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4)
- 2023(8177)
- 2022(6641)
- 2021(6123)
- 2020(4847)
- 2019(11413)
- 2018(10633)
- 2017(19869)
- 2016(10671)
- 2015(12081)
- 2014(11602)
- 2013(11714)
- 2012(11193)
- 2011(10274)
- 2010(10134)
- 2009(9395)
- 2008(9389)
- 2007(8135)
- 2006(7188)
- 2005(6592)
- 学科
- 济(53594)
- 经济(53541)
- 管理(30005)
- 业(27799)
- 方法(24805)
- 数学(22764)
- 数学方法(22620)
- 企(20630)
- 企业(20630)
- 中国(17337)
- 农(12899)
- 贸(12554)
- 贸易(12542)
- 财(12438)
- 易(12310)
- 学(10070)
- 业经(9427)
- 农业(8996)
- 制(8694)
- 地方(8525)
- 融(8196)
- 金融(8195)
- 银(8160)
- 银行(8136)
- 环境(8134)
- 行(7906)
- 出(7520)
- 发(7049)
- 划(6762)
- 关系(6682)
- 机构
- 大学(166550)
- 学院(161096)
- 济(81075)
- 经济(80084)
- 研究(63161)
- 管理(59539)
- 理学(52003)
- 理学院(51388)
- 管理学(50676)
- 管理学院(50387)
- 中国(48196)
- 科学(35539)
- 财(35533)
- 京(35471)
- 所(31609)
- 财经(29247)
- 研究所(29120)
- 经济学(28243)
- 经(27121)
- 中心(26755)
- 农(26306)
- 经济学院(25779)
- 北京(22674)
- 院(22623)
- 财经大学(22185)
- 业大(21901)
- 江(21596)
- 农业(20781)
- 范(20559)
- 师范(20372)
- 基金
- 项目(110393)
- 科学(89250)
- 基金(85862)
- 研究(78822)
- 家(76470)
- 国家(76004)
- 科学基金(64586)
- 社会(55174)
- 社会科(52739)
- 社会科学(52729)
- 基金项目(44168)
- 自然(40118)
- 自然科(39303)
- 自然科学(39290)
- 自然科学基金(38684)
- 省(37632)
- 教育(35679)
- 资助(35471)
- 划(33668)
- 编号(27707)
- 部(27070)
- 重点(25701)
- 国家社会(25605)
- 中国(24745)
- 发(24090)
- 教育部(23562)
- 成果(23018)
- 创(22673)
- 人文(21798)
- 创新(21513)
共检索到23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龙小宁 王俊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10年省级专利数据的研究发现,在中国专利数量激增的背后,专利的总体创新含量并未得到与之相称的提高。我们发现专利激励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专利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了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提高。但是从对以专利授权率、撤回率和续期率作为代理变量的专利质量影响的经验研究结果看:一方面,专利激励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专利平均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专利类型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发现专利质量并未受到激励政策的显著影响,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专利中占比最大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并且,在加入更多控制变量、重新构建被解释变量等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专利数量 专利质量 专利激励政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牟文富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正草案则着眼于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司法导向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激励理论对1985年至2000年专利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外部要求也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一个诱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实践和满足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外部要求构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知识源泉。专利法的...
