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7)
2023(12961)
2022(11304)
2021(10834)
2020(8984)
2019(21185)
2018(20887)
2017(40393)
2016(21378)
2015(24352)
2014(24137)
2013(24064)
2012(22113)
2011(19939)
2010(19644)
2009(18011)
2008(17404)
2007(14658)
2006(12900)
2005(11385)
作者
(60507)
(50389)
(49885)
(47554)
(32191)
(24014)
(22751)
(19879)
(19108)
(17703)
(17149)
(17142)
(15901)
(15795)
(15539)
(15506)
(14963)
(14647)
(14238)
(14171)
(12384)
(12301)
(11900)
(11314)
(11152)
(11149)
(11041)
(10889)
(10020)
(9852)
学科
(90942)
经济(90840)
管理(57199)
(55545)
(44621)
企业(44621)
方法(43447)
数学(38004)
数学方法(37663)
中国(25747)
(25437)
贸易(25423)
(24730)
(23172)
(20284)
(18484)
业经(18057)
地方(17683)
农业(15478)
(14555)
(13838)
环境(13610)
理论(13344)
(12869)
金融(12868)
(12833)
技术(12803)
银行(12794)
(12271)
(11853)
机构
大学(307043)
学院(302178)
(132372)
经济(130012)
管理(120861)
研究(106957)
理学(105253)
理学院(104123)
管理学(102538)
管理学院(102020)
中国(79188)
(65676)
科学(63638)
(56496)
(52889)
研究所(48602)
中心(46573)
财经(46244)
(45422)
业大(43205)
(42433)
北京(42059)
经济学(40999)
(40484)
(39199)
(38914)
师范(38879)
经济学院(37182)
农业(35583)
财经大学(34716)
基金
项目(210320)
科学(165851)
基金(155344)
研究(154681)
(136083)
国家(134766)
科学基金(114868)
社会(99238)
社会科(94187)
社会科学(94162)
基金项目(82159)
(78001)
自然(73674)
自然科(71958)
自然科学(71941)
自然科学基金(70668)
教育(69603)
(66705)
资助(64688)
编号(61536)
成果(49948)
(47935)
重点(46776)
(44856)
(43382)
课题(41815)
国家社会(41751)
教育部(41430)
创新(40571)
科研(40223)
期刊
(137818)
经济(137818)
研究(93113)
中国(53260)
学报(46827)
科学(44275)
管理(43918)
(40946)
(40115)
大学(35706)
学学(33518)
教育(30155)
农业(29436)
经济研究(24251)
技术(24176)
(23472)
金融(23472)
财经(22151)
业经(20676)
(20247)
(19049)
问题(19019)
国际(17768)
(16122)
世界(15908)
图书(15761)
技术经济(14661)
理论(14358)
科技(14348)
现代(13172)
共检索到440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晔强  
基于修正的CMS模型从总产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三个层次分析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双边贸易的增长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结构效应是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在金砖国家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金砖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初级产品的竞争力具有优势,总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较差;竞争与结构交叉效应对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史朝兴  顾海英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媛媛  彭星  
本文首先使用Novy(2008)放松了双边贸易成本对称性假设的贸易成本估计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准确地估计;随后,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从距离、语言、人均GDP差额、汇率波动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及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成本在1995-2009年间平均下降了33.34%;收入增长、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下降分别解释了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92.52%、45.16%和-37.68%;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共同语言、距离和人均GDP差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书竹  
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正式生效,开始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墨西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NAFTA后,同美国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并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研究墨美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既可以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扩大对美国出口提供参考依据,又可以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昌  徐康宁  
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就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对两国双边贸易的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进口需求效应和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是推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增长则主要由进口需求效应贡献。在进一步分析中俄两国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应拓宽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领域,改善目前两国经贸合作的结构和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利用1992-2011年中国与31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服务贸易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发现相对需求结构、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和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为传统的比较优势均促进了中国服务出口,并且后者促进作用大于前者;还发现需求规模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中国的传统服务、新兴服务、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其中对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需求结构作用的本地市场效应也促进了中国新兴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出口,但促进作用较小,同时需求结构弱化了本地市场效应对传统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出口;最后发现中国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家清  林莉  
鉴于我国与东盟水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市场分布及贸易种类等特点,本文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和效果分析,认为竞争力因素在中国向东盟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效用,其次是需求规模效应,而出口结构的贡献率极低,尤其是产品结构亟需改进;产品需求规模在东盟出口水产品时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东盟出口水产品的种类结构适应中国市场是次要推动原因,而竞争力的贡献相对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构建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指标、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指标以及双边贸易水平差异指标,利用1990~2013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与双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东盟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在中国出口东盟以及自身的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适度转型商品贸易间的竞争,向互补性转变。同时,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萍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呈波动上升趋势。本文选取2000-2013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逐年分解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额动态波动的影响因素。CMS模型测算结果显示:结构效应对总效应贡献率的平均值为86.86%,是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效应对总效应贡献率的平均值为22.14%,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额增长一定程度得益于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针对阻碍中国在金砖国家市场出口贸易增长的症结,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提高中国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结构,实现互补多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雁斌  载德  
阿拉伯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国之一。根据中国的估计,从短期看,阿拉伯国家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增加到10万亿美元。很明显,由于这些国家有能力提供原材料、能源和其他商品,中国公司在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关系方面投入更多。反过来,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水平相对较低。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封闭性,在做出改善的2015年前,中国前并没有明确的对阿战略。随着阿拉伯政策白皮书文件这一战略政策的出台,中国宣布将与阿拉伯国家在战略层面进行合作,以确保与某些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灵活性。除此之外,在政治维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维度上的初步协调一致,也增加了中阿之前的相似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从总产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三个层次分析了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双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具有双重作用,经济距离制约了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发展,各类经济组织的作用不同。中国与俄罗斯、东欧等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呈现出"贸易不足",除俄罗斯外,中国对其它金砖国家以及马来西亚等一些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多表现为"贸易过度"。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