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8)
2023(13573)
2022(11258)
2021(10224)
2020(8837)
2019(20502)
2018(20006)
2017(38912)
2016(20665)
2015(23583)
2014(23432)
2013(23969)
2012(22411)
2011(20232)
2010(20356)
2009(19341)
2008(19697)
2007(17628)
2006(15375)
2005(14201)
作者
(60347)
(50651)
(50497)
(47898)
(32264)
(23911)
(23137)
(19748)
(18930)
(18088)
(17242)
(16836)
(16396)
(15991)
(15744)
(15551)
(15184)
(15068)
(14693)
(14409)
(12631)
(12532)
(12278)
(11415)
(11389)
(11284)
(11234)
(11228)
(10145)
(10121)
学科
(102007)
经济(101903)
(86339)
(76455)
企业(76455)
管理(71682)
方法(46013)
数学(36503)
数学方法(36306)
业经(30883)
(30344)
(29535)
(26412)
中国(26406)
贸易(26396)
(25665)
农业(21206)
(20962)
财务(20942)
财务管理(20912)
企业财务(19728)
(19697)
技术(19504)
地方(18661)
(17416)
(15857)
(15575)
理论(15285)
(14404)
产业(14357)
机构
学院(312491)
大学(309871)
(146150)
经济(143650)
管理(125244)
理学(107139)
理学院(106100)
研究(105145)
管理学(104916)
管理学院(104317)
中国(83406)
(64962)
(64374)
科学(59480)
(53063)
(51908)
财经(51415)
研究所(47716)
中心(47515)
(47095)
(46667)
经济学(45575)
业大(42692)
经济学院(41443)
北京(41424)
农业(40945)
财经大学(37738)
(37193)
(36968)
(36339)
基金
项目(199184)
科学(158487)
研究(148766)
基金(146836)
(126110)
国家(125041)
科学基金(108174)
社会(98381)
社会科(93524)
社会科学(93501)
基金项目(77272)
(76711)
自然(66764)
自然科(65237)
自然科学(65218)
教育(65098)
自然科学基金(64171)
(63270)
资助(59724)
编号(59353)
成果(47360)
(45211)
(44979)
(44400)
重点(44345)
(42204)
国家社会(41642)
创新(40792)
课题(39441)
教育部(39076)
期刊
(163377)
经济(163377)
研究(92956)
中国(58263)
(52367)
管理(48731)
(47982)
学报(41943)
科学(41617)
农业(33031)
大学(32329)
学学(30470)
(28673)
金融(28673)
业经(27554)
技术(27545)
经济研究(27084)
财经(26198)
(23257)
(22882)
问题(22735)
教育(22311)
(20812)
国际(20280)
技术经济(19179)
世界(18266)
商业(16261)
现代(15253)
统计(15240)
图书(14842)
共检索到473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巧慧  戴庆玲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与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得尤为迅猛。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日、中韩服务贸易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静态测算指数(GL)、动态测算指数(MIIT)以及分类指标,分别对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贸易增长类型展开分析。同时,选取货物贸易密集度、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均GDP差异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别对中日、中韩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就如何提升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秀莲  
我国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北部沿海地区等区域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东部沿海地区等则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影响我国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因素和程度的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影响大部分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非常小;区域对外开放度、货物贸易密集度仅对部分区域内少部分省市有显著影响;区域要素禀赋显著影响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其中,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影响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出现水平型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的萌芽,且其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维达  张川  张凯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呈现年均增速16%的趋势,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模式为辅;而且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却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贸易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陈柳钦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竹枝  王彦  
采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东盟2001—2010年农产品整体以及各章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比较,在Brülhart指数的基础上应用Thom&Mc-Dowell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细分。测算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以部分农产品为代表仍然存在突出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十年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为缓慢,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婧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标分析了2000-2009年中韩两国服务业及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选取了中韩两国GDP增长率的差异(GDPG)、中国对韩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SG)、贸易不平衡程度(TD)、韩币对人民币汇率(ER)五个因素实证分析了其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GL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并以垂直型为主,只有旅游、运输和通讯三个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同时GDPG和FDI对GL有显著影响,TD对GL有较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昱  李玉霞  
近年来,中国对欧商品贸易高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用分类产品的贸易收支和Grubel-Lloyd指数,对中欧双边商品贸易模式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对中欧贸易模式的判断及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少东  何琳  
中印两国在资源禀赋上具有相似性,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接近,然而对于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多以指数分析为主,没有深入挖掘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强弱。文章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试图理清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本脉络、原因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提升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促进两国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诏怡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 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南  黄颖  
在服务经济社会背景下,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1~2012年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放  高伟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GL指数、MIIT指数、HIIT指数和VIIT指数,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认为中日服务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服务贸易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中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开放度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国平,胡新华,王晋  
本文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和内部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服务业整体、内部各部门均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我国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尚不明显,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我国服务业横向产业内贸易仍然不够突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松兰  
本文基于贸易结构、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三者之间内在本质必然联系,以中日韩三国在新世纪以来主要贸易数据为依据,分析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结构及三国区域内的贸易结构,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争为  
作者通过对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及模式的研究,发现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模式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模式。2005年中国-东盟在HS1996,85类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高达65%,这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也是不一致的。上述现象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