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0)
2023(18603)
2022(15787)
2021(14817)
2020(12152)
2019(27992)
2018(27644)
2017(52882)
2016(28161)
2015(31853)
2014(31799)
2013(31617)
2012(29700)
2011(27155)
2010(27599)
2009(25583)
2008(24468)
2007(21664)
2006(19587)
2005(17955)
作者
(81761)
(67833)
(67287)
(64007)
(43600)
(32479)
(30718)
(26426)
(25939)
(24356)
(23257)
(23043)
(21742)
(21646)
(21175)
(21006)
(20098)
(19447)
(19433)
(19421)
(17250)
(16599)
(16228)
(15511)
(15344)
(15172)
(15070)
(14745)
(13674)
(13412)
学科
(131800)
经济(131663)
管理(78616)
(77539)
(63339)
企业(63339)
方法(49124)
数学(42216)
数学方法(41823)
中国(41483)
(32865)
地方(32145)
(29724)
金融(29722)
(28630)
业经(28597)
银行(28587)
(28141)
(27692)
(25643)
(25500)
(24244)
贸易(24222)
(23476)
农业(22435)
理论(19181)
(18945)
环境(18932)
技术(18248)
(17743)
机构
大学(407302)
学院(404541)
(176351)
经济(172682)
管理(155794)
研究(148116)
理学(132805)
理学院(131280)
管理学(129372)
管理学院(128632)
中国(116132)
(88515)
科学(86352)
(78897)
(74821)
研究所(67742)
中心(66356)
(62975)
财经(62442)
(59758)
北京(57501)
(56789)
业大(55225)
(54688)
师范(54228)
经济学(54203)
(53150)
(48752)
农业(48672)
经济学院(48557)
基金
项目(264685)
科学(208553)
研究(197721)
基金(192236)
(167139)
国家(165525)
科学基金(141006)
社会(126209)
社会科(119736)
社会科学(119704)
(100856)
基金项目(100665)
教育(89996)
自然(88432)
自然科(86324)
自然科学(86306)
(85352)
自然科学基金(84785)
编号(80234)
资助(79661)
成果(66783)
(60354)
重点(59491)
(59403)
课题(56263)
(54629)
国家社会(52410)
教育部(51430)
创新(50992)
人文(49752)
期刊
(204188)
经济(204188)
研究(130778)
中国(85169)
管理(60659)
学报(59604)
(58675)
(57767)
科学(57504)
(49767)
金融(49767)
教育(47091)
大学(45720)
学学(42671)
农业(40286)
技术(35379)
经济研究(33108)
财经(31441)
业经(31028)
(27151)
问题(25993)
(22336)
(21687)
世界(21596)
图书(21378)
国际(21315)
技术经济(20748)
理论(19502)
现代(18772)
科技(18374)
共检索到633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米军  
为了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贸对接合作,金融势必要迅速融合到对接合作的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一带一盟"的实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金融合作缺乏紧密性和约束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尽管经济开放程度较高,但双方的生产要素流动性存在障碍、贸易依存度和融合度低、贸易产品多样化程度不足、经济周期不具有显著的趋同性、通货膨胀相关性低以及汇率波动差异大,这说明双方不具备金融深度合作的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方金融的功能性合作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切实处理好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的角色定位,加强人民币供给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均衡的投融资合作机制,健全双方国际金融监管协作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晖  
本文以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贸易为视角,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并选取2001-2021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产品出口的影响及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经济规模、首都距离、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及关税水平等变量显著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发展极不均衡、且波动性较大。因此,为提高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规模及贸易效率,应扩大贸易规模,优化出口结构;加大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力度,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双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中国出口贸易潜力夯实基础;加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谈判进程,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候杰  刘旭晨  
欧亚经济联盟是中国“一带一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快速增长。数字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有力推动了双方贸易高质量发展。从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数字技术水平、数字产业水平、贸易潜力4个维度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相对熵的TOPSIS法对2010—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数字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欧亚经济联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欧亚经济联盟数字贸易水平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偏低,各成员国间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完善数字贸易法律政策及治理能力、联合培养数字贸易专业人才、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数字贸易合作与往来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秀华  
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具有各自的运行机制,都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地区合作组织与平台,面临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具有对接合作、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关系。在二者的对接合作中面临着不同风险和挑战,但合作关系要大于竞争关系。总体来看,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会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及联动发展,既符合这两个国际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各成员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文兰  陈迁影  
"一带一盟"对接促进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关系发展,但综合分析双边经贸发展的实际,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未来,双方应以"能矿资源"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发挥文化教育合作的张力、激发跨境旅游的活力,共同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云龙  连哲懿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选取欧盟2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2005-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采用系统GMM检验东道国金融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金融发展指标进行检验,其次再将总体指标细分,分别对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同时,其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都会对投资产生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当加入东盟国家扩充样本容量后,回归结果与基准模型一致。为此,中国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同高水平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国内金融业发展,加强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瑞庭  
"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阶段差异、利益诉求分化、合作层次较低、营商环境欠佳和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新时期,应从提升合作层次、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创新经贸投资方式和打造互惠合作"升级版"等方面来积极推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长龙  
欧亚经济联盟拥有丰裕的资源禀赋及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国与其开展经贸合作既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抵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冲击的重要抓手,还是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需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外部环境压力将使欧亚经济联盟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应以签订《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贸合作协定》为契机,在法制建设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以经济为导向并积极引导"去政治化"、推进能源法制建设并积极构建欧亚能源共同体、完善现有法律框架以强化现有合作机制、以双边经贸协定为契机持续优化双边合作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祝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随之而来的能源强度较高、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欧盟在能源领域起步较早,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内部能源市场、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相关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中国应在借鉴欧盟能源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能源综合发展战略,建立战略储备、发展国际能源合作、加强能源市场建设、实现立足国内的能源多元化发展等措施构建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该区域的金融合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探讨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私人部门的资本流动和货币当局之间的合作进行观察;然后具体探讨了如何看待今后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世界及区域的经济环境变化给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文章接着对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在推进金融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后是全文总结。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适度金融开放并逐渐消减利益集团的阻挠,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并加强金融合作,以促进各国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靖  陈岚  李昊迪  龙丹萍  
本文从我国金融审计战略定位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的独特监管优势,据此提出发挥审计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大查处新型金融业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力度、发挥金融监管信息化的领先优势、建立新型的立体化、扁平化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充分揭示影响金融安全、发展和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等推动金融审计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