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7)
2023(5416)
2022(4537)
2021(4371)
2020(3366)
2019(8226)
2018(7780)
2017(14551)
2016(7645)
2015(8783)
2014(8431)
2013(8685)
2012(8288)
2011(7896)
2010(7728)
2009(7233)
2008(6981)
2007(5829)
2006(5246)
2005(4792)
作者
(22057)
(18518)
(18498)
(17656)
(11972)
(8810)
(8374)
(7232)
(7190)
(6525)
(6327)
(6093)
(5902)
(5886)
(5841)
(5840)
(5496)
(5373)
(5175)
(5072)
(4546)
(4458)
(4450)
(4126)
(4079)
(4036)
(3882)
(3731)
(3715)
(3703)
学科
(43601)
经济(43565)
中国(17098)
方法(16774)
管理(16348)
数学(15921)
数学方法(15855)
(13912)
地方(11244)
(9657)
(9641)
贸易(9636)
(9392)
(8179)
企业(8179)
环境(7287)
农业(6573)
(6541)
城市(6479)
(6322)
业经(6096)
(6069)
(5917)
关系(5881)
地方经济(5804)
(5643)
(5642)
金融(5642)
(5478)
银行(5475)
机构
大学(118798)
学院(114852)
(60501)
经济(59599)
研究(49501)
管理(41246)
中国(37650)
理学(35570)
理学院(35012)
管理学(34628)
管理学院(34402)
科学(27545)
(26935)
(24259)
(23585)
研究所(22331)
经济学(21269)
中心(20934)
财经(19712)
经济学院(19251)
(18323)
(17803)
北京(17592)
(16649)
(16190)
师范(16092)
科学院(16024)
财经大学(14953)
研究中心(14662)
业大(14361)
基金
项目(80126)
科学(65073)
基金(62842)
研究(57567)
(55781)
国家(55456)
科学基金(47099)
社会(41471)
社会科(39538)
社会科学(39530)
基金项目(32984)
自然(28521)
自然科(27903)
自然科学(27897)
自然科学基金(27417)
(25549)
资助(25384)
教育(24704)
(23945)
编号(19908)
(19646)
中国(19623)
国家社会(19493)
(18589)
重点(18463)
教育部(17080)
成果(16114)
(15768)
人文(15698)
发展(15638)
期刊
(62355)
经济(62355)
研究(40403)
中国(21332)
科学(17587)
学报(16094)
(15118)
(14945)
管理(14237)
大学(12497)
学学(11839)
经济研究(11423)
问题(10742)
农业(10583)
财经(10283)
(10098)
金融(10098)
(9358)
(9094)
世界(8985)
国际(8449)
技术(7327)
教育(7188)
资源(7149)
城市(6904)
业经(6832)
(6763)
(6096)
统计(5941)
技术经济(5671)
共检索到172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媛  姜博  初楠臣  刘焱  马玉媛  张雪松  
从资金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功能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要素流和城市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功能联系的调控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博  王媛  
选取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2001—2011年的邮电业务量、客货运输量、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相关指标,建立城市功能联系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城市功能联系和GDP相关性检验,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对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演进格局和空间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信息流、交通流、资金流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组成结构出现复杂的变化,不同等级城市、不同要素流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先后经历了缓慢增长期,过渡期和快速持续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空间分布态势经过弱集聚—随机分布—缓慢集聚的变化过程;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总体格局表现为"一廊、四心、四群"的空间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地区与吉林省的邻接处,低值区分布在外围边缘;②省际经济联系强度总体不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与省际可达性水平显著相关,符合距离衰减原理;③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明显,哈大经济带沿线尤其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多,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外围边缘与其他省区经济联系明显不足。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协作和自然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省际经济联系格局的产生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斗  席胜杰  
基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引力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联系强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产业空间联系网络演变趋势、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1)2009—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高值区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中心城市为起始、呈现向周边城市梯度扩散的发展态势。2009—2015年城市产业联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2015—2018年出现大幅回落。(2)城市产业联系形成了以哈大高铁为中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核心,以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为高值集聚区的分布特征,且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3)省内城市产业联系强度总体高于省际产业联系强度,其中辽宁省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吉林省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4)中心城市的对外产业联系强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而且四大中心城市中介效应较强,哈尔滨市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5)城市产业联系的区块结构变化呈现由松散到紧密再到松散的发展状态,且区块间的联系强度和辐射效应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哈尔滨的中介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运输网络对两地区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从而揭示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相关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谌慧倩  远芳  项亚楠  赵艺维  严程棋  
