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9)
- 2023(12146)
- 2022(10475)
- 2021(9817)
- 2020(8533)
- 2019(20294)
- 2018(19610)
- 2017(37250)
- 2016(20051)
- 2015(23473)
- 2014(23317)
- 2013(23465)
- 2012(22316)
- 2011(20521)
- 2010(20543)
- 2009(19566)
- 2008(19662)
- 2007(17182)
- 2006(15021)
- 2005(13748)
- 学科
- 济(91539)
- 经济(91427)
- 管理(52480)
- 业(52030)
- 方法(45229)
- 企(41224)
- 企业(41224)
- 数学(40335)
- 数学方法(40053)
- 中国(26330)
- 贸(25803)
- 贸易(25791)
- 易(25065)
- 农(22742)
- 财(22348)
- 学(18868)
- 制(16344)
- 业经(16289)
- 地方(15716)
- 农业(14761)
- 融(14695)
- 金融(14693)
- 银(13941)
- 银行(13895)
- 行(13324)
- 务(12970)
- 财务(12951)
- 财务管理(12910)
- 和(12726)
- 企业财务(12187)
- 机构
- 大学(305956)
- 学院(297465)
- 济(135043)
- 经济(132667)
- 研究(113547)
- 管理(109591)
- 理学(94186)
- 理学院(93045)
- 管理学(91567)
- 管理学院(91027)
- 中国(85916)
- 科学(66878)
- 京(66058)
- 财(60160)
- 所(59049)
- 农(54096)
- 研究所(53741)
- 中心(50185)
- 财经(48152)
- 业大(44223)
- 经(44112)
- 经济学(43561)
- 江(43402)
- 农业(43052)
- 北京(42748)
- 院(40286)
- 范(39696)
- 经济学院(39544)
- 师范(39260)
- 财经大学(36027)
- 基金
- 项目(195107)
- 科学(153231)
- 基金(145056)
- 研究(138948)
- 家(129085)
- 国家(127770)
- 科学基金(106614)
- 社会(90218)
- 社会科(85625)
- 社会科学(85599)
- 基金项目(75218)
- 省(71326)
- 自然(68501)
- 自然科(66929)
- 自然科学(66901)
- 自然科学基金(65790)
- 教育(64131)
- 划(62880)
- 资助(61454)
- 编号(53372)
- 部(45922)
- 成果(45106)
- 重点(44932)
- 发(42109)
- 创(39815)
- 教育部(39305)
- 国家社会(38761)
- 科研(38304)
- 课题(37721)
- 中国(37577)
- 期刊
- 济(143719)
- 经济(143719)
- 研究(93973)
- 中国(59530)
- 学报(51577)
- 农(47880)
- 科学(46355)
- 财(45642)
- 管理(39195)
- 大学(38663)
- 学学(36029)
- 农业(32690)
- 教育(29991)
- 融(29194)
- 金融(29194)
- 经济研究(25521)
- 财经(24617)
- 贸(23638)
- 技术(22807)
- 国际(21901)
- 经(21261)
- 业经(20217)
- 问题(20085)
- 业(19543)
- 世界(18868)
- 技术经济(14917)
- 统计(14654)
- 版(14438)
- 图书(13676)
- 理论(13459)
共检索到458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万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贸易逆差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检验技术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出结论: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顺差对来自中国与东亚国家贸易逆差的随机扰动具有正效应,并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进而,本文揭示了中关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的内在逻辑,并验证了中美贸易顺差属于结构性失衡的观点。
关键词:
中关贸易 联动关系 贸易差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中国对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同时对美国却保持高额顺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从雁行模式的东亚产业转移、东亚生产网络及美国需求三方面分析了该联动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探讨了差额联动的变化趋势:长期看,由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将有所改变,差额联动效应有望减弱;短期看,差额联动效应仍将存在。
关键词:
贸易差额 联动效应 生产网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刘妍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不仅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单向因果关系,即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仅不会使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下降,反而是导致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人民币汇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俊 崔艳新 赵囡囡
在分析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差额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影响中欧贸易差额的原因归为供给变量、需求变量和贸易政策环境三大因素。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结论为供给因素是影响中欧贸易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近期的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欧贸易顺差扩大的短期因素,而需求因素的变化有减少中欧贸易差额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邹颖娟
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两者近20年来实行同步快速增长,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关系呈现互补性,国际直接投资通过东亚区域分工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发展,既直接带动了投资国设备、技术、部分原料和服务的出口,又扩大了东道国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跨越国界流动。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东亚 贸易 互补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段世德
中美贸易差额由全球要素共同创造,而产生的金融成本却由中国单独承担,金融净收益外流造成我国贸易利益的耗散。文章以中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为基础,通过拆解并核算1993~2013年中国承担的金融成本与获得的金融收益,结果显示,机会成本是金融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冲销成本和扭曲成本也有重要影响;金融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资本收益、本金增值收益和财政金融收益;中美贸易差额共给中国带来8941.05亿美元金融净收益流出,占贸易差额存量的47.39%。因此,中美贸易利益分配要考虑贸易差额带来金融净收益,不能简单以贸易差额和归属为依据,要改变我国对外汇储备的特殊偏好,降低中美贸易差额的金融成本并提高其收益,增强对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海霞 张捷
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①)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1)SITC7在东亚贸易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SITC7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FDI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差距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3)人均固定资本的差异不利于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要促进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需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和东亚国家的技术差距。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瑶 陈明东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13个国家,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GDP增长了五倍多,不包括日本,东亚的GDP总和已经达到世界总GDP的20%左右。这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温耀庆 陈泰锋
1993年,美国开始实施新的“国家出口战略”,强化对出口的激励。近 10年来,美国扩大出口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其进出口分别约占世界进出口总值的10%和17%。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梳理美国1993~2005年对外贸易发展的脉络,透过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指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导思想仍然是自由贸易,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与美国国民经济保持一致,美国对外贸易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关键词:
美国 对外贸易 特征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露晞 黄楠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长期中,中美双边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敏感性较低。由于中美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特点,人民币汇率调整并不能改变中美双边贸易余额。中美双边贸易的真正原因来自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本身存在差异,在美国自身产业结构向外转移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
中美贸易顺差 汇率 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陈漓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东亚 贸易 竞争 合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宗刚 刘璐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方贸易顺差也日益扩大。这种贸易顺差是否是有效率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是否被作为贸易顺差国的中国所占有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埃奇沃斯盒型图和效用函数两个理论模型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近几年中美贸易结构是低效率,不经济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没有被中国所占有。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严格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根据这种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贸易差额一直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过去二十多年中美贸易差额的演变,阐释了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对中美贸易差额未来的变化作出了前瞻性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琦 王春波
自1992年至今中方在中韩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出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中韩贸易逆差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韩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贸易 逆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炜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进一步全面探讨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关键词:
重估贸易差额 新贸易统计方法 正和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