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9)
2023(3844)
2022(3101)
2021(3106)
2020(2515)
2019(5933)
2018(5763)
2017(10648)
2016(5410)
2015(6443)
2014(6091)
2013(6224)
2012(5952)
2011(5689)
2010(5351)
2009(5000)
2008(4918)
2007(4039)
2006(3582)
2005(3403)
作者
(14763)
(12431)
(12378)
(11975)
(7878)
(5812)
(5555)
(4855)
(4804)
(4475)
(4209)
(4089)
(4082)
(4017)
(3884)
(3876)
(3729)
(3595)
(3439)
(3179)
(3172)
(2960)
(2884)
(2834)
(2763)
(2744)
(2639)
(2499)
(2487)
(2440)
学科
(27975)
经济(27951)
管理(13266)
方法(12789)
数学(12067)
数学方法(12041)
中国(11258)
(11032)
(8774)
贸易(8769)
(8692)
(7155)
企业(7155)
(6875)
关系(5214)
(5022)
(5019)
(4877)
银行(4877)
(4817)
(4674)
(4550)
金融(4550)
环境(4313)
业经(4306)
农业(4306)
(4200)
出口(4172)
出口贸易(4172)
(4172)
机构
大学(84144)
学院(80537)
(46438)
经济(46024)
研究(35169)
管理(29316)
中国(28676)
理学(25107)
理学院(24828)
管理学(24639)
管理学院(24490)
(18790)
(18303)
科学(17717)
(17092)
经济学(16569)
研究所(15732)
财经(15218)
经济学院(14951)
中心(14717)
(14325)
北京(12718)
(12309)
财经大学(11627)
科学院(11354)
(11343)
研究中心(10583)
社会(10249)
(9868)
师范(9807)
基金
项目(53738)
科学(43704)
基金(43072)
研究(40055)
(38137)
国家(37920)
科学基金(31864)
社会(29201)
社会科(27892)
社会科学(27888)
基金项目(21727)
自然(18396)
资助(18265)
自然科(18019)
自然科学(18013)
自然科学基金(17745)
教育(17441)
中国(15864)
(15774)
(14973)
(14341)
国家社会(14164)
编号(13586)
教育部(12614)
重点(12395)
(11805)
成果(11526)
重大(11356)
人文(11344)
社科(11052)
期刊
(47025)
经济(47025)
研究(28508)
中国(15984)
(12309)
科学(11962)
管理(11630)
学报(10955)
(10463)
经济研究(9311)
大学(8854)
(8471)
财经(8385)
世界(8374)
学学(8293)
(8009)
金融(8009)
国际(7843)
农业(7810)
(7415)
问题(6780)
技术(5623)
(5563)
教育(5344)
业经(4935)
技术经济(4329)
经济问题(3968)
(3938)
贸易(3938)
统计(3920)
共检索到12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新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在全球化浪潮和非传统安全的推动下,新安全观应运而生。中国的新安全观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实践中,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容应不断深化和丰富,而综合安全是当前的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共同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标,合作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建  卢波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升,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选取石油自给率、战略储备规模等21个指标,对我国石油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12个样本国家中,我国石油安全综合水平居于中等位置,近年来虽有所提高,但依然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石油安全的分项情况来看,与石油有关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水平都有所上升,其中,经济安全相对较弱,社会安全相对较好,环境安全水平居中,但环境安全水平与其他国家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具体指标来看,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香兰  
从新安全因素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周边自 90年代以来非传统安全环境问题 ,并就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对策提出了某些见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耀顺  孙康  丁红卫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然而在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前提下的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最重要基石。本文在非传统安全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现状及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冉  
随着我国能源外部依赖性的不断增加,能源安全正在面临越来越多"外源性"威胁的挑战。本文运用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征评估法,根据"突发性""扩散性"和"转化性"三大典型特征对近年来中国面临的五大"外源性"能源安全威胁展开评估。从"外源"具有的"场域"特点来看,中国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为契机,运用"场有思维"积极应对"外源性"能源安全威胁:增强安全维护的"场有意识",以主动介入的方式防范"突发性"影响;加强能源安全的"场有合作",以优势互补的方式遏制"扩散性"影响;增进大国间的"场有关切",以构建大国间新型关系的方式避免"转化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季芳桐  朱新光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冬露  
自2014年我国提倡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机制至今,它已成为我国次区域合作机制中最为活跃的合作机制之一,同时成为中国主导的最高效的多边合作。澜湄合作的国家间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治理与国家间人民福祉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澜湄国家对于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意愿及其对澜湄国家间合作的深远意义,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指出,为深化三大支柱、五个优先领域合作,必须加强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的合作与信息交流以及能力建设。了解澜湄合作框架中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现状,探索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施路径,对深化澜湄国家间合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源  
移民作为一个传统的经济领域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提升的形势下,日益受到更多安全关注。本文通过对经验证据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证明移民是一种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非传统因素,从而为我国应对移民这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提供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世勇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工失业之后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减压阀,一个回得去的农村是中国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稳定器",是中国社会遭遇到大量农民工失业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时所具有的韧性所在。在宏观经济社会结构一时难以改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短期内难以完善的情况下,基于非传统安全的战略考虑,我们需要正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农民工仍然会不断地往返城乡的社会事实,摈弃城市化的单向度思维,在政策调整方面多管齐下,为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三梅  
非传统安全涵盖面宽,性质独特,危害很大,其已经对高校传统安全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未来使命的担当者,在非传统安全视阈下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培养怎样的新思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晞  
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极度优先地位相对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非传统安全拥有行为主体多样化、价值主体多层次、跨国性和嬗变性以及强调安全的合作性等特点,国家在该领域更易于达成合作。具体到东北亚地区,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非法移民、流行疾病等。尽管目前该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还不高,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东北亚国家必将通过现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来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广民  李进浩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