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1)
- 2023(8364)
- 2022(7023)
- 2021(6778)
- 2020(5523)
- 2019(12891)
- 2018(12601)
- 2017(24018)
- 2016(12886)
- 2015(14917)
- 2014(14803)
- 2013(14764)
- 2012(14189)
- 2011(12996)
- 2010(13130)
- 2009(12632)
- 2008(12893)
- 2007(11457)
- 2006(10316)
- 2005(9953)
- 学科
- 济(63592)
- 经济(63513)
- 管理(37727)
- 业(33589)
- 企(27018)
- 企业(27018)
- 方法(25909)
- 数学(22322)
- 数学方法(22005)
- 中国(19502)
- 农(16210)
- 财(14913)
- 学(14433)
- 贸(13751)
- 贸易(13744)
- 易(13422)
- 制(12837)
- 业经(11972)
- 地方(10989)
- 银(10445)
- 银行(10437)
- 农业(10325)
- 土地(10115)
- 行(10053)
- 融(9905)
- 金融(9905)
- 环境(9789)
- 理论(9062)
- 体(9046)
- 发(8761)
- 机构
- 大学(200293)
- 学院(195441)
- 济(90272)
- 经济(88689)
- 研究(72786)
- 管理(72284)
- 理学(61149)
- 理学院(60432)
- 中国(59492)
- 管理学(59445)
- 管理学院(59099)
- 京(44264)
- 财(41820)
- 科学(41586)
- 所(37055)
- 研究所(33147)
- 财经(33072)
- 中心(32587)
- 农(30717)
- 经(30170)
- 经济学(29799)
- 北京(29071)
- 江(28090)
- 经济学院(26620)
- 范(26380)
- 师范(26209)
- 院(25939)
- 业大(25863)
- 财经大学(24634)
- 农业(23895)
- 基金
- 项目(121873)
- 科学(97113)
- 基金(91955)
- 研究(89710)
- 家(80273)
- 国家(79706)
- 科学基金(67712)
- 社会(60504)
- 社会科(57398)
- 社会科学(57384)
- 基金项目(47115)
- 省(42888)
- 自然(41613)
- 教育(40710)
- 自然科(40581)
- 自然科学(40568)
- 自然科学基金(39881)
- 资助(38864)
- 划(37570)
- 编号(34003)
- 部(29408)
- 成果(29343)
- 重点(27762)
- 国家社会(26543)
- 发(26363)
- 中国(25922)
- 教育部(25408)
- 创(24420)
- 课题(24247)
- 人文(23666)
共检索到31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效率理论(以效率分配农地非农化指标理论)存在的问题,研究地区间耕地保护协调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法,理论分析法及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农地非农化指标的分配不应该仅根据效率差异决定,而应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如果在地区间实行非农化指标转移,补偿机制是否建立依赖于两地区资金对土地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关系;(2)以用地效率来指导非农化指标分配的思路能够提高两地区总体的产出水平,但两地区之间公平会受到损害;(3)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等类似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 农地非农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耕地保护 利益补偿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莉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必然涉及到耕地占用问题。基于西部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冲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有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地利用率、发展非农产业、科学规划和严格用地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耕地保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关键词:
土地开发 耕地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维新
为深入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的耕地保护机制与政策 ,3月27日至4月30日 ,以社科院研究员刘维新为领队的专家组一行 ,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贵州、四川、宁夏以及陕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研究。本刊现摘要刊发专家组考察报告的第一部分 ,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波
马克思的土地观表明,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肥力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生产活动会对土地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在马克思土地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生态化地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土地观 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制保障、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仇菲 南灵
以实现耕地保护为研究视角,借由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成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相应指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间,陕西省耕地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土地整治虽在补充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上对维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作用,但各年份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需在考虑整治潜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增速、消费结构变动以及用地结构等因素对指标完成成效的影响。最后,从科学分配指标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达到有效监督管理目的,发挥土地整治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谭梦 彭佳雯
为分析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论文把这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产生了影响;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论文收集了1999-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通过相关检验,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①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要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土地专项督察比例(每提高1%,约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261 hm2,例行督察比例每提高1%,约能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929 hm...
关键词:
土地政策效果评价 土地督察 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铎
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效率与公平性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建立耕地综合价值生产函数分析其生产及分配机理,将其与建设用地的价值及分配情况相较,可对耕地保护的效率与公平性做出直观评价。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每公顷耕地年均货币价值为93605.67元,高于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每公顷土地的年均价值52598.50元;但耕地保护导致耕地保护主体每公顷耕地年均6727.69元的收益损失;因而现行耕地保护制度有效率却不公平,未来需着重改进耕地保护制度的公平性。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价值生产函数 效率 公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毛振强 卢艳霞 李宪文 汪秀莲 白晓飞 解琳 朱国华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征地补偿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引起的社会问题的经济根源以及这种制度设计对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说明了当前土地征收和出让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低价征地高价出让、高价征地低价出让等现象存在的经济根源;建立了"土地征收—出让市场联动模型",对虚拟"土地征收—出让联动市场"的特征、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及其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只要政府有以地套利的动机,这个虚拟市场就不可能存在均衡状态,并指出了维持最佳农地转用规模条件下耕地保护的成本,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