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9)
- 2023(16422)
- 2022(13921)
- 2021(13075)
- 2020(10995)
- 2019(25164)
- 2018(24989)
- 2017(48485)
- 2016(26022)
- 2015(29377)
- 2014(29045)
- 2013(29145)
- 2012(26777)
- 2011(24271)
- 2010(24210)
- 2009(22639)
- 2008(22388)
- 2007(19918)
- 2006(17861)
- 2005(15909)
- 学科
- 济(114147)
- 经济(114013)
- 业(102051)
- 管理(84467)
- 企(83599)
- 企业(83599)
- 方法(49198)
- 农(48754)
- 数学(39748)
- 数学方法(39392)
- 业经(34036)
- 农业(32447)
- 财(31133)
- 中国(30861)
- 制(22677)
- 贸(21955)
- 贸易(21940)
- 务(21849)
- 财务(21782)
- 财务管理(21757)
- 易(21385)
- 技术(21113)
- 地方(20638)
- 企业财务(20577)
- 和(19529)
- 策(19035)
- 学(19031)
- 理论(18520)
- 划(18140)
- 体(17198)
- 机构
- 学院(378169)
- 大学(374457)
- 济(162691)
- 经济(159634)
- 管理(155709)
- 理学(134515)
- 理学院(133180)
- 管理学(131446)
- 管理学院(130754)
- 研究(126644)
- 中国(98580)
- 京(79537)
- 科学(74323)
- 财(70678)
- 农(69689)
- 所(62692)
- 财经(57004)
- 业大(56973)
- 研究所(56877)
- 中心(56865)
- 江(55385)
- 农业(53363)
- 经(52036)
- 北京(50236)
- 经济学(47790)
- 范(47162)
- 师范(46837)
- 院(45098)
- 州(44304)
- 经济学院(43181)
- 基金
- 项目(252265)
- 科学(200633)
- 研究(189442)
- 基金(185138)
- 家(159630)
- 国家(158196)
- 科学基金(137267)
- 社会(122033)
- 社会科(115442)
- 社会科学(115412)
- 基金项目(98207)
- 省(97143)
- 自然(87081)
- 自然科(85085)
- 自然科学(85066)
- 教育(84929)
- 自然科学基金(83597)
- 划(80623)
- 编号(78054)
- 资助(75315)
- 成果(62571)
- 部(57007)
- 重点(55447)
- 发(54782)
- 创(54037)
- 课题(52110)
- 国家社会(50402)
- 创新(49832)
- 教育部(49200)
- 人文(48500)
- 期刊
- 济(185948)
- 经济(185948)
- 研究(112552)
- 中国(71230)
- 农(69620)
- 管理(58686)
- 学报(54043)
- 财(54016)
- 科学(53778)
- 农业(47436)
- 大学(42313)
- 学学(40048)
- 教育(36882)
- 融(35237)
- 金融(35237)
- 业经(34757)
- 技术(33122)
- 经济研究(28076)
- 财经(27827)
- 业(24759)
- 问题(24599)
- 经(23880)
- 技术经济(20625)
- 世界(19858)
- 贸(18845)
- 现代(18485)
- 科技(17805)
- 版(17633)
- 理论(17349)
- 商业(17061)
共检索到562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志瑜
中非农业合作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非农业合作,不但能缓解非洲粮食危机、巩固我国粮食安全,而且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外部经济空间、维护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非洲农业合作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自然风险加剧、农业基础设施及专门人才严重缺乏等消极因素有所增加。有鉴于此,要认真总结我国对非农业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加强战略谋划,创新合作模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政府行为和企业主体的关系、农业援助与农业合作的关系,改革管理机制,创建服务平台,营造中非农业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中非农业合作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中非合作 农业合作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嘉莉
当前,世界面临食品、气候变化以及金融等多重危机,而正是这些危机更加突出了农业在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地位。发展农业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强烈愿望,成为其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首要任务。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非洲国家学习、效仿的楷模,这不仅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使得中非农业合作成为推动实施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非农业合作现状,认真思考问题与不足,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提出政策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中非 农业合作 问题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密霞 宋军霞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为中非农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双方经济互动日趋紧密,中非农业互补性得到加强,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和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本文针对中非农业合作的现实状况与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建议,并对未来的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明赫 周慧秋 李东
当前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农村公共服务作为农业合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和关键前提,起着带动农业产业共同发展、促进农业合作和谐稳定、激发农业合作热情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着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水平过低、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 "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基于总需求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在遵循价值规律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给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以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达到更高水平。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公共服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振伟 高冉
印度与巴西作为金砖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重视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与非洲的农业合作,而非洲由于其优越独特的环境因素和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成为它们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印度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模式以获取农业资源为导向、以私营企业为主体,而巴西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模式以开拓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与国有企业为主体。巴西、印度与非洲农业合作模式的相异之处是由两国不同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理念决定的。印度更强调企业和个人在非洲投资的作用,而巴西更侧重对非洲的技术援助和减贫经验的输出。综合而言,不同的取向决定了它们各自采取符合自身利益的农业合作模式。本文深入分析并比较印度、巴西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模式,两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中国在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时可以借鉴:既应鼓励私营企业本地化发展、人才本地化吸纳、承担社会责任以提高当地人对中国援助的接纳度;也应借助第三方力量,吸纳外资以摆脱孤立局面,推动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实现援助、投资、贸易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印度 巴西 非洲 农业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芸 崔计顺 杨光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受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亟待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径,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有所突破。缅甸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人才缺乏。随着"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中缅两国农业合作面临重要机遇期。本文从分析缅甸农业现状和中缅农业合作情况入手,提出了一系列中缅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缅甸 农业合作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国辉
