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2)
2023(12886)
2022(11305)
2021(10902)
2020(9173)
2019(21397)
2018(21005)
2017(40272)
2016(21819)
2015(24813)
2014(24751)
2013(24607)
2012(22460)
2011(20618)
2010(20235)
2009(18649)
2008(18153)
2007(15432)
2006(13600)
2005(11987)
作者
(62631)
(51942)
(51796)
(49223)
(32994)
(24923)
(23428)
(20521)
(19744)
(18357)
(17743)
(17614)
(16495)
(16397)
(16014)
(15981)
(15498)
(15484)
(14927)
(14753)
(12880)
(12824)
(12386)
(11787)
(11672)
(11449)
(11409)
(11365)
(10571)
(10309)
学科
(88152)
经济(88026)
管理(60035)
(56130)
(44912)
企业(44912)
方法(41425)
数学(35634)
数学方法(35257)
(25448)
中国(24958)
(19934)
(19297)
贸易(19288)
(19284)
(18874)
业经(18436)
(16566)
农业(15600)
地方(15598)
理论(14162)
(13825)
环境(13594)
(13143)
银行(13105)
(12598)
技术(12576)
(12528)
金融(12527)
(11843)
机构
大学(313603)
学院(310589)
(127516)
经济(125005)
管理(123558)
研究(108841)
理学(107289)
理学院(106083)
管理学(104377)
管理学院(103806)
中国(81205)
(67621)
科学(67323)
(56111)
(54732)
研究所(50333)
(49750)
中心(47794)
业大(45723)
财经(45616)
北京(43585)
(42383)
(42030)
(41691)
师范(41656)
(39546)
农业(39216)
经济学(38537)
(34720)
经济学院(34671)
基金
项目(215079)
科学(168678)
基金(157380)
研究(156956)
(137898)
国家(136819)
科学基金(116477)
社会(99239)
社会科(94019)
社会科学(93996)
基金项目(83755)
(80823)
自然(75728)
自然科(73917)
自然科学(73900)
自然科学基金(72575)
教育(70878)
(69142)
资助(65729)
编号(62776)
成果(51038)
(48357)
重点(47759)
(45695)
(44129)
课题(43025)
教育部(41357)
创新(41209)
国家社会(41090)
科研(41082)
期刊
(137069)
经济(137069)
研究(92147)
中国(55822)
学报(49416)
科学(46848)
(45493)
管理(43880)
(39416)
大学(37064)
学学(34728)
农业(32509)
教育(31927)
技术(24585)
(23876)
金融(23876)
经济研究(22285)
财经(21802)
业经(21753)
(18572)
问题(18210)
(17551)
图书(15996)
(15431)
世界(15269)
理论(15020)
科技(14681)
技术经济(14277)
资源(13974)
(13641)
共检索到44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竑  李鹏  吴旗涛  
中国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事实也说明遗产地确实具有开发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通过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各世界遗产地在国内游客的感知中并未处于相同的地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世界遗产地并不就意味着绝对的旅游吸引力。世界遗产地名誉的获得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决定旅游地发展的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恰当宣传,进而促进其旅游的全面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任啸  
文章以世界遗产景区九寨沟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性质,即:由公共资源和一系列服务耦合而成的复合性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结合提供世界遗产旅游产品,能兼顾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而在我国,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世界遗产的属地管理体制,导致了世界遗产景区旅游产品定价的利润最大化倾向。文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定价应采取平均成本加一定比例发展基金的定价方法和政府指导下市场供给定价相结合的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  邓祖涛  石军南  马点明  郑晓云  
文章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的计算方法,利用GIS技术计算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并以此将我国世界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分为五个类型。研究发现:文化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普遍大于自然遗产,交通状况、区位因素、遗产地本身的面积是影响世界遗产地客源市场潜力的重要因素,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次数与遗产地知名度的相关系数远远大于与客源市场潜力的相关系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谋优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遗产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遗产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旅游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研究始终围绕"保护与利用"的核心矛盾展开,这个矛盾既包含人—地矛盾与共生关系,如游客利用与遗产地完整性、原真性的问题,也包括人—人矛盾与共生关系问题,如主人—客人关系、开发商、政府与保护者等利益相关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侯沛芸  李光中  王鑫  