关键词:
专利法演进 激励理论 知识供给 外部要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敏 张涛 张柯贤
专利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文章比较了"十二五"与"十一五"时期中国专利增长的状况,发现:(1)我国专利发展成效显著,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利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2)专利发展水平在各省之间不平衡;(3)我国专利的质量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专利维持时间较短、发明专利的比重偏低。这主要源于:第一,"十二五"时期加入了"研发投入强度"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这两个量化指标,加大了对专利激励力度,很好地促进了研发投入的增加与有效
关键词:
专利增长 现状 动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金鑫 潘彪 田志宏
本文建立中国饲料粮进口三元边际的联立方程模型,将价格因素和国内需求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识别饲料粮进口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及其影响进口总量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饲料粮进口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外价差驱动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助推了价差的扩大,并对中国进口饲料粮的价格上涨形成示范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畜产品消费增长,引致的饲料粮需求是渐进增长的,并未构成当前饲料粮进口激增的动因。双边自贸区的建立通过降低进口价格和扩大贸易的产品范围引起了中国饲料粮进口总量增长,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有利于扩展饲料粮进口的广度、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魏丽娜
中国专利文献及其检索方法魏丽娜(北京大学)中国专利文献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拟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规划、掌握国内外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新产品试制、技术更新换代的主要依据。它寓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为一体,记载着解决一项技术课题(如方法、产品、设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云 赵桂芹
不少研究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激增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专利法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以及外国投资和贸易活跃的共同作用。文章分别选取中国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数据(19952008年),借助19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层面数据检验市场占有假说和竞争威胁假说。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和专利申请上的跟随支持了竞争威胁假说,即在华专利申请取决于其竞争国家的市场和专利决策,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未雨绸缪。然而,从技术相似性角度的分析显示,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接触、获取外源新技术的机会增
关键词:
在华专利 市场占有 竞争威胁 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云 赵桂芹
不少研究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激增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专利法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以及外国投资和贸易活跃的共同作用。文章分别选取中国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数据(1995~2008年),借助19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层面数据检验市场占有假说和竞争威胁假说。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和专利申请上的跟随支持了竞争威胁假说,即在华专利申请取决于其竞争国家的市场和专利决策,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未雨绸缪。然而,从技术相似性角度的分析显示,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接触、获取外源新技术的机会增加,相反,技术溢出程度有限。
关键词:
在华专利 市场占有 竞争威胁 技术溢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京 于渤
文章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将表征一国贸易竞争力的指标——NTB指数引入到专利质量的评价当中,并建立模型证明了其可行性。文章通过计算国际收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NTB指数对中国专利的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专利的质量总体上十分低下,近11年的NTB指数始终接近于-1,表明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并未带来专利产出质量的提高。同时,文章对中国专利数据本身进行了分析,通过发明专利占总授权专利数量的比例、发明专利的有效量、专利授权量中职务和非职务专利的结构、国内职务发明专利主体的结构等多个维度验证了使用NTB指数分析中国专利质量的结果,表明将NTB指数引入到专利质量的评价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NTB指数 专利质量 发明专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文银 李兆辰 刘生龙 胡鞍钢
[目的/意义]完善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专利的独占性本质出发,提出专利质量的三维评价方法,包括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深度,分别衡量了独占时间、独占范围和独占强度。基于1991—2018年中国全样本专利数据库,对专利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中国专利质量从1991年开始迅速上升,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稳定。从专利质量的三个维度看,专利长度波动上升并保持在高位水平,专利宽度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专利深度迅速上升至高位后略有下降。从不同专利申请人类型看,企业专利、高校科研机构专利以及产学研合作专利的质量均呈现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专利的整体质量最高,高校科研机构专利的整体质量最低。基于研究结论,从专利评价方法和专利统计制度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在国家创新追赶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是否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抑制效应?是否造成了中国的专利"泡沫"和专利的"创新假象"?这已成为学者们必须高度关注和亟待解答的重大研究命题。本文使用文献中常用的专利生产函数设定计量模型,利用改进的企业层面专利质量测算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是否对企业专利质量造成抑制效应的经验事实。主要发现是:中国各省级政府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相当程度上对企业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质量造成了抑制效应,但是对企业授权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质量表现出中性作用效应。由此表明:一方面,政府专利资助政策扭曲了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导致大量低质量专利产生;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家专利审查和批准制度,一定程度上会纠正专利资助补贴政策对企业专利申请所带来的负向激励效应。后续的各项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该结论。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专利制度以及创新追赶战略的调整,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忻
文章通过对我国及世界专利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对加入WTO后我国专利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与挑战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专利战略及措施。
关键词:
专利 WTO 专利战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彦云 刘思明
运用我国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考察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凸显以1997年为断点的阶段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发明专利在1997年前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998~2008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远大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论证了原创型创新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这与现有研究的结论不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食糖的进口贸易有可能存在大国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VAR模型,就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变量,以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介绍分析,构建出了平稳的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本研究还发现:(1)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对国内食糖价格的影响非常大。(2)短期内,国内外食糖的价差,是导致短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食糖产需的缺口。(3)长期内,随着食糖国际价格的上涨,将会对中国食糖进口规模产生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食糖的贸易条件,扭转当前食糖进口激增的局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不仅要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国效应发生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效应的两面性。具体到食糖进口管理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食糖进口规模和所允许的食糖对外依存度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产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