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3)
2023(8760)
2022(7401)
2021(7171)
2020(5874)
2019(13659)
2018(13120)
2017(25132)
2016(13100)
2015(14810)
2014(14594)
2013(14388)
2012(13452)
2011(12411)
2010(12484)
2009(11407)
2008(11500)
2007(9967)
2006(8811)
2005(8047)
作者
(37146)
(31244)
(31046)
(29525)
(20209)
(15074)
(14076)
(12128)
(11720)
(11059)
(10761)
(10338)
(10244)
(10145)
(10132)
(9450)
(9186)
(8958)
(8920)
(8771)
(7865)
(7617)
(7534)
(7016)
(7012)
(6989)
(6920)
(6592)
(6302)
(6241)
学科
(59520)
经济(59456)
(37237)
管理(35891)
(30528)
企业(30528)
方法(27688)
数学(24131)
数学方法(23957)
(22301)
贸易(22289)
(21748)
中国(19096)
(14088)
(13138)
(11364)
业经(11248)
(10664)
关系(10472)
(10055)
银行(10041)
地方(9745)
(9738)
(9669)
(9595)
金融(9595)
(9161)
农业(8924)
(8431)
技术(8271)
机构
大学(195313)
学院(191949)
(92213)
经济(90804)
研究(73226)
管理(71292)
理学(61784)
理学院(61012)
管理学(60175)
管理学院(59794)
中国(55570)
(41217)
科学(40865)
(39662)
(36631)
研究所(33588)
财经(32604)
中心(30781)
经济学(30289)
(30062)
(29123)
经济学院(27348)
北京(26543)
(26303)
(26070)
业大(24697)
(24666)
财经大学(24627)
师范(24463)
农业(22935)
基金
项目(127179)
科学(101822)
基金(97115)
研究(92085)
(86495)
国家(85468)
科学基金(72018)
社会(62540)
社会科(59563)
社会科学(59548)
基金项目(49726)
自然(45159)
(44250)
自然科(44204)
自然科学(44192)
自然科学基金(43494)
教育(41847)
资助(40662)
(39226)
编号(33969)
(30589)
重点(28980)
成果(28144)
国家社会(27704)
(27509)
中国(27017)
教育部(26722)
(26549)
(25238)
人文(25176)
期刊
(96840)
经济(96840)
研究(61389)
中国(36854)
学报(29830)
科学(29351)
(28717)
管理(28393)
(26334)
大学(23009)
学学(21779)
(18817)
经济研究(18493)
农业(18389)
(17984)
金融(17984)
教育(17220)
国际(17055)
财经(16905)
(14771)
问题(14091)
业经(14001)
技术(13636)
世界(13535)
(11417)
商业(9177)
技术经济(9155)
(8934)
贸易(8934)
统计(8519)
共检索到29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光  
中国与海湾地区经济交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20世纪末以来日益紧密的能源联系。目前,海湾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加上伊朗和伊拉克)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给来源,中国是海湾国家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双方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性互利,是能源联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非常明显,具有通过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在这种经济互补性基础上,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逐渐形成了海湾地区的石油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和建筑工程服务相交换的基本贸易格局。双方目前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将为双方战略性经贸互利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为双方的全面关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珏  
作为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为自己的保护主义所寻求的借口和托词。它虽然在产业适用性和国家适用性方面设置了诸多限制,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该政策得以在发展中国家成功实施的良好佐证。我国应该在市场培育、制度建设以及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强化,以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钦云  
中国与海湾国家经济上呈现强烈的互补关系,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贸易美元"和海湾国家的"石油美元"都在寻找价值投资。我国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吸引海湾国家石油美元投资,不失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对海湾国家投资,帮助其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符合其战略利益需要,而投资于其石油相关产业也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本文分析了双方金融合作的现实背景及合作的意义,基于我国与海湾国家金融合作的区域和行业考量,结合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背景,给出了双方金融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舒鹏  
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依据,要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这一政策必须满足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三方面的条件。从这三个条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可行性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础。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佘莉;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长期维持着以制成品换原油的格局,近年自海合会国家的非油气商品进口迅速增长,其中主要是石化产品。海合会国家石化产品将冲击中国市场,国内有关石化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非油气进口商品的增长将加剧中方逆差,可以扩大服务贸易等方式平衡双边贸易。中国在海合会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正向大型化发展,但原有廉价劳务优势在逐步减弱,应尽早实施属地化经营。海合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海自贸区谈判不宜久拖不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绍焱  张皓  
本文认为,产业升级理论指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对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它是从大的历史跨度进行分析,在具体实践中不容易应用。而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政府的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依据。但战略性贸易政策要在发展中国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其中目标产业选择最为关键。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合适技术"产业上更具有比较优势,能更好地满足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约束条件,是现阶段发展中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目标产业的明智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汉林  肖艳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美国以及欧盟与最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商品结构,总结及分析了我国与最不发达国家经贸关系新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加快制定和实施对最不发达国家经贸新战略及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文楼  
海湾六国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出口收入的多少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我国与海湾六国的贸易往来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90年代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本文在介绍海湾六国的经济状况、我国与海湾六国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创荣  
国有外经贸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思路和策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创荣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3250亿美元,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之列。其中出口增长高达20.9%,贸易顺差突破400亿美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当今,随着国际贸易、经济资源、要素禀赋通过国际化大流通超越国界被重新配置范围的日益扩大,必须重新认识国际贸易规律,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研究和确立国际贸易基础理论,抓紧建立崭新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文章指出,对国际贸易规律的重新认识至少应从国际贸易与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全球化大流通快速发展,贸易生产国各种可支付红利形成的综合优势,贸易生产国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生成国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密切关系等五个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在重新认识国际贸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建立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顺差理论及贸易要素构成理论等基础理论,抓紧建立崭新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重新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沅鑫  
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面临国际新的机遇与挑战,合乎时机的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以达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古代中国利用丝绸之路造就了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完成同沿线各国政治、宗教、经济的互通,造就汉、唐盛世。今天,中国依靠开发内陆、拓展海洋的发展策略,实现了经济、民生、国防、综合国力的稳健发展,也使中国经济面对新的发展高度和要求。文章着重从贸易角度入手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而发现并归纳总结"一带一路"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欧盟是中国主要经贸伙伴之一。过去5年("十二五"时期),受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世界贸易增长减速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增速较上一个5年周期大幅放缓。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欧盟经济发展周期则从主权债务危机时期的紧缩整顿转为中性偏刺激增长,中欧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互为倚重、利益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一、中欧经贸合作有喜有忧2015年,中欧经贸合作继续在曲折中前行,呈现新的发展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兴红  杨泽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使研究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按照双方的经贸规模、贸易结构特点和相互投资水平,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分成三组,分别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张剑  
当今世界一共有八个葡语国家,除葡萄牙外,包括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这八个国家中,除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外,其余七个国家均有中国有外交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中国与这七个国家的贸易发展)。这些国家是17世纪世界海上强国葡萄牙开疆拓土、寻找新大陆新市场的结果,它们广泛分布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大陆的边缘,或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