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5)
- 2023(8618)
- 2022(7198)
- 2021(6674)
- 2020(5271)
- 2019(12406)
- 2018(11806)
- 2017(22386)
- 2016(11488)
- 2015(13035)
- 2014(12860)
- 2013(13132)
- 2012(12579)
- 2011(11939)
- 2010(11816)
- 2009(11126)
- 2008(10521)
- 2007(9129)
- 2006(8601)
- 2005(8015)
- 学科
- 济(80957)
- 经济(80901)
- 管理(27865)
- 方法(25798)
- 数学(23650)
- 数学方法(23502)
- 中国(22652)
- 业(22536)
- 地方(21971)
- 企(15484)
- 企业(15484)
- 地方经济(14234)
- 农(14183)
- 贸(13446)
- 贸易(13439)
- 易(12978)
- 业经(12787)
- 学(12717)
- 环境(11478)
- 发(10128)
- 农业(9855)
- 制(9766)
- 融(9302)
- 金融(9300)
- 财(9140)
- 关系(8782)
- 和(8541)
- 银(8417)
- 银行(8415)
- 产业(8392)
- 机构
- 大学(184620)
- 学院(180628)
- 济(95911)
- 经济(94308)
- 研究(73664)
- 管理(65818)
- 理学(56263)
- 理学院(55455)
- 中国(54794)
- 管理学(54746)
- 管理学院(54388)
- 京(40242)
- 科学(40212)
- 财(37748)
- 所(36066)
- 研究所(32800)
- 经济学(32776)
- 中心(31257)
- 财经(31010)
- 经济学院(29309)
- 经(28375)
- 院(26333)
- 北京(26303)
- 范(24900)
- 师范(24772)
- 江(24445)
- 科学院(23156)
- 财经大学(23133)
- 农(23125)
- 研究中心(21512)
- 基金
- 项目(119055)
- 科学(96394)
- 基金(91887)
- 研究(86156)
- 家(80318)
- 国家(79846)
- 科学基金(68660)
- 社会(61788)
- 社会科(58842)
- 社会科学(58830)
- 基金项目(48403)
- 自然(41496)
- 省(40708)
- 自然科(40620)
- 自然科学(40611)
- 自然科学基金(39890)
- 教育(37288)
- 资助(37219)
- 划(35958)
- 编号(30714)
- 国家社会(28095)
- 部(28057)
- 发(27819)
- 重点(26942)
- 中国(25908)
- 成果(24714)
- 教育部(24661)
- 创(23616)
- 人文(23427)
- 发展(23378)
共检索到280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运输网络对两地区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从而揭示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相关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梁勇
长江干流地区自宜宾至上海长约2800km,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面积占全国4.3%,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这一区域路网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以宜宾、重庆、万县、枝城、武汉、丸江、芜湖、南京、江阴为结点的"九纵一横"的路网格局。长江干线包括加深长江航道,建设沿江铁路和沿江高等级公路。同时加强纵向铁路、公路和水运干线建设,形成若干水陆交通枢纽,并加强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建成国际航空港。
关键词:
长江,交通网络,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成谋 杨永春
中国西部"双十字"交通运输网络格局的战略构想安成谋,杨永春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分析建国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西部地区(本文中的中国西部地区系指西北5省区和西南4省区)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逐步形成了与本区社会经济建设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莫辉辉 王姣娥 金凤君
通过分析复杂网络理论在航空、轨道交通(地铁和铁路)、城市交通(公交和道路)等中的应用,指出系统复杂性是交通运输网络复杂性的根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忽视地理空间性所引起的问题,即一般性地认为交通运输网络为小世界网络或无标度网络。目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研究多为拓扑化的理论分析或数据建模,与实际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力学机理仍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进一步指出,交通运输网络由需求网络、组织网络、径路网络和设施网络四种网络结构组成,是一类具有"开放性"复杂系统的网络化复合结构。交通运输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围绕"理论→模型与方法→实践"模式前向性循环推进。综合分析复杂网络的理论与实践情况,提出未来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结构复杂性的基础认识;②以地理空间特性为基础的网络复杂性分析;③基于组织与效率的网络结构复杂性分析及应用;④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流与网络结构的互动关系;⑤网络局域结构特征及对广域结构的影响;⑥系统开放性对网络演化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国金
珠海原是一个边陲小镇。经过几年来的艰辛奋斗,特区建设已从铺摊子、打基础的初创阶段,向着以工业为主,农业、旅游业并举的外向型经济新阶段迈进。目前,特区内已有30家工业企业产品外销达70%,其中9家全部外销,为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良好开端。近年来建成了九洲港人工深水码头,却因落淤严重,航运效果差,并非理想之港口。珠海迄今没有铁路和机场(除为南海油田服务的专用直升机场外)。所以,缺乏便捷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立伟 王哲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理位置毗邻、地缘作用相似、发展需求迫切,两地区之间加深海洋领域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地缘环境复杂、竞争对手多元、出海港口缺乏以及北极航线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地海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可以通过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构建伙伴关系、创新合作形式、建立合作规划、坚持绿色合作以及推动构建海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举措推进海洋领域的合作进程。
关键词: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 海洋合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洪 段欢
城市流与运输通道存在强烈的线路依赖性,依托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距离阻抗变小会不断强化经济溢出。因此,在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矩阵下,结合偏微分法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四川省空间关联效应的溢出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和交通运输网络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重要因子;各投入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市场化程度在时间距离矩阵下的溢出效应最大;有必要依托交通网络轴线,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打破经济格局的路径依赖,增强城市经济联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洪 段欢
