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0)
- 2023(13570)
- 2022(11283)
- 2021(10873)
- 2020(9187)
- 2019(21307)
- 2018(20686)
- 2017(39255)
- 2016(20912)
- 2015(23511)
- 2014(23211)
- 2013(23020)
- 2012(21174)
- 2011(19134)
- 2010(18634)
- 2009(17271)
- 2008(16896)
- 2007(13899)
- 2006(11607)
- 2005(10477)
- 学科
- 济(91507)
- 经济(91415)
- 管理(59078)
- 业(58476)
- 方法(48838)
- 企(48300)
- 企业(48300)
- 数学(44670)
- 数学方法(44216)
- 中国(25097)
- 财(24680)
- 农(20986)
- 贸(19020)
- 贸易(19010)
- 易(18568)
- 制(17042)
- 业经(16706)
- 务(16378)
- 财务(16342)
- 财务管理(16311)
- 学(15802)
- 企业财务(15725)
- 融(15675)
- 金融(15674)
- 银(14516)
- 银行(14503)
- 行(13903)
- 农业(13577)
- 地方(13158)
- 技术(12706)
- 机构
- 大学(298974)
- 学院(292721)
- 济(133974)
- 经济(131892)
- 管理(116985)
- 理学(102023)
- 理学院(100997)
- 研究(100968)
- 管理学(99425)
- 管理学院(98867)
- 中国(79499)
- 京(61899)
- 财(60960)
- 科学(56736)
- 财经(49890)
- 所(49059)
- 中心(46762)
- 经(46007)
- 研究所(44584)
- 农(44549)
- 经济学(43485)
- 业大(40530)
- 经济学院(39344)
- 江(39294)
- 北京(39082)
- 财经大学(37956)
- 院(36361)
- 范(35942)
- 师范(35582)
- 农业(35176)
- 基金
- 项目(202347)
- 科学(162709)
- 基金(154692)
- 研究(144789)
- 家(135107)
- 国家(134131)
- 科学基金(116610)
- 社会(97118)
- 社会科(92518)
- 社会科学(92499)
- 基金项目(80723)
- 自然(75684)
- 自然科(74065)
- 自然科学(74046)
- 省(73230)
- 自然科学基金(72796)
- 教育(67312)
- 资助(64593)
- 划(63973)
- 编号(54679)
- 部(47631)
- 重点(45310)
- 成果(43653)
- 国家社会(42551)
- 创(42323)
- 发(41817)
- 教育部(41805)
- 创新(39748)
- 人文(39734)
- 科研(39638)
- 期刊
- 济(131477)
- 经济(131477)
- 研究(87877)
- 中国(52323)
- 财(47853)
- 学报(44040)
- 管理(43188)
- 科学(42194)
- 农(37880)
- 大学(34692)
- 学学(32472)
- 融(31077)
- 金融(31077)
- 农业(26194)
- 财经(25570)
- 教育(25199)
- 技术(24373)
- 经济研究(23610)
- 经(21915)
- 业经(18441)
- 贸(17952)
- 问题(17657)
- 统计(16631)
- 国际(16273)
- 世界(16076)
- 业(15673)
- 策(14678)
- 理论(14475)
- 技术经济(14457)
- 决策(13239)
共检索到42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彧 裴平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对中国股票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对今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变Cop-ula-GARCH模型对2007~2010年中美股票市场动态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两者总体相关性和尾部相关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程而表现出明显阶段性变化。在对实证检验结果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守东 赵琛 赵云立
一、引言有效市场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但在实践中却碰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有效市场假设进行检验。关于三个层次的有效市场,各国学者提出了多种的检验方法及实证研究。其中针对弱式有效的检验,早期使用的是随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李友爱
一、引论小公司效应,通常也称规模效应,是指公司规模与证券异常收益率呈反相关。Banz对小公司效应做了最早的研究,他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为样本,以公司的总市值为标准,把它们分为五个相等的组合,经研究发现,在1936——1977最小规模组合的年平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解保华 高荣兴 马征
本文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变化行为为研究对象,用单位根、方程比(VR)和序列二阶相关性检验方法(BDS)对其是否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进行检验,从而判断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是否成立。结果发现:虽然两指数行为服从单位根过程,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序列在同方差情形下基本能够满足序列一阶不相关,但异方差情形下却是序列一阶相关,而BDS检验说明异方差情形普遍存在。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并不成立。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解保华 马征 高荣兴
本文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变化行为为研究对象,用单位根、方差比(VR)和序列二阶相关性检验方法(BDS)对其是否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进行检验,从而判断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是否成立。结果发现:虽然两指数行为服从单位根过程,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序列在同方差情形下基本能够满足序列一阶不相关,但异方差情形下却是序列一阶相关,而BDS检验说明异方差情形普遍存在。得到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并不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倪敏 裴平 蒋彧
本文构建时变Copula模型,选取533组样本数据,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较高的动态相关性,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美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不具有动态相关性;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完全一致;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两者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
