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4)
- 2023(12586)
- 2022(10875)
- 2021(10351)
- 2020(8538)
- 2019(19934)
- 2018(19797)
- 2017(38170)
- 2016(20588)
- 2015(23380)
- 2014(23389)
- 2013(23553)
- 2012(21824)
- 2011(19747)
- 2010(19319)
- 2009(17314)
- 2008(16629)
- 2007(14128)
- 2006(12232)
- 2005(10777)
- 学科
- 济(85406)
- 经济(85301)
- 管理(57750)
- 业(52863)
- 企(42615)
- 企业(42615)
- 方法(40739)
- 数学(35879)
- 数学方法(35552)
- 中国(23948)
- 农(21719)
- 财(19514)
- 学(18883)
- 贸(18256)
- 贸易(18248)
- 易(17806)
- 业经(17320)
- 环境(16756)
- 地方(14968)
- 农业(14557)
- 和(14357)
- 制(13951)
- 划(12557)
- 银(12512)
- 银行(12461)
- 理论(12401)
- 融(12272)
- 金融(12270)
- 行(11975)
- 技术(11966)
- 机构
- 大学(297975)
- 学院(293407)
- 济(124134)
- 经济(121847)
- 管理(117888)
- 理学(102996)
- 研究(102825)
- 理学院(101879)
- 管理学(100307)
- 管理学院(99796)
- 中国(76207)
- 京(63750)
- 科学(62771)
- 财(52864)
- 所(51384)
- 研究所(47423)
- 农(45713)
- 中心(45013)
- 财经(43694)
- 业大(43610)
- 北京(40880)
- 经(39993)
- 江(38616)
- 范(38293)
- 经济学(38081)
- 师范(37963)
- 院(37270)
- 农业(36068)
- 经济学院(34389)
- 财经大学(32781)
- 基金
- 项目(206280)
- 科学(162300)
- 基金(151723)
- 研究(150399)
- 家(132632)
- 国家(131608)
- 科学基金(112485)
- 社会(95753)
- 社会科(90788)
- 社会科学(90765)
- 基金项目(80564)
- 省(77144)
- 自然(72979)
- 自然科(71284)
- 自然科学(71269)
- 自然科学基金(69982)
- 教育(67716)
- 划(66005)
- 资助(63062)
- 编号(59919)
- 成果(48176)
- 部(46666)
- 重点(45701)
- 发(43710)
- 创(42397)
- 课题(40667)
- 教育部(40087)
- 国家社会(39921)
- 创新(39660)
- 科研(39640)
- 期刊
- 济(130121)
- 经济(130121)
- 研究(88003)
- 中国(50263)
- 学报(46647)
- 科学(43806)
- 管理(41666)
- 农(40731)
- 财(36530)
- 大学(35150)
- 学学(33014)
- 农业(29306)
- 教育(29261)
- 技术(23067)
- 融(22786)
- 金融(22786)
- 经济研究(22496)
- 财经(20542)
- 业经(19934)
- 经(17529)
- 问题(16839)
- 业(15929)
- 图书(15363)
- 贸(14802)
- 理论(14430)
- 世界(14186)
- 科技(14141)
- 技术经济(13943)
- 国际(13143)
- 实践(13041)
共检索到418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慧 邢剑炜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差异由两个地区在人口、人均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和单位消费碳排放四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决定。未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王如松
可持续消费研究是产业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居民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本研究首先采用综合生命周期分析方法(Hybrid LCA)核算1997、2002和2007三年的居民消费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发现2007年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18.01亿吨。城镇居民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到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量达到总量的76.44%。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五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排放强度因子是"减缓"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力量,而人均消费水平因子是推动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对碳排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小文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居民生活过程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历次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各区间年度中国整体隐含碳排放量,并基于Kaya恒等式和LMDI指数分解法将中国隐含碳排放分解为两个层次8个因素,认为生产方式进步因素和生活方式进步因素是造成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最为重要的两个驱动因素。建议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该对隐含碳排放的问题施予关注,采取更加完整的视角来看待碳排放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刘琳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对德国等6国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涂金玲 朱再清
粮食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国以及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在碳减排压力下探索粮食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估法测算1998-2020年中国粮食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同时运用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析中国粮食双边贸易量对隐含碳排放的长期、短期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之后中国一直是粮食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国,且中国粮食隐含碳排放净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巴西、美国、阿根廷等。粮食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长期和隐含碳排放均呈倒U形关系。中国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粮食贸易的同时优化进口来源国结构,尽量选择从巴西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奇乐 牛仕成 牛亮
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产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准确测算和识别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中间投入中进口品的影响后测算中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以及产业间碳排放存在的关联效应,同时采用社会网络模型对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的整体和个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且对整个经济部门的碳排放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拉动效应;服务业扩张发展中也产生了较多隐含碳排放;能源生产和采矿业并未产生较大的碳排放和关联效应;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紧密而稳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汉
数字经济发展是降低消费隐含碳排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了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在上述影响路径中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了消费隐含碳排放。为此,本文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分别从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角度提供减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红光 张子孟 郭杰
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分配系数建立了基于价值增长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以及价值链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对中国2007年和2012年分区域基于价值的碳排放以及价值链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随着国内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间价值链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呈现增长趋势,且区域间净转移规模也有扩大趋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不断增加。虽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有所缩小,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靠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带来的。这不利于全国总体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泄漏 价值链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排放责任 多区域投入产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仲麟 何维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1999-2012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研究测算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所排放的碳中有相当部分被用于生产满足国外消费者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出口产品,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主要受惠国。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各部门隐含碳排放情况,为国家从碳排放控制的角度调整产业及贸易结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国家未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杜运苏
本文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条件下,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结果显示,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存在不平衡,净出口隐含碳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数额;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主要是由少数几个行业引起,失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隐含碳排放失衡对总体失衡具有重要影响,而其失衡却呈现反复变化的特征。此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失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大量增加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发达国家对中国碳排放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隐含碳排放 失衡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安丹 任亚运
借鉴投入产出法的思想,构建起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测度模型,基于2002~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28个出口行业隐含碳排放足迹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我国28个出口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呈下降趋势,但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在2002~2007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在2010年有所下降;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波动较大。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剑波 高鹏 张伟
本文借鉴Tapio脱钩理论,构建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的脱钩模型,并基于2002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与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数据,测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增凯 郭菊娥 安尼瓦尔·阿木提
中国政府以2005年为基年提出了碳减排指标,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对于明确各省碳减排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对于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的影响,并分别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和消费者负责原则计算了"十二五"期间各省碳减排基数。计算结果表明:①将工业部门拆分为23个部门能够更加充分反映省际贸易结构差异对于隐含碳排放计算的影响;②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在各省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调往东部地区的整体转移方向;③不同原则下各省碳减排基数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负责原则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实际减排责任,避免了部分省份通过省际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