基于腾讯QQ群视角,查找联系两个城市的QQ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东北地区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和层级结构。研究表明:①东北城市QQ群联系网络密度为63.81%,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QQ群联系。②从城市联系对象看,沈阳、大连等4个城市联系特征为全体伙伴型,大庆、锦州等10个城市属于众多伙伴型,齐齐哈尔、四平等15个城市为普通伙伴型,伊春、白山等5个城市则是寡少伙伴型。③从QQ群联系总量看,东北地区城市具有明显层级结构。沈阳为大区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七台河等4个城市为地方边缘城市,其他城市层级介于之间,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姜博  郭豪  梁凡  张雪松  
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交通厅网站获得东北地区34个城市两两间的公路客运班次,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www.12306.cn)获得两两间铁路客运班次,建立34×34的公共客运(公路/铁路)发送—到达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Netdraw和中心性分析法,对34个主要城市的网络联系和中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沈阳是公路客运联系最密切的城市,公路客运联系密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北大多数城市公路客运联系集中于所在省内。2东北地区公路客运网络中沈阳、长春和哈尔滨3个省会城市的中心性处于前三。3铁路客运联系密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哈大(连)线和沈山线,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沈阳、辽阳、鞍山、大连、锦州和葫芦岛相互间铁路客运联系密切。4铁路客运网络中哈尔滨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但是黑龙江省边缘城市更多。5铁路客运在东北地区公共客运交通网络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谌慧倩  远芳  项亚楠  赵艺维  严程棋  
基于腾讯QQ群视角,查找联系两个城市的QQ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东北地区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和层级结构。研究表明:①东北城市QQ群联系网络密度为63.81%,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QQ群联系。②从城市联系对象看,沈阳、大连等4个城市联系特征为全体伙伴型,大庆、锦州等10个城市属于众多伙伴型,齐齐哈尔、四平等15个城市为普通伙伴型,伊春、白山等5个城市则是寡少伙伴型。③从QQ群联系总量看,东北地区城市具有明显层级结构。沈阳为大区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七台河等4个城市为地方边缘城市,其他城市层级介于之间,分属另外5个层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籽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4个沿边地区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270个城市样本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从人口、对外经济、人均GDP、工业、工资等方面,研究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呈空间非均衡发展态势,不仅在各省区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区内部城市之间的非均衡态势也比较明显。其中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和工业型城市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等方面优势,不断吸引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沿海城市和某些内陆边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秀菊  王健  
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多数城市公众了解基本的气候变化知识,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主渠道为电视、广播和报纸;多数城市公众认为目前气候变化形势较严峻,个人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多数公众对科学技术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持积极态度;接近一半的公众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大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城市公众的气候变化知识和对气候变化问题所持态度对其减缓气候变化自觉行为指导性不强。建议政府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城市公众气候变化教育,在教育中以加强城市公众减缓气候变化行为参与度为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维良  纪晓岚  柳中权  
城市发展就是城市利用和争夺资源的过程,城市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差异。有效需求理论对短期增长和发展能进行较好的解释,而长期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有效供给。城市对实体资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掌控能力,实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根基,他们可以提升城市比较优势,获得长期发展效益。本文对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资源禀赋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主要由人力资源的差异决定,因此,城市应加强人力资源积累,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发展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秦国夫  徐梅卿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albocinnamomea,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ostoyae,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fumosa,硬毛栓孔菌Funaliatrogii,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parviporum,斜管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白膜纤孔菌Inonotuspruinosus,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irpicoides,...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兵  雷仲敏  张正河  
"十一五"即将结束,文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环境状况基础上,指出东北地区还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目标实施进度滞后、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的节能能力、SO2和COD削减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的定量分析,为强化节能潜力的挖掘、SO2和COD的削减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本文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