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因素冲击之下,非洲粮食安全危机加剧,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成为非洲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强化外交基础、拓展外交圈、拉近日非民间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保障日本国内粮食安全等多元目的,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通过多边路径、第三方合作、双边官方援助、民间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农村开发。粮农合作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已承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探究日本与非洲的国际农业合作,可以为中国在法律定位、协调机制、合作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合作路径 粮食援助 农业开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岩 于敏
农业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领域之一,但以输出经验为主的农业援助方式有其局限性,应借鉴国际多双边机构对非农业援助的形式,提高援助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实现"建设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梳理了2016年以来国际多双边机构对非农业援助的6种主要类型,并根据项目类型分析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机构对非农业援助特点,提出下一步中国开展援非农业项目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桂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群体性崛起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在总体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实施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时,不仅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间的关系,更要高度重视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协调与合作。目前,中国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格局中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亟须开拓新兴市场,同时,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技术和能源的需求加大,开拓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帅传敏 曹桂华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主要捐赠国在国际粮食援助领域的地位,深入剖析了美国和印度大规模开展对外粮食援助的动机和目的,采用SWOT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在新时期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战略的SWOT矩阵,并提出了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新一轮合作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合作方式和保障措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联合国 世界粮食计划署 合作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产能转移迫在眉睫。东盟国家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和亚洲主要经济体集中地,可作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质富余产能过剩的优先领域。我国过剩产能向东盟国家转移,具有战略引领、政策扶持、需求推动等方面的优势基础,应加强国家层面的合作,制定国际产能合作的专项规划;推动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过剩行业贸易和投资的开展;建立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带动产能转移。
关键词:
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东盟合作 走出去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瓅
答辩时间2009年11月本研究以"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全面推进,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的连续召开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背景,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典型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灵活运用高等教育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产能转移迫在眉睫。东盟国家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和亚洲主要经济体集中地,可作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质富余产能过剩的优先领域。我国过剩产能向东盟国家转移,具有战略引领、政策扶持、需求推动等方面的优势基础,应加强国家层面的合作,制定国际产能合作的专项规划;推动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过剩行业贸易和投资的开展;建立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带动产能转移。
关键词:
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东盟合作 走出去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瓅 冯向东
本研究以"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全面推进,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的连续召开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背景,围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战略研究"这一主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与特征、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基本状态、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特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成榕
中俄农产品贸易中农产品贸易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种类匮乏。但中俄两国农业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本文以当前中俄农产品的贸易规模与贸易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中俄3大边境口岸农业合作形势,并对边境地区农业合作有利条件和合作价值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农业合作发展的战略措施,以深化和拓展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农业合作。
关键词:
中俄 贸易 农业合作 策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