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8)
2023(4630)
2022(3759)
2021(3743)
2020(3102)
2019(7290)
2018(7081)
2017(13208)
2016(6947)
2015(8082)
2014(7747)
2013(7933)
2012(7516)
2011(7121)
2010(6809)
2009(6377)
2008(6330)
2007(5310)
2006(4746)
2005(4384)
作者
(19322)
(16361)
(16207)
(15648)
(10293)
(7705)
(7355)
(6429)
(6327)
(5779)
(5593)
(5436)
(5289)
(5286)
(5155)
(5064)
(4882)
(4733)
(4556)
(4298)
(4226)
(3865)
(3850)
(3677)
(3615)
(3575)
(3557)
(3319)
(3231)
(3212)
学科
(33820)
经济(33778)
管理(17313)
方法(15183)
(15102)
数学(14076)
数学方法(13997)
中国(12273)
(10703)
企业(10703)
(9414)
贸易(9409)
(9316)
(8318)
(6460)
关系(6232)
(5966)
(5601)
(5592)
金融(5591)
(5557)
银行(5556)
(5461)
(5309)
农业(5308)
业经(5291)
环境(4908)
(4700)
(4286)
出口(4286)
机构
大学(105961)
学院(101384)
(54359)
经济(53776)
研究(43315)
管理(36855)
中国(34541)
理学(31450)
理学院(31089)
管理学(30754)
管理学院(30566)
(23329)
科学(22908)
(22125)
(21669)
研究所(19805)
经济学(18777)
中心(18218)
财经(18145)
(17016)
经济学院(16917)
(15886)
北京(15669)
(15366)
财经大学(13871)
科学院(13627)
(12905)
师范(12817)
业大(12765)
研究中心(12682)
基金
项目(67570)
科学(54196)
基金(52975)
研究(49502)
(47110)
国家(46826)
科学基金(39087)
社会(34834)
社会科(33207)
社会科学(33200)
基金项目(26825)
自然(23377)
自然科(22884)
自然科学(22876)
自然科学基金(22528)
资助(22487)
教育(22056)
(21006)
(19533)
中国(17894)
(17476)
编号(17468)
国家社会(16436)
重点(15487)
教育部(15250)
成果(14870)
(14532)
人文(13674)
大学(13391)
(13279)
期刊
(56854)
经济(56854)
研究(34675)
中国(20507)
(15703)
科学(15519)
学报(14894)
(14631)
管理(14508)
大学(11854)
学学(11140)
农业(10694)
经济研究(10479)
(9867)
金融(9867)
财经(9822)
世界(9701)
(9518)
国际(9167)
(8605)
教育(8085)
问题(7986)
技术(7752)
(7437)
业经(6194)
技术经济(5551)
统计(4836)
(4775)
论坛(4775)
经济问题(4675)
共检索到157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金新  
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东北亚安全战略与安全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尚未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加以明晰的认知与界定,加强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可从外部环境、内在结构、现实挑战和护持策略等多维度作一全景审视。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环境处于既非霸权稳定又非均势和平的地区特殊安全结构之中,处于实力变异进程中稳定性趋弱的地区安全秩序之中,其实现面临难以消解的结构性困境。从东北亚安全利益的内在结构看,可分为从核心到边缘的四个层次: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和生态安全利益。这四个层次的安全利益在现实层面分别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和挑战。多层次的东北亚安全利益,亦须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态诸维度加以维护,制定和实施全面、有效、可行的区域安全战略。为维护和实现中国的东北亚安全利益,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实力求和平;超越传统战略思维,以新安全观导向的地区安全战略来弱化和消解东北亚安全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光锐  
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过去曾风靡一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域内有关国家的专家和政府曾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种种方案和构想,中、俄、韩、朝、蒙五国政府就图门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仍停留在低水平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小丁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成为亚太经济研究的热点,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经济协作发展之快都令世人瞩目。东北亚地区毕竟与西欧、北美经济区不同,这里是世界政治、经济大国集中分布的地区,世界两大体系的三个世界大国,以及东西关系,南北关系,南南关系无不囊括于此。这里的联合与斗争,都直接牵动着各国的利害关系。本文试从大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亚各国在区域性协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对区域内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梅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一度升级并演变为僵局,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为缓解危机作了大量的调解斡旋工作,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上升中的地区大国,正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大规模军事存在及其盟国体系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其盟国体系为核心的东亚安全机制的关系,立足自身国家利益,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广中,赵海军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四角七方的地缘战略格局,由于东北亚是亚太问题的核心和亚太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推进东北亚安全合作非常重要。同时随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消失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成为可能。根据东北亚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应是非结盟性的、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性安全合作机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进入21世纪,资源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资源竞争的重心则是能源的竞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动因、必然性、局限性以及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基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寻找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丽华  姜鹏  
东北亚是一个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战略力量分布密集,对权力分配异常敏感的国际热点区域。海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的强化、海洋权益博弈规则的零和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制度缝隙交织的结果使得该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愈加激烈。鉴于海洋在新时期对于国家在安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时移而世易,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搁置争议,他来开发"的复杂局面和海洋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价值的日益提升,中国有必要适时改变既有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搁置争议,积极开发"的介入性举措和对主张权益"既要认,又要领"的实质性行为,以期在这场海洋主权博弈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晨曦  
2011年8月13日,在吉林大学东荣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了"角色与责任: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与战略利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这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艳辉  栾雪飞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坚  翟晓敏  
我国东北国际河流主要以界河为主,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等几条界河构成了中朝、朝俄、中俄的共同边界,界河是相互依存的重要物质因素,它与边界安全息息相关,上述重要国际河流的存在也使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以及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对水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展国际合作等原因,使该流域的水资源已经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我国目前应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更新观念、以国际法为指导、以河流自然地理为基础建构友善的睦邻关系,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