点上,是不同层次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纽带,也是未来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市场。因此,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核心,开展多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内的多边经济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白成琦
中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缔约国地位,尽管迄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现在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进展顺利,估计有可能在近期即乌拉圭回合结束之前实现。这对我国直接参与世界大循环,特别是加强同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必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本文仅就中国“复关”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共同采取切实步骤促进这种合作的发展,作些初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世宝 张永学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探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问题,朝鲜的态度与行动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本文在回顾朝鲜对外开放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朝鲜对外开放的新策略。指出朝鲜的外交政策正日益活跃,其外交重点对象仍为中、美、日、俄四大国,但中美是其重点对象中的重点,对外开放的侧重面仍在亚洲,尤其集中在东北亚区域。文章还探讨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开放的新进展及朝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静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削弱,亚洲经济崛起,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国际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区域经济体收益目标转型使大国关系充满变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关键阶段、中日韩经贸合作将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构想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要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协调发展次区域合作,发展优势产业,与邻国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合作 新变化 东北地区 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有晨 钟艾妩
战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倾向日益增强。已相继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进入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又形成了以美、加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也将于1992年建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国际政治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这一区域正在经历全球体系中发生的三项重大变革:即,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其中,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对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维久
东北亚区域各国利害关系复杂,多重矛盾并存。但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无力,国际民间资本集团为寻求分享一份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越发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然而,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日本、韩国相比,经济、贸易规模落差很大,整体上企业经济技术实力明显落后,市场竞争力软弱。只有明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走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化弊为利
关键词:
区域经济,矛盾,差距,竞争,商品出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一直受到有关大国之间关系的重大影响。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直接有关的大国有中、日、苏、美等4国。在这4个国家中,中国和日本属于区域内国家,它们对区域经济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和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国家,由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麻彦春,童欣
东北亚区域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尽快建立区域经济联合体,必须寻找区域合作的切入点。中日两国直接投资活动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抉择。因此,只有把中日两国直接投资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才能以点带面,夯实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直接投资 切入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庞德良
近年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 ,顺应区域集团发展的要求 ,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时至今日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尚存在许多制约主权国家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很难直接上升为各国中央政府的行为。而各国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却有其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内在动因和有利条件。从目前看 ,东北亚区域地方合作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 ,影响了民间企业在区域贸易和投资上的积极性 ,制约了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因此 ,现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际合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战略重点在于为民间企业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一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和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已明显改善,各国的地缘条件优越,各国都积极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加快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的步伐,因此,90年代应在平等互利和尊重权益、和平共处、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求同存异和循序渐进、三分开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舒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环境中,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的分析,展望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景。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指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占有陆地面积大约2100万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