城市流与运输通道存在强烈的线路依赖性,依托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距离阻抗变小会不断强化经济溢出。因此,在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矩阵下,结合偏微分法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四川省空间关联效应的溢出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和交通运输网络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重要因子;各投入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市场化程度在时间距离矩阵下的溢出效应最大;有必要依托交通网络轴线,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打破经济格局的路径依赖,增强城市经济联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地区与吉林省的邻接处,低值区分布在外围边缘;②省际经济联系强度总体不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与省际可达性水平显著相关,符合距离衰减原理;③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明显,哈大经济带沿线尤其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多,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外围边缘与其他省区经济联系明显不足。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协作和自然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省际经济联系格局的产生机理。
关键词:
可达性 经济联系 省际城市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国锋 李俏 周伊楠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绘制了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曲面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城市群的50个地级市与县级市2000—2017年的GDP、年末人口数等指标,构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矩阵,利用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块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①2000—2017年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个时段主要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辐射的范围逐年扩大,"中心-外围"的空间模式较为明显。②东北地区城市群的点出度中心度低值区域集中在哈长城市群边缘城市,起到中介作用的城市变动较大。③东北地区城市群区块组成及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后区块间联系更为紧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斗 席胜杰
基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引力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联系强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产业空间联系网络演变趋势、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1)2009—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高值区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中心城市为起始、呈现向周边城市梯度扩散的发展态势。2009—2015年城市产业联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2015—2018年出现大幅回落。(2)城市产业联系形成了以哈大高铁为中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核心,以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为高值集聚区的分布特征,且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3)省内城市产业联系强度总体高于省际产业联系强度,其中辽宁省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吉林省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4)中心城市的对外产业联系强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而且四大中心城市中介效应较强,哈尔滨市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5)城市产业联系的区块结构变化呈现由松散到紧密再到松散的发展状态,且区块间的联系强度和辐射效应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哈尔滨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家兴
一、交通运输的现状与问题 建国四十年来,湖北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运输线路大幅度增长,总长度已达92688km,比1952年增长8.4倍,其中铁路1596km,公路47335km,水路8952km,航空34570km,管道235km。初步建成与武汉、襄樊、宜昌三大工业城镇带相配套的运网骨架。运输工具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京广、焦枝、襄渝铁路和长江、汉江为骨干,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水陆空点线结合,连结城乡,沟通省内外的交通运输网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洁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和俄罗斯对于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表现出极大的重视。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经济互补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互补性强、两国都有迫切愿望。文章提出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合作、打造贸易主体等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
俄罗斯 远东 经济合作 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廉晓梅 姜姿卉
加强东北地区经济联系有助于提升东北区域一体化水平,形成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整体合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网络整体密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济联系网络受省级行政区划的制约较为明显,同一省份内的城市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经济联系强度较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沈阳市、大连市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长春市、沈阳市、哈尔滨市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地位突出,黑河市、伊春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偏弱,整体形成“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网络重心具有向辽中南城市群移动的态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需求、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有助于加强东北地区经济联系。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网络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