关键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中国股票市场 传染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世军 李丛文
该文选取2007年至2014年金砖五国的股票指数日收盘价数据,运用AR(1)-FIGARCH(1,d,1)-偏t模型对各自的边缘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基于13种不同的动态时变Copula模型对中国和其它金砖国家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结构进行拟合估计,从中选出T-DCC-Copula模型作为最优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济体股票市场之间动态相关性在整体上并没有因为金砖政治体而显著增强,在局部上却都具有"峰会效应",该效应在中印、中南以及中巴股市之间持续时间较短,而在中俄股市之间持续时间较长,这说明与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相比,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活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睿 马骥
了解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对于监管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多数实证分析结果倾向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结论,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则存在较大分歧。自回归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沪、深股市已达到弱式有效。这一结论对于进一步制定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市场效率 投资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静 徐斌
本文利用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已不断增强。从长期看,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存在,股票价格的上升,将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从短期看,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不存在,居民消费需求不随着股票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财富效应要发挥作用,有待于改善股票市场的发展基础,创建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繁荣、稳定的股票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卢俊
本文建立LSTAR-GARCH模型描述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的真实数据生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滚动分析进行样本外预测,通过对比真实数据生成过程与鞅假设下的预测效果,对中国股市的弱式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05年4月29日股改之初,沪深股市均非弱式有效市场,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推出后,深圳股市有效性增强,逐渐达到弱式有效市场,但上海股市至今仍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同时,经济意义上的证据也支持这一结论,股指期货推出后,深证成指套利的可能性很小,但上证指数套利的空间依旧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仍有待增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宿成建
本文建立了基于Williams(1938)的股票非预期收益定价模型,本文提出了两个新的度量变量,即表示股票每股收益增长的理性预期相联系的变量δEepst/Pt-1以及市场情绪变量URM,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多变量回归模型,并采用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中国股票市场的有关交易数据、机构收益预测数据和财务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的预测,发现:(1)总风险与系统风险不能解释股票非预期收益,和Chambers等(2005)的结论相反,与非预期收益有关的总风险与系统风险也不能解释股票非预期收益。(2)当期非预期会计收益期初价格比epst/Pt-1、表示每股收益增长的理性预期相联系的变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晓颖 阳雪
本文基于PIN方法考察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代理变量和这一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小、成长机会越高、换手率越低、财务杠杆水平越高、资产有形率越低、资本支出水平越高、机构持股比率越高以及非流通股占比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但是,由于这些变量对PIN值的解释力并不强,因而,在相关的实证检验中,我们仍需要采用一些能够直接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指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佳 王晓
本文采用方差比检验方法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通过对覆盖我国股票市场60%以上市值的沪深300指数以及基金金鑫的历史收益率进行检验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是弱式有效的,但从中长期来看是基本无效的。
关键词:
市场有效 方差比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苏林
国内外对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研究集中于正常时期的连续时间序列中。笔者对股票市场的月份研究视角放在了市场异常时期,首先利用Var界定出市场的异常时期,接着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观察到在市场异常时期,十月份出现的频率要比其他月份高些,利用计量模型进一步对市场异常时期十月份的下跌幅度与其他月份进行了比较,得出市场异常时,十月份的跌幅要比其他月份大些,因此得出在市场异常时期有明显的十月份效应。最后笔者对十月份效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市场异常时期 日收益率 十月份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建军
本文利用我国1991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实际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费雪效应相反,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在对解释这种负相关关系的波动性假说(the Variability Hypothesis)的检验中,发现该假说能够解释我国股市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之间所呈现的这种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费雪效应 波动性假说 中国股市 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