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9)
2023(7893)
2022(6707)
2021(6707)
2020(5600)
2019(13353)
2018(13026)
2017(24842)
2016(13234)
2015(15451)
2014(15241)
2013(15035)
2012(13623)
2011(12499)
2010(12627)
2009(11675)
2008(11327)
2007(9450)
2006(8415)
2005(7607)
作者
(37442)
(31475)
(31358)
(29859)
(19954)
(14966)
(14171)
(12271)
(12048)
(11010)
(10855)
(10750)
(10212)
(10100)
(9872)
(9805)
(9245)
(9050)
(8890)
(8585)
(7742)
(7676)
(7611)
(7137)
(7063)
(7005)
(6859)
(6608)
(6337)
(6109)
学科
(60820)
经济(60774)
管理(32792)
(29288)
方法(28692)
数学(26583)
数学方法(26031)
(22944)
企业(22944)
中国(17771)
(13959)
(12856)
贸易(12845)
(12602)
(12353)
地方(10403)
(10268)
业经(9800)
(9199)
农业(8941)
环境(8836)
土地(8767)
理论(8664)
(7729)
(7572)
银行(7568)
(7506)
(7427)
(7360)
金融(7357)
机构
大学(188982)
学院(187569)
(82531)
经济(81053)
管理(70457)
研究(69213)
理学(60716)
理学院(59987)
管理学(58564)
管理学院(58237)
中国(53515)
(41943)
科学(41103)
(34336)
(33761)
研究所(31467)
中心(30678)
(29790)
财经(27603)
业大(27545)
北京(27304)
经济学(26508)
(25649)
(25606)
(25442)
(24405)
师范(24170)
经济学院(23799)
农业(23460)
科学院(21082)
基金
项目(128215)
科学(101297)
基金(94927)
研究(91322)
(84581)
国家(84050)
科学基金(71282)
社会(58675)
社会科(55815)
社会科学(55799)
基金项目(48908)
自然(46747)
(46633)
自然科(45669)
自然科学(45655)
自然科学基金(44791)
教育(42862)
(41584)
资助(40997)
编号(35043)
(29431)
重点(29352)
成果(27853)
(27617)
(26303)
中国(25650)
国家社会(25588)
课题(25336)
教育部(25094)
创新(24774)
期刊
(85470)
经济(85470)
研究(56168)
中国(41095)
科学(28673)
学报(28034)
管理(27529)
(26678)
(24306)
大学(21786)
教育(20503)
学学(20456)
农业(18890)
技术(18513)
经济研究(15072)
(14197)
金融(14197)
财经(13732)
(12011)
(11704)
业经(11699)
问题(11595)
统计(11252)
(11026)
资源(10946)
世界(10526)
(10182)
国际(10060)
技术经济(9486)
决策(8912)
共检索到278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华甫  吴克宁  王自威  王金满  靳取货  刘园秋  
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受漫岗地形、过度利用、降水集中等因素影响,该区土壤正面临着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盐渍化等问题困扰。科学开展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现阶段平整土地,重建生态,防治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人与自然和谐观的指导下,问题导向和框架导向相结合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模式;在分析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居民点整治、育秧控温、黑土保育等工程布局;并针对冻期长、极端低温低,冻融交替致道路、渠道和桥涵等损毁这一寒地黑土区特有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琳   雷国平  
东北典型黑土区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景观格局破碎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的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框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在考虑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与生态空间协调、自然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提出“点—线—面”多层次空间要素的系统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区域。结果表明:(1)在保障不划入优质耕地的前提下(阈值为10%),叠加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69646.00 km2,并提取生态源地34760.16 km2;(2)基于生态源地与构建的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10980.90 km与生态节点77个,其缓冲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共同构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76234.54 km2;(3)基于破碎度(0.20)和连通度(80)优化阈值,25.48%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亟需优化。研究结果提高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与生态系统可续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且对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生态空间稀缺的中小尺度区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娟  张树文  方海燕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其粮食产量带来了严峻考验。论文在遥感和GIS支持下,选择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两流域包含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以USLE模型和SPOT 5影像为基础,分别获取了2005年研究区的坡面侵蚀量和侵蚀沟分布数据,据此分析了典型黑土区坡面侵蚀和沟蚀之间在不同等级、坡度、坡向等方面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是坡面侵蚀主要区域,沟蚀发展程度比较剧烈;坡度小于5°时,坡度是沟蚀产生的制约因素,当大于5°时,坡度已经不是侵蚀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阳坡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的坡面侵蚀量,坡向在东北典型黑土区不是影响沟蚀发育的首要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娟  邓荣鑫  张树文  
选择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两流域所涉及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以SPOT 5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获取了研究区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并且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沟蚀现状进行了评估。同时基于1:50 000地形图数据插值求取的DEM,提取了与沟蚀形成相关的11个地形因子。最后基于沟蚀数据和无共线性的8个地形因子构建了Logistic模型,据此模型对研究区沟蚀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价,进而进行了沟蚀发生风险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当前侵蚀沟共有14 184条,密度为322.11 m/km2,吞噬耕地约100.36 km2;基于Logistic模型获取的沟蚀发生风险空间分布图与研究区沟蚀分布现状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袁磊  王玉波  
本研究在GIS与R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处于东北典型黑土范围的巴彦县1991-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991-2006年巴彦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呈单一化发展趋势,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其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发展期;1991-2006年巴彦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其它地类则减少,其中耕地增幅最大,为5.79%,草地减幅最多,达23.19%;15年间巴彦县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9235.41万元,减幅为3.65%,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巴彦县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娟  邓荣鑫  张树文  
论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黑龙江省讷谟尔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65年的Corona和2005年的SPoT5影像做为数据源,获取研究区1965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以地形图、LandSaT/MSS影像和TM影像作为数据源,获取1954、1975、1995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就研究区沟蚀动态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 a间侵蚀沟密度>250 M/kM2的区域由1965年的0 kM2增加到4 077.17 kM2,占总侵蚀区面积的37.57%;侵蚀沟密度以北东—南西向为轴线从剧烈增加区逐渐过渡到微度增加区;耕地上沟蚀状况最严重,草地和沼泽地次之,林地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鲍海君,吴宇哲,胡昱东  
