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7)
- 2023(6863)
- 2022(5749)
- 2021(5523)
- 2020(4568)
- 2019(10769)
- 2018(10440)
- 2017(20013)
- 2016(10462)
- 2015(11890)
- 2014(11376)
- 2013(11438)
- 2012(10693)
- 2011(9715)
- 2010(9427)
- 2009(8826)
- 2008(8636)
- 2007(7109)
- 2006(6341)
- 2005(5855)
- 学科
- 济(49917)
- 经济(49880)
- 管理(27073)
- 业(24768)
- 方法(21019)
- 数学(19599)
- 数学方法(19511)
- 企(18637)
- 企业(18637)
- 中国(15848)
- 农(12273)
- 贸(11476)
- 贸易(11470)
- 财(11378)
- 易(11218)
- 地方(10544)
- 业经(8509)
- 农业(8192)
- 制(7946)
- 环境(7698)
- 融(7580)
- 金融(7578)
- 关系(7281)
- 银(7059)
- 银行(7059)
- 行(6859)
- 务(6767)
- 财务(6761)
- 财务管理(6754)
- 学(6679)
- 机构
- 大学(148309)
- 学院(144289)
- 济(71664)
- 经济(70607)
- 研究(54935)
- 管理(54783)
- 理学(47289)
- 理学院(46726)
- 管理学(46216)
- 管理学院(45931)
- 中国(43668)
- 京(32278)
- 财(31041)
- 科学(29191)
- 所(26168)
- 财经(25123)
- 中心(24198)
- 研究所(23765)
- 经济学(23737)
- 经(23166)
- 经济学院(21400)
- 北京(20948)
- 院(20083)
- 范(19246)
- 师范(19146)
- 江(18911)
- 财经大学(18903)
- 农(18859)
- 业大(17311)
- 科学院(16502)
- 基金
- 项目(97398)
- 科学(78740)
- 基金(74653)
- 研究(73486)
- 家(64520)
- 国家(64057)
- 科学基金(55374)
- 社会(50268)
- 社会科(47825)
- 社会科学(47815)
- 基金项目(39237)
- 自然(33732)
- 省(33728)
- 自然科(32970)
- 自然科学(32960)
- 教育(32901)
- 自然科学基金(32399)
- 资助(30563)
- 划(29718)
- 编号(27706)
- 部(23653)
- 成果(22523)
- 国家社会(22366)
- 中国(22011)
- 重点(21783)
- 发(21742)
- 教育部(20886)
- 创(20246)
- 人文(19707)
- 课题(19257)
共检索到220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卡尔·萨旺 葛顺奇 蒲红霞 胡行宜
中国已成为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日益注重保护其对外直接投资(OFDI),为本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化,并建立通用的国际投资法律和政策体制。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作为对外投资国的崛起。接着分析新兴市场对外投资增加的相关政策。在简要讨论了未来国际投资法律和政策体制的中心议题后,评论了中国领导G20期间的成果,其中包括奠定国际投资通用框架基础的非约束性指导原则,促进可持续投资便利化的国际支持项目,讨论国际投资治理相关问题的政府间平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区域间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更成为各国摆脱经济低迷状态、恢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G20国家视角,以基础设施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G20国家特别是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和特征,指出以G20为代表的全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供需缺口以及融资机制的制约。当下不少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背景下,进一步充实完善G20基础设施合作框架、整合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推动多边投资协定倡议成为2016年G20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观福
"协商一致"和"一揽子承诺"的决策机制使得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僵局。通过诸边协定模式迂回推动WTO改革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如今要增加《WTO协定》中的诸边贸易协定几乎没有可能,开放式诸边协定是现阶段推进WTO改革最好、最可行的模式,WTO体制外的诸边协定能否进入WTO体制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开放式诸边协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搭便车"问题的负面影响,但忽视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缺乏民主正当性。WTO成员对于通过诸边协定模式推进WTO改革仍有分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桐
多边投资协定谈判旨在达成一个全面的、高自由化标准的、多边的国际投资规范框架。本文分析"多边投资协定"(MAI)谈判的背景、内容及其特征。指出,MAI是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加速发展和现有的国际投资政策安排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果。要提高"多边投资协定"的有效性,必须以互利原则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利益和要求。现有MAI的主要缺陷是它较少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东道国应在MAI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多边投资协定 投资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紫莹 邵禹铭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是拉美国家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之一。拉美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在技术和经验上优势明显,中拉在供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目前,中国与G20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合作主体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领域和模式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新冠疫情给拉美国家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进一步暴露了拉美卫生、教育、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的不足,但也为中拉未来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拉美国家局势时有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意欲重返拉美市场,中拉地理和文化距离遥远,基础设施合作在"软联通"方面存在短板,后疫情时代开展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应深化与拉美国家的共识和互信,重视前期调研,尝试属地化转型,完善金融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努力做到与拉美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拉美 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新冠疫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曦