世界遗产促进了旅游,旅游带来了发展。然而,不当的旅游行为也破坏和污染了遗产地独特的环境,对当地的资源构成了威胁,降低了遗产地的特色。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世界遗产旅游的必需选择。世界遗产教育有助于促使人们保护世界遗产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尊重当地社区的文化,并使当地居民积极分享社会和经济利益。本文将生态旅游作为世界遗产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并将生态旅游计划制定的相关权益关系人,依照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分群,根据每一个分群的特性,拟定生态旅游与世界遗产教育策略,让这些权益关系人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保护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建安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财政、行政管理、法治等条件尚未成熟 ,而且效率条件即使在美国是否满足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产旅游的政府经营存在一个悖论 :规模经济在行政性垄断条件下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应该立足于经济规制职能的发挥 ,突出表现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本文以一个价格下限模型为例 ,说明通过控制旅游者数量的方式限制经营者的可能实现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捷蕴  
世界遗产旅游的理想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尊重。拥有美好的理想固然可贵,然而,面对现实中的诸多挑战,实现理想的目标似乎离我们很远。遗产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规划和管理的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爱莲  
世界遗产旅游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天然地带有来自现实的复杂与生动性。本文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就建立世界遗产旅游管理生态系统,解决我国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华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励   李珍芳   祁杉  
如何有效地激励遗产旅游者践行环境责任,在旅游过程中实现自我环境行为约束与管理,是遗产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遗产旅游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划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维护型环境责任行为、促进型环境责任行为,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案例地,基于规范激活理论视角,以认知-情感-行为路径为逻辑建立模型,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再使用fsQCA方法来探讨行为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构型组合。通过505份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1)责任归属和环境态度显著正向影响遵守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显著正向影响维护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责任归属显著正向影响促进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2)道德义务感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约束个人的行为,而旅游者预期积极情感可以促进遵守型、维护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旅游者预期消极情感还可以影响促进型遗产环境责任行为,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3)构建了3种类型环境责任行为的复杂因果模型,共得到9条因果组合路径,其中,高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高维护型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条件组合都必须具备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高促进型环境责行为可以只具备认知因素。文章不仅深化了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认识,还能为遗产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预测和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玉虾  林璧属  
世界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关系的衡量,关键在于遗产的人数效应和收入效应,然而,鲜有学者分析和比较这两者的差异,以及其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影响上的异同。本文以中国大陆各省市为例,采用1999—2014年共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世界遗产对旅游的影响,主要发现:(1)世界遗产对国内旅游人数的影响略低于其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但对入境旅游的人数效应显著高于其收入效应。从其对旅游的整体影响来看,世界遗产的总人数效应略高于世界遗产的总收入效应。(2)将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收入效应较高,而自然遗产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玉虾  林璧属  
世界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关系的衡量,关键在于遗产的人数效应和收入效应,然而,鲜有学者分析和比较这两者的差异,以及其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影响上的异同。本文以中国大陆各省市为例,采用1999—2014年共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世界遗产对旅游的影响,主要发现:(1)世界遗产对国内旅游人数的影响略低于其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但对入境旅游的人数效应显著高于其收入效应。从其对旅游的整体影响来看,世界遗产的总人数效应略高于世界遗产的总收入效应。(2)将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收入效应较高,而自然遗产的人数效应较强。(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管是总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或是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对入境旅游的人数效应高于其对国内旅游的人数效应,而世界遗产对入境旅游的收入效应低于其对国内旅游的收入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和价值效应在影响效力上有所不同,同时,对遗产客源结构、产品调整及遗产保护等均存在一定的启示,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