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农地整理中不伦理的行为,探究了产生不伦理行为的根源,提出了生态板、生态孔、生态岛屿和生态边界等环境伦理型农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和运作模式。环境伦理型农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在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土地整理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张红梅  
轮作休耕是保障黑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确定粮食作物轮作休耕的耕地利用规模及空间分布,对实现黑土区耕地修养生息、提升地力和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克山县、拜泉县和依安县为研究区,运用作物种植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多目标优化(MOP)模型和智能体土地布局优化配置(AgentLA)模型,基于地块尺度构建耕地轮作和休耕布局,适度调整轮作休耕规模及分布。结果发现:(1)研究区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高值和低值区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玉米和大豆种植适宜性高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北部和克山县西部,是玉米—大豆轮作优势区域。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低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南部和拜泉县西南部,是休耕的重点区域。(2)基于种植结构优化的轮作规模实现了大豆种植比例增加和玉米种植比例减少,缓解了目前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通过设定多种粮食供求情景确定休耕规模有利于灵活应对粮食市场变动。(3)兼顾耕地空间适宜性和集聚性的轮作休耕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规模化经营,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科学重构黑土区耕地轮作和休耕空间布局,实现了耕地空间适宜性、空间集聚性、种植结构合理性和粮食供求稳定性的同步提升,为实现黑土区耕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立江  汪景宽  裴久渤  李双异  安婷婷  
研究目的: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进行障碍因素诊断,为今后定量化分析耕地地力障碍因素提供方法。研究方法: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以中等地(四、五、六、七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64.47%;其次为高等地(一、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瑞  杜国明  张树文  
【目的】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剖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特征,对于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基于1986—2020年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揭示以耕地面积增减为表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特征;以耕地空间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分析以立地条件为代表的耕地资源质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净增量达2.51×104km2,其中又以1986—2000年增加最多,耕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三江平原和东三省各省会城市周边。(2)30余年间,由于耕地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的平均气温下降0.20℃,平均湿度增加0.12%、平均坡度则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相比于转出耕地,转入耕地的温度条件始终较差,湿度条件总体占优,坡度条件初始较差,后期优于转出耕地。(3)在低气温(-1℃~2℃)、高湿度(67%~71%)、高坡度(15°~79°)地区,耕地转入转出频繁,变化剧烈。【结论】1986—2020年,黑土区耕地的面积持续增加,重心持续向北向东迁移,使得耕地资源的总体温度条件变差,湿度条件变好,地形条件基本稳定。这一结果对于准确评判黑土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科学利用与保护黑土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立江  汪景宽  裴久渤  李双异  安婷婷  
研究目的: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进行障碍因素诊断,为今后定量化分析耕地地力障碍因素提供方法。研究方法: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以中等地(四、五、六、七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64.47%;其次为高等地(一、二、三等地),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28.31%;低等地(八、九、十等地)最少,只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7.22%;(2)对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中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pH、灌溉能力、排涝能力6个指标进行障碍度分析,发现除有效磷和pH对耕地地力障碍作用不明显外,其他因素均有明显障碍作用,且障碍程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论:(1)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对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有了全面掌握,为今后耕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2)障碍度模型的引入为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提供了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为耕地地力保护和提升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小汎  代力民  
空间生态规划着重于研究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达到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配置。辽宁本溪市南芬区属山地资源型工矿城镇,由于空间用地类型配置不合理,中心城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广阔的乡村空间资源未尽其用。为此,有必要对南芬全区城乡空间进行生态规划,本文围绕生态优先、整体优化、经济优效和社会持续等方面探讨了南芬空间生态规划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左玉强  王恒  欧阳安蛟  
开发区作为地区产业集中地和土地利用重点区域,不仅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提炼总结、推广应用各地开发区已取得的先进节地技术、模式,对于推动开发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节地内涵的四维空间及特性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多个空间的复杂系统。基于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解析及节地概念内涵,开发区节地主要涉及空间、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左玉强  王恒  欧阳安蛟  
开发区作为地区产业集中地和土地利用重点区域,不仅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提炼总结、推广应用各地开发区已取得的先进节地技术、模式,对于推动开发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节地内涵的四维空间及特性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多个空间的复杂系统。基于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解析及节地概念内涵,开发区节地主要涉及空间、功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峰  
在对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和负载配置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居民区的充电运营模式、运行策略及典型方案设计。首先分析传统充电服务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联合汽车厂商和充电桩厂商混合运营模式和共享充电桩运营模式;给出一种面向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运行策略,包括充电价格的确定方式、基于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引导性充电模式和电动汽车老旧电池储能装置综合利用,仿真结果验证所提出运行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完成面向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典型设计,为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奠定技术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