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4)
- 2023(16087)
- 2022(13738)
- 2021(13065)
- 2020(10880)
- 2019(25330)
- 2018(24976)
- 2017(47139)
- 2016(26100)
- 2015(29636)
- 2014(29365)
- 2013(29149)
- 2012(27237)
- 2011(24577)
- 2010(24296)
- 2009(22172)
- 2008(21603)
- 2007(18629)
- 2006(16406)
- 2005(14664)
- 学科
- 济(102701)
- 经济(102569)
- 管理(70075)
- 业(65280)
- 企(52591)
- 企业(52591)
- 方法(46370)
- 数学(40320)
- 数学方法(39892)
- 中国(29896)
- 农(27584)
- 财(26042)
- 学(25536)
- 贸(23628)
- 贸易(23618)
- 易(23118)
- 业经(21383)
- 制(19676)
- 地方(18981)
- 农业(18133)
- 环境(16852)
- 理论(16545)
- 和(16376)
- 银(15976)
- 融(15911)
- 银行(15906)
- 金融(15902)
- 技术(15688)
- 行(15281)
- 体(14704)
- 机构
- 大学(372624)
- 学院(366441)
- 济(149888)
- 经济(146846)
- 管理(138851)
- 研究(136106)
- 理学(119925)
- 理学院(118487)
- 管理学(116385)
- 管理学院(115756)
- 中国(100666)
- 科学(85887)
- 京(81658)
- 所(70752)
- 农(68889)
- 财(66600)
- 研究所(64956)
- 中心(59576)
- 业大(58907)
- 农业(54737)
- 财经(53201)
- 江(53011)
- 北京(52040)
- 院(49607)
- 经(48661)
- 范(48531)
- 师范(47887)
- 经济学(45710)
- 州(42292)
- 经济学院(41180)
- 基金
- 项目(254576)
- 科学(198598)
- 基金(185362)
- 研究(181410)
- 家(165355)
- 国家(164101)
- 科学基金(137835)
- 社会(113121)
- 社会科(107130)
- 社会科学(107101)
- 基金项目(97165)
- 省(96909)
- 自然(91089)
- 自然科(88948)
- 自然科学(88922)
- 自然科学基金(87330)
- 划(83762)
- 教育(82604)
- 资助(77220)
- 编号(71732)
- 成果(59116)
- 重点(57971)
- 部(56699)
- 发(54501)
- 创(52500)
- 课题(50538)
- 科研(49352)
- 创新(49225)
- 教育部(47702)
- 计划(47566)
- 期刊
- 济(160861)
- 经济(160861)
- 研究(110931)
- 中国(73871)
- 学报(67484)
- 农(62219)
- 科学(59883)
- 管理(51317)
- 大学(49801)
- 财(49160)
- 学学(46731)
- 农业(43450)
- 教育(41887)
- 技术(30188)
- 融(30101)
- 金融(30101)
- 经济研究(26857)
- 财经(25736)
- 业(24263)
- 业经(23667)
- 经(22119)
- 问题(21199)
- 贸(20452)
- 图书(19650)
- 世界(18789)
- 国际(18596)
- 版(18192)
- 科技(18182)
- 业大(17536)
- 技术经济(17166)
共检索到549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强
近年来PM2.5指数的上升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比较中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各行业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及其完全排放强度,并对出口排放量的变化进行SDA分解,分析表明:1995—2009年,中国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分别增长了约88%和97%,而欧盟主要成员国除丹麦外均实现了负增长,中国各行业的PM2.5来源气体完全排放强度也远远高于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国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增长的主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继胜 胡浩
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总排放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算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前人研究,结合农业生产中各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对1991-2008年中国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种植业的CH4排放量从999.5万t下降到931.44万t,N2O的排放量从34.67万t增加到48.74万t;②同期间的畜牧业的CH4和N2O排放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H4排放量从1991年的763.53万t上升到2006年的1 111.43万t后,又下降到2008年的900.74万t;N2O排放量从1991年的35...
关键词:
中国 种植业 畜牧业 温室气体 测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述忠 陈颖
每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些出口产品背后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与已有文献主要利用美国、日本等国的数据间接获得中国碳排放率不同,本文通过直接计算中国2002、2005和2007年分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率,再以国内消费活动为标准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中国2000-2009年的隐含碳排放量,分析贸易碳排放净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内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将比国际公布的数据有所减少。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出口的高增长快速拉动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各国应当共同改善现行的碳排放量测算体制,同时中国也要鼓励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孙传旺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玲 宁才晟 王文烂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浆、纸张和印刷品”两类木质林产品,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生产侧碳排放量,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测算发现,1995-2010年两类林产品生产侧总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下降,说明国民收入提升带来林产品内需排放的提高;而2011-2018年总排放量逐渐降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上升,关键在于2011年碳交易点的设立带来林产品内需排放的下降;1995-2018年纸浆等的碳排放量远高于木材等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发现比较碳指数大于1,中国林产品出口碳强度一直高于进口碳强度,说明其生产侧承担了较高碳排放量。结构分解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技术效应起主导的抑制作用,规模效应起主导的正向作用,并且贡献率大小接近,很大程度上实现相互抵消;结构效应贡献率最低,但对于总体上占比下降的高污染产品(纸浆等)来说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政策启示:在保证中国林产品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调整林产品出口规模,更需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林产品产业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来科 赵捧莲 张云
文章对当前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中的研究方法加以梳理,并将这些方法分为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和组合研究方法两大类。分析了情景分析法、指数分解分析法和传统计量法三种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和情景分析下的投入产出、CGE、系统动力学三种组合研究方法的特点、优势和缺陷,得出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容易忽略重要的影响因子,组合研究方法的理论模型更具合理性,但参数的设定与实证过程存在难度。
关键词:
中国碳排放量 影响因素 测算 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强 庄幸 姜克隽 韩文科
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大规模的出口贸易一方面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产值和就业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费和碳排放,给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增长带来了压力。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种类繁多,每种产品背后所附带的产业链条和能源消费量都不尽相同,因此,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在未来如何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给环境生态的压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出口贸易产品所负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以便为中国未来出口贸易产品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浩 付皓
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推荐的"表观消费量法"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文章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该省1998~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分别采用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及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对其碳排放水平、趋势、特征进行了实证描述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
表观消费量 碳排放 能源消费 湖北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1992年)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其中来自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泥生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世界总计2,233,940.8858,841.6905,008.0382,888.062,654.44.1...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闵继胜 周力
本文利用江苏省南京、无锡和盐城三地527份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养猪收入、家庭收入构成对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户主的养猪年数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而养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意愿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户主的养猪年数、是否接受过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也会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意愿。因此,政府在加大沼气池建设补贴力度的同时,应依据养猪户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意愿的大小实行差额补贴,进而提高补贴的使用效率,促进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金荷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文章选取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行业集中度概念,基于多种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产值、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空间总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呈现轻度集聚态势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拟合最优;不同因素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各种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