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0)
2023(5535)
2022(4653)
2021(4608)
2020(3879)
2019(9116)
2018(8921)
2017(16705)
2016(8964)
2015(10379)
2014(10106)
2013(10206)
2012(9878)
2011(9322)
2010(9304)
2009(8754)
2008(8749)
2007(7395)
2006(6665)
2005(6193)
作者
(26099)
(22236)
(22010)
(21116)
(14384)
(10515)
(9837)
(8609)
(8550)
(7942)
(7710)
(7459)
(7263)
(7187)
(7137)
(6795)
(6517)
(6490)
(6368)
(5987)
(5762)
(5368)
(5338)
(5170)
(5109)
(4928)
(4876)
(4525)
(4505)
(4383)
学科
(40853)
经济(40802)
(20816)
管理(20721)
方法(18465)
数学(16849)
数学方法(16695)
中国(13917)
(13840)
企业(13840)
(12597)
(10737)
贸易(10731)
(10578)
农业(8611)
(8412)
(8389)
(7976)
(7316)
银行(7302)
(7120)
业经(6981)
(6889)
金融(6888)
关系(6325)
(5919)
环境(5865)
(5589)
(5391)
(5181)
机构
大学(142193)
学院(134692)
(66902)
经济(66058)
研究(57113)
管理(49527)
中国(44341)
理学(42630)
理学院(42078)
管理学(41456)
管理学院(41192)
科学(31962)
(31743)
(29283)
(28348)
研究所(26898)
(25215)
中心(24072)
财经(22967)
经济学(22461)
(21305)
北京(20839)
经济学院(20267)
农业(19823)
(19782)
(19626)
师范(19484)
业大(19218)
(18354)
科学院(17535)
基金
项目(89420)
科学(72191)
基金(70133)
研究(64909)
(62754)
国家(62355)
科学基金(52080)
社会(44627)
社会科(42394)
社会科学(42386)
基金项目(35857)
自然(32249)
自然科(31580)
自然科学(31567)
自然科学基金(31074)
教育(29387)
资助(29226)
(28468)
(27030)
编号(24008)
(22850)
中国(21475)
成果(21362)
重点(20767)
国家社会(20735)
教育部(19701)
(19239)
(17831)
人文(17757)
大学(17413)
期刊
(69006)
经济(69006)
研究(46235)
中国(27222)
(22610)
学报(22288)
科学(22211)
(20035)
大学(17354)
管理(16969)
学学(15939)
农业(15737)
(14198)
金融(14198)
教育(13634)
经济研究(12395)
财经(12068)
世界(11276)
(11169)
国际(10910)
(10537)
问题(9669)
(9604)
技术(9092)
业经(7743)
技术经济(6893)
资源(6782)
图书(6694)
(6674)
统计(6637)
共检索到209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万阳  
本文基于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构建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模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研究表明: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分别于2007、2006年达到转折点。中国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中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的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国对外平衡存在长期和短期的溢出效应。2007-2011年,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的均衡水平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低于均衡水平,美国经常账户接近均衡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万阳  
基于考虑中国和美国基本经济要素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多维度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基本经济要素对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有重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美国基本经济要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中国基本经济要素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存在长期和短期溢出效应。2008~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高估5%~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2%~6%,2009~2010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接近均衡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万阳  
利用1995-2010年1季度数据,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水平、错位程度及其矫正机制。研究发现: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1%、中国经济增长1%、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1%,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分别增加4.46%、0.81%、0.93%;2005年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小幅度增加。中美贸易收支错位的自我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升值、我国货币供给减少、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错位是经常性的,2009-2010年1季度,中美贸易不平衡低于均衡水平。政策含义是: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兴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子女机会均等地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相适应,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误区。这些误区倘若不及时进行矫正,势必影响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清  张天顶  
本文对1980至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进行了研究,通过界定经常账户失衡进行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的不同调整期间。在对经常账户调整期间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并且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借助于近30年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经常账户收支盈余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欣欣  刘海龙  
文章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利用货币市场均衡和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危机的基础,而估值效应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增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在维持国际资本账户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稳定汇率,是资本账户开放后更可行的政策目标。当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且国内货币调控深度足够时,以利率调节为手段的货币通胀目标便易于实现,从而有利于达到国内外市场均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超  张林杰  
全球外部经济失衡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关于全球经常账户均衡决定、可持续性与失衡调整的研究成果也有了快速发展。传统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收入、相对价格、支出、结构等方面,而跨期方法与叠代模型的引入使研究有了更合理的分析框架。对经常账户均衡决定因素的挖掘深入到了财政收支、储蓄和投资、生产率冲击、实际汇率、金融制度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变动、人口结构变迁以及由此组成的综合因素。但外部失衡的理论框架解释现实的能力仍不够强,政治思维的进入将使问题复杂化。失衡调整偏重经常账户逆差调整也不适应当前的情况。未来研究中,放松一个小国开放经济的假设,更多地引入不确定性,以及经常账户逆转的临界点、预警指标及逆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恕立  王仁祥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目标错位及其矫正①王恕立王仁祥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目标错位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在设计利用外资的目标序列时,未能把制度创新摆在根本重要的位置,由此导致了国有企业利用外资效率低下。为此,作者提出了矫...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相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内嵌在二元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探索中国就业领域里诸多矛盾现象的切入点。中国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经济发展路径与二元经济理论大致相同,但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体制条件有着明显不同,可将中国简化为一个开放条件下加速解体的二元经济。要判断是否经过"刘易斯转折点",需要把数量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价格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中国虽然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年龄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占大多数,提高了转移难度;再加上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农民工工资的结构性上涨即主要由绩效工资(即计件工资)上涨支撑、基本工资上涨幅度不大,进一步排斥了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可转移劳动力已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