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0)
2023(13394)
2022(11701)
2021(11235)
2020(9253)
2019(21633)
2018(21292)
2017(40489)
2016(21765)
2015(24764)
2014(24475)
2013(24237)
2012(22390)
2011(20351)
2010(20106)
2009(18182)
2008(17634)
2007(14895)
2006(13034)
2005(11510)
作者
(62312)
(51938)
(51223)
(48942)
(33028)
(24816)
(23347)
(20424)
(19688)
(18260)
(17679)
(17584)
(16447)
(16404)
(15968)
(15944)
(15315)
(15232)
(14734)
(14570)
(12723)
(12689)
(12317)
(11716)
(11552)
(11452)
(11439)
(11275)
(10432)
(10237)
学科
(89426)
经济(89320)
管理(57734)
(54687)
(44287)
企业(44287)
方法(40421)
数学(35440)
数学方法(35094)
中国(25597)
(24397)
(19306)
(19302)
(19057)
贸易(19045)
(18585)
业经(18550)
地方(17391)
农业(15515)
(14823)
(14014)
环境(13912)
理论(13307)
(12712)
金融(12710)
(12676)
银行(12637)
技术(12618)
(12151)
(11834)
机构
大学(309252)
学院(304613)
(127238)
经济(124710)
管理(120704)
研究(110336)
理学(104902)
理学院(103698)
管理学(102065)
管理学院(101511)
中国(81418)
科学(67488)
(67114)
(55441)
(54406)
研究所(51079)
(49207)
中心(48570)
业大(45343)
财经(44481)
北京(43251)
(41700)
(41106)
(40819)
师范(40776)
(40164)
农业(38664)
经济学(38485)
经济学院(34732)
(33711)
基金
项目(214042)
科学(168039)
基金(156743)
研究(156502)
(138403)
国家(137053)
科学基金(116115)
社会(98757)
社会科(93581)
社会科学(93555)
基金项目(83195)
(79777)
自然(75454)
自然科(73657)
自然科学(73635)
自然科学基金(72299)
教育(70619)
(69044)
资助(64699)
编号(62778)
成果(51008)
(48156)
重点(47881)
(45755)
(44041)
课题(43009)
国家社会(41263)
教育部(41189)
创新(41144)
科研(40865)
期刊
(134956)
经济(134956)
研究(92362)
中国(55894)
学报(49186)
科学(46700)
(44632)
管理(43325)
(37892)
大学(36830)
学学(34449)
教育(33155)
农业(31936)
技术(24261)
(23563)
金融(23563)
经济研究(22500)
财经(21104)
业经(20260)
(18071)
(17943)
问题(17676)
图书(16655)
理论(16565)
世界(15665)
(15629)
实践(15118)
(15118)
科技(14892)
资源(14264)
共检索到445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喜洲  丁加栋  蒲勇健  
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其经营目标应该是增进社会福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经营目标和主体,而门票价格的高低最能体现出该类产品是否具有公益性特征。本文根据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的性质,应用资源经济学与旅游经济学的原理,构建理论模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来说明门票价格定位的依据、条件和目标。并希望通过合理的价格定位来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福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明珠  鲍春晓  徐晓倩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都属于公共性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特征。其中,风景名胜区具有较强的旅游产品属性,而世界遗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这就决定了世界遗产项目应有更高的开发保护要求。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18个世界遗产项目,在对它们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原则。文章在分析该类项目现状并与国外类似项目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鹏飞  梁留科  刘英  
国家风景名胜区具有的公益性,决定了其门票价格在定价时应着重考虑其社会效益。以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美国国家公园为例,首先从门票价格高低、定价策略、门票调控方法、补贴资金来源、门票价格监管体制等方面,对其门票价格管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总体偏高(相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价时过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门票调控手段单一;价格监督体制不够健全。其次从管理体制、价格体系、资金投入、监管体制等方面对其门票价格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英  
本文解析了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与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经营目标的收益最大化是推动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上涨的根本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加强门票价格的市场化调节、增加景区门票收入中景区维护的资金比例的对策建议,以此实现世界遗产景区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查爱苹  姜红  
本文结合当前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反思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的现状研究,在制定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时,如何体现公益性原则,并对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的定价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着重探讨了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珊  
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存在价格整体偏高、门票价格与居民收入比例畸高、涨幅过快的现状,伤害了民众的旅游热情,也体现不出世界遗产的公益性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体制不顺畅、门票价格调整缺乏市场调节、门票价格过高降低了本地居民的旅游热情、景区门票收入的使用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制定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时,应考虑景区资源类型与等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游客心理、世界遗产的公益性等几个因素。从设置独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加强门票价格市场与调控的统一、针对本地居民消费品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居民的门票策略、建立门票收入支出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水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文斌  夏赞才  郑群明  张欢  张彤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2009年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三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大;(2)分省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吴忠宏  张西林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明举  白永平  张晓州  张秋亮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良富  
价格管制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效率和公平,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制的决策中尚难二者兼顾,其决策行为对未参与决策过程的景区、旅游企业、旅游者产生了外部性,影响了他们的外部性收益。资源约束下的政府偏好以及多层次委托代理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垄断行为将进一步加大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制的外部性。通过建立有效的世界遗产景区价格管理机构、培育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景区产品体系、建设其他旅游企业对世界遗产景区的反哺机制等措施,从而形成一套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激励共容机制,促使其外部性内部化,促进我国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以猷  
我国风景资源的独特性、脆弱性和稀缺性以及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改革与探索中的一些不定性因素 ,决定了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文章认为 ,对待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问题 ,应采取严肃而慎重态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王坤  
非均衡性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1982—201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并对其趋同态势进行了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82—201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呈现σ趋同与趋异并存的局面;整个时间序列,并未呈现显著的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短期的β趋同或趋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虚拟变量的加入在短时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提升了三大区域俱乐部趋同的显著性,且这种趋同仅仅表现为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的趋同,而不是三大区域间的趋同;从检验结果来看,整个研究期间,四大类型区域并不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分时段的划分表明,不同类型区域在一定时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曹建华  
文章采用2000—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板数据和风景名胜区到地级市、省会城市、三大都市圈的地理距离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多种因素和不同情境下,该结果仍然稳健,说明旅游景区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的影响呈现减弱趋势,验证了我国存在旅游消费转型现象,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观光旅游需求会减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升5A级景区后,旅游接待人数会显著增加;高铁的开通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在旅游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对旅游景区的地理区位进行认真思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鸿  王淑月  刘海  
植被是山岳型风景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要素,研究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山岳型风景区植被覆盖的研究多以单个山岳型风景区为主,对多景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以我国7个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4~2018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NDVI,估算研究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并以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重心轨迹等方法,分析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大部分景区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于增长的面积,植被覆盖度沿旅游线路呈降低趋势的现象明显;在时间上,景区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最大,大多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景区植被重心移动轨迹与气候区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同一气候区其移动轨迹相似,驱动因素较为一致;在旅游影响方面,逐年增长的客流量对植被覆盖呈复杂性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琳  陈耀华  王利伟  冯长春  
以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了风景名胜区空进演进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优化空间发展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单一中心、点轴结构和单一中心主导下的网络化结构等日益复杂化的空间演进过程;2风景名胜区每个空间演进阶段的动力机制差异性较大,分别经历了农耕经济式的自发动力、移民植入式的外部动力、国家战略式的外部动力和市场需求式的综合动力机制;3提出从开展风景名胜区主体功能区划、坚持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的开发模式、优化配置风景名胜区利益补偿与分配格局、厘清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权责范围等四个方面优化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