2021年9月18日(当地时间),G20农业部长会议在佛罗伦萨闭幕,意大利农业、食品与林业政策部长巴图阿内里宣布:"我们此次通过了《佛罗伦萨粮食体系可持续性协定》,下一次的农业部长聚会将于一年后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现在我们已将球发到场内,如果在这期间没有很好地执行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我们的星球将不堪重负,时不我待" 。"我们应当坚决执行可以逆转目前状况的政策,不需要过多关注是否达成广泛共识、也不要过多关注眼前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欧阳永福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欧阳永福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影响,积极推动《指导原则》的落实与推广,确保未来国际投资体制朝着开放、透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中国可以"中国方案"在多边框架内积极推进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改革及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另一方面,推进自己的外资管理体制及投资协定网络的改革,建立中国新一代投资体制,通过制度创新造就"中国范式",为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树立样板。通过创建和推广国际投资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范式",中国将在21世纪新一代国际投资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柯顿
选择中国作为2016年20国集团峰会的东道国和轮值主席是对中国不断增加的贡献的认可。同时,中国需要提出问责制、债务可持续性以及绿色增长等新倡议2016年20国集团峰会将在中国举行,这已引起世界的关注。20国集团放弃日本,选择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其原因在于中国拥有相对较强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中国稳定、强劲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进东
自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以来,中国在G20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参与者"到"核心参与者",再到"引领者和国际规则制定者"的变迁。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定位的变迁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变化。中国在G20未来的角色定位要与中国综合实力、责任付出相匹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国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应完善并弘扬中国特色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打造鲜明的"中国印象";促进全球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渐进式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兴强 陈博
G20会议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通过参与这个会议,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具备了制度化的影响力。对外而言,G20会议是中国对现有的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施加影响、推动改革的平台。对内而言,中国国内的改革人士可以利用这个重要的工具达成他们的改革目标。在定位上,中国认为G20应该主要关注全球金融和经济事务,而安全和政治议题则应该留给联合国处理。目前在G20平台上,中国认为自己更应该扮演一个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摘要:多边投资框架(MFI)的磋商与谈判是当前WTO“发展回合”议程中的焦点议题之一。本文将针对实现未来多边投资安排途径的两种基本观点加以比较、评述和分析,并就其对发展的含义以及对谈判方式和核心要素的启示进行研究。
关键词:
投资安排 多边 双边 区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英 朱子阳
跨地区投资一直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全球GDP中的份额已经从10%上升至35%。但是,对于FDI的国际治理仍然是碎片化的。相对于国际贸易在二战后一直处于一个有序的国际框架之中(关贸总协定和WTO)而言,FDI的全球治理包括近3000份双边投资协定和300多份国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双兴 冀晓琦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演变,全球投资治理逐步形成了以双边投资协定为主体的双边、区域和多边协定共存的投资规则体系。本文首先了阐述了G20框架下全球投资治理变革的趋势与特征,论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变革的利益与责任,阐明了G20杭州峰会为全球投资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最后提出G20框架下中国更高层次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改革方略。
关键词:
G20 全球投资 全球治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立虎
乌拉圭谈判所通过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下称《SPS协定》)是成员方为国际货物贸易所制定的一个新协议。动植物卫生检疫问题本是农业谈判的重要议题,且与GATT 20条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下称《TBT协定》)密切联系。乌拉圭谈判就其专门制定国际规则,除了当代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频繁使用进口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