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5)
2023(8507)
2022(6891)
2021(6639)
2020(5267)
2019(12557)
2018(12084)
2017(23047)
2016(12231)
2015(14091)
2014(13372)
2013(13769)
2012(12888)
2011(11780)
2010(11249)
2009(10061)
2008(9741)
2007(8206)
2006(7184)
2005(6301)
作者
(33739)
(28505)
(28346)
(26995)
(18200)
(13616)
(12756)
(11044)
(10918)
(9854)
(9724)
(9388)
(9059)
(8855)
(8844)
(8812)
(8304)
(8261)
(8041)
(8008)
(6847)
(6834)
(6629)
(6403)
(6359)
(6187)
(6127)
(5793)
(5608)
(5575)
学科
(62316)
经济(62258)
管理(29951)
(24202)
方法(24061)
数学(22439)
数学方法(22330)
中国(20488)
(16739)
企业(16739)
(14087)
地方(13500)
(12198)
贸易(12189)
(11886)
(10767)
业经(9547)
环境(9516)
城市(9359)
农业(9281)
(9104)
(8700)
(7696)
金融(7694)
(7553)
银行(7544)
(7543)
城市经济(7459)
(7286)
(6852)
机构
大学(175255)
学院(171772)
(81898)
经济(80557)
研究(65127)
管理(62802)
理学(54493)
理学院(53754)
管理学(52980)
管理学院(52645)
中国(50337)
科学(37924)
(37746)
(35094)
(31592)
中心(29259)
财经(29042)
研究所(29003)
经济学(28164)
(26809)
(26634)
经济学院(25611)
北京(23974)
(23770)
业大(23262)
(23091)
(22926)
师范(22887)
财经大学(21941)
农业(20986)
基金
项目(120030)
科学(96864)
基金(92285)
研究(86264)
(81217)
国家(80650)
科学基金(69394)
社会(59302)
社会科(56472)
社会科学(56463)
基金项目(49093)
自然(43828)
自然科(42868)
自然科学(42861)
(42242)
自然科学基金(42101)
教育(38046)
(37443)
资助(37067)
编号(31516)
(28053)
重点(26851)
国家社会(26792)
(26422)
中国(25282)
成果(24760)
(24418)
教育部(24383)
创新(23148)
大学(22988)
期刊
(83785)
经济(83785)
研究(55206)
中国(33625)
科学(25929)
学报(25729)
(25516)
(23474)
管理(21112)
大学(19662)
学学(18582)
农业(16064)
(15618)
金融(15618)
经济研究(15200)
财经(14626)
问题(13599)
(12888)
教育(12188)
技术(11935)
(11414)
业经(10638)
世界(10411)
(9891)
国际(9827)
资源(9685)
(8809)
城市(8332)
现代(7844)
技术经济(7832)
共检索到254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针对中国东中西部城市房价波动的是否存在涟漪效应的问题,提出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一体化及二阶段检验法,即弗里德曼非参数秩排序检验方法和商业周期定点分析方法来检验分析自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东中西九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认为中国九城市房价波动存在涟漪效应,可划分为三个层级:东部的上海、深圳、杭州为第一层级;中部的武汉、合肥、太原为第二层级;西部的成都、西安、兰州为第三层级。(2)房价波动的涟漪效应从东部城市开始,传向中部城市,最后向西部城市传递。结论为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为主要调控对象,关注中部城市房价,同时避免西部城市房价出现意外波动。建议为对各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郑丹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内地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作用,且规模效率作用较大;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基于此,从深化土地及相关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两个层面提出土地储备决策绩效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左杰  
文章选取浙江、湖南与云南作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对三省的GDPI序列进行长期趋势拟合后取其残差作为波动指标,运用周期图与加窗谱密度估计、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波动系数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波动较之1984年城市改革之前有变大的趋势;经济波动相关程度随地理位置远近而变化;且主要经济周期是朱格拉周期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雷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不断加剧,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财政缺口是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差异性较大。选取2004-2011年31省面板数据,利用SPSS软件将土地财政划分为:前期、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与后期,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与城市化、第二三产业关系发现:在短期全国范围内,城市化率、第三产业产值与土地财政关系为正,并提出要改革财税、土地与官员晋升制度,控制好土地财政风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铮  刘海燕  刘丽  
各区域之间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引入了 GDP溢出这一概念和 Mundell- Fleming模型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 ,结合新经济增长利率对模型进行改进 ,建立了适合我国的区域间 GDP溢出研究模型 ,据此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 ,在过去十年 ,我国东中西部 GDP溢出明显 ,其中中部地区的发展具有主要环节的作用 ,不过近年西部的重要性在变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陈青云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鑫  赵鑫铖  
本文以罗默(2001)的"增长阻力"分析框架为基础,选取我国各省1986-2008年的能源与经济数据,着重分析能源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实证结果发现,能源对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各不相同:能源对西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最大为1.37%,对东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次之为1.0%,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阻力最小为0.54%。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  
我们选取我国2003-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收入弹性、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及影响房价的因素、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收入弹性小于东、中部;房地产价格在需求和供给市场违背一般价格规律;银行信贷对东部地区房价的影响较为明显;中、西部当期需求的增加会促进下一期经济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守治  
选取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率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对东中西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杜倩倩  张远  
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的上升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勇  张倩倩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葆金  朱智洺  
以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为分析背景,研究了三大地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阐述了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梯度差距;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差距产生的历史原因;提出了协调三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东、中、西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敬水  赵倩倩  
文章界定了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从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两大方面构建了分配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的测度方法,基于1985~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初次分配公平度大于再分配公平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中部地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依次处于非常公平和比较公平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收入分配公平度总体上相差较小。其中初次分配公平度和再分配公平度,中部地区相对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敬水  赵倩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丹  安欣  
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对增强林地生产力和促进林农增收意义深远。为分析和对比各地区林木种苗业的富农效应,利用2005—2015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木种苗业的面板数据,以SCP产业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F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基准模型,并逐步引入控制变量以建立扩展模型。结果表明:林木种苗业对地方农民林业收入有影响且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东部、中部地区林木种苗业人力资本及投入产出的规模效应对农民林业收入影响突出,西部地区林木种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绩效福利水平对农民林业收入影响明显。产业配套政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最终,从加强富民效应的角度对地区林木种苗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