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1)
2023(11890)
2022(10104)
2021(9393)
2020(7912)
2019(18381)
2018(18162)
2017(34044)
2016(18677)
2015(21795)
2014(22156)
2013(22217)
2012(21218)
2011(19581)
2010(19847)
2009(18459)
2008(18495)
2007(16951)
2006(14958)
2005(13779)
作者
(55816)
(46892)
(46629)
(44903)
(29878)
(22397)
(21475)
(18305)
(17659)
(16887)
(16195)
(15593)
(15142)
(14996)
(14826)
(14497)
(14026)
(13825)
(13608)
(13469)
(11977)
(11492)
(11335)
(10748)
(10628)
(10567)
(10342)
(10262)
(9514)
(9360)
学科
(99471)
经济(99388)
管理(49384)
(44512)
方法(38220)
(34714)
企业(34714)
数学(33815)
数学方法(33573)
中国(26295)
(22507)
地方(21461)
(19889)
(19048)
(18236)
贸易(18226)
业经(18063)
(17689)
(16470)
农业(14724)
(13974)
金融(13970)
(13942)
银行(13918)
地方经济(13916)
(13533)
环境(13387)
(13378)
理论(12668)
(11715)
机构
大学(283283)
学院(282302)
(130236)
经济(127728)
研究(104087)
管理(101006)
理学(85208)
理学院(84188)
管理学(82861)
管理学院(82325)
中国(79952)
(60563)
科学(60205)
(58004)
(53886)
研究所(48463)
中心(46690)
财经(45748)
(45639)
(43297)
经济学(42358)
(41380)
北京(39367)
经济学院(38058)
业大(38040)
(37567)
师范(37247)
(36601)
农业(35775)
(34339)
基金
项目(174603)
科学(136098)
研究(130898)
基金(125631)
(108745)
国家(107861)
科学基金(90618)
社会(83752)
社会科(79363)
社会科学(79339)
(66465)
基金项目(65132)
教育(60630)
(56227)
自然(54711)
编号(53437)
自然科(53384)
自然科学(53366)
资助(52678)
自然科学基金(52420)
成果(45175)
(40065)
重点(39817)
(39250)
课题(37789)
国家社会(35546)
(35488)
教育部(34526)
中国(33981)
(33732)
期刊
(151569)
经济(151569)
研究(91128)
中国(58427)
(45938)
(41676)
学报(41613)
科学(38476)
管理(36958)
教育(31458)
大学(31246)
学学(29130)
农业(27969)
(27525)
金融(27525)
技术(25992)
经济研究(25619)
财经(23881)
业经(21432)
(20814)
问题(20099)
(18571)
国际(16846)
世界(16767)
(16074)
技术经济(15834)
统计(14916)
图书(13694)
商业(12933)
理论(12850)
共检索到442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霞  张慧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是推进区域合作、减少外部环境干扰、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分析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的现实基础,得出结论:我国与联盟经济发展趋势提供的机遇、我国对联盟直接投资存在的潜力、双边经贸关系的密切、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双边贸易较强的互补性为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并且双方具有良好的政治关系、面临着共同的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具有相同的政策目标为双方构建FTA提供了牢固的政治基础;除此之外,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深入的文化交流也为双方构建FTA提供了一定现实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会出现"多赢"局面。此外,FTA框架下的中国、欧亚经济联盟及中亚三国之间的经济福利具有较强契合性,且福利提升呈现典型的帕累托改善特征,但中国产能过剩的部门产出将面临负面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文兰  陈迁影  
"一带一盟"对接促进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关系发展,但综合分析双边经贸发展的实际,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未来,双方应以"能矿资源"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发挥文化教育合作的张力、激发跨境旅游的活力,共同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宜昕  沈华夏  
本文利用GTAP模型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作用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其中宏观经济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产业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将会同时提升双方福利水平,但是双方在GDP拉升的绝对值和增长率收益上各有侧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贸易条件改善作用显著高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减,而欧亚经济联盟则情况相反;签订FTA后双方都出现产业扩张,但是互联互通主导型的产业扩张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主导型的产业扩张呈现差异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旦志红  何伦志  
面对当今世界区域贸易日益活跃,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达成"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合作共识。双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支点,以贸易领域为双方优先对接合作内容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推进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所构建的体系,多维剖析了双方经济开放度、贸易竞争力、贸易商品互补性、贸易亲疏关系等的基础与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欧亚经济联盟的开放型经济为加强双方贸易对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贸易商品的高互补性明确了双方合作大于竞争的贸易关系,应以双方互补性极强的SITC3(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旦志红  何伦志  
面对当今世界区域贸易日益活跃,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达成"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合作共识。双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支点,以贸易领域为双方优先对接合作内容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推进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所构建的体系,多维剖析了双方经济开放度、贸易竞争力、贸易商品互补性、贸易亲疏关系等的基础与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欧亚经济联盟的开放型经济为加强双方贸易对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贸易商品的高互补性明确了双方合作大于竞争的贸易关系,应以双方互补性极强的SITC3(矿物燃料及润滑油)为重点,促进欧亚经济联盟向中国出口的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并以此平衡中国东、西部经济开放的程度,推动中国外贸供给侧改革,引导我国外贸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转型,繁荣欧亚区域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洁   石慧敏  
近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正逐渐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基于2006-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本格局和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考察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贸易网络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贸易规模均呈增长态势,网络密度、平均度不断上升,贸易集聚效应显现;第二,整体贸易网络并不稳定,贸易可达性一般;第三,俄罗斯处于该网络绝对中心地位,网络不平衡性明显;第四,贸易网络演进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地理与文化等因素正向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呈负向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长龙  
欧亚经济联盟拥有丰裕的资源禀赋及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国与其开展经贸合作既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抵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冲击的重要抓手,还是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需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外部环境压力将使欧亚经济联盟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应以签订《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贸合作协定》为契机,在法制建设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以经济为导向并积极引导"去政治化"、推进能源法制建设并积极构建欧亚能源共同体、完善现有法律框架以强化现有合作机制、以双边经贸协定为契机持续优化双边合作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怡  
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为切入点,采用多个指数的实证测度指标,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优势不明显;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合作将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的纵深发展,双方都应尽力完善内部政策加快促成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慧芳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对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均位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该联盟的成立势必将对中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对其与中国贸易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之上从五个方面分析该联盟的成立和运营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最后为中国贸易的发展提出加大向联盟国家产能转移和投资力度、创新贸易方式、深入推进"一带一盟"对接、推进与联盟国家的自贸区建设等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继荣  
欧亚经济联盟积极致力于与第三国和一体化组织建立自贸区,目标宏大,目前已与越南和新加坡签署自贸协定,与伊朗签署为建立自贸区的临时协定,与中国签署非优惠的经贸合作协议,与以色列等国进行有关自贸区建设的谈判或相关接触,长期致力于与欧盟建立自贸区但进展有限。从其现有实践看,联盟对外商签自贸协定态度谨慎,尤其是联盟成员国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较为保守。对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自贸区建设而言,应以已签署的经贸合作协定为基础,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开展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充分借鉴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新加坡等自贸协定的经验,以"早期收获"等方式逐步推进关税减让谈判,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逐步开放,以"正面清单"模式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适时更新或重谈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将重谈或修订现有双边投资协定作为短期目标,探索建立自由化水平较低的自贸协定1.0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秀华  
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具有各自的运行机制,都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地区合作组织与平台,面临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具有对接合作、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关系。在二者的对接合作中面临着不同风险和挑战,但合作关系要大于竞争关系。总体来看,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会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及联动发展,既符合这两个国际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各成员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