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13)
2023(21393)
2022(18105)
2021(16980)
2020(14497)
2019(33452)
2018(33196)
2017(63662)
2016(34549)
2015(39220)
2014(39154)
2013(38989)
2012(35882)
2011(32402)
2010(32435)
2009(30515)
2008(30654)
2007(27327)
2006(23944)
2005(21715)
作者
(100737)
(84152)
(83569)
(79708)
(53533)
(40112)
(38192)
(32872)
(31761)
(30104)
(28488)
(28401)
(26836)
(26715)
(26056)
(25796)
(25135)
(25009)
(24178)
(24047)
(20796)
(20774)
(20452)
(19138)
(18786)
(18714)
(18660)
(18644)
(16952)
(16634)
学科
(147252)
经济(147062)
(114492)
管理(110966)
(99334)
企业(99334)
方法(66819)
数学(55374)
数学方法(54707)
(43532)
(42251)
业经(38346)
中国(38047)
(31505)
贸易(31488)
(31259)
(30578)
(29230)
财务(29142)
财务管理(29085)
农业(28481)
(28074)
地方(27556)
企业财务(27519)
理论(24878)
(24439)
技术(24404)
(22572)
银行(22514)
(22010)
机构
学院(503466)
大学(502842)
(210470)
经济(206156)
管理(198208)
理学(170417)
研究(169065)
理学院(168588)
管理学(165793)
管理学院(164880)
中国(129631)
(107285)
科学(102027)
(98550)
(85461)
(83256)
财经(78117)
研究所(77186)
中心(76349)
(74983)
业大(73333)
(70890)
北京(68093)
农业(65341)
经济学(63631)
(63291)
师范(62701)
(61205)
(59843)
财经大学(57760)
基金
项目(331812)
科学(261359)
研究(243017)
基金(241728)
(209871)
国家(208116)
科学基金(179107)
社会(154160)
社会科(146201)
社会科学(146163)
(128570)
基金项目(127444)
自然(115935)
自然科(113224)
自然科学(113193)
自然科学基金(111194)
教育(111033)
(107704)
资助(100327)
编号(98540)
成果(80307)
重点(73962)
(73871)
(70640)
(69580)
课题(67723)
创新(64651)
国家社会(63587)
教育部(63467)
科研(63332)
期刊
(234529)
经济(234529)
研究(149477)
中国(95238)
(79302)
(76759)
学报(76734)
管理(75855)
科学(71350)
大学(58805)
学学(55536)
农业(52606)
教育(49825)
(44943)
金融(44943)
技术(44595)
财经(38870)
业经(38493)
经济研究(37279)
(33425)
问题(31149)
(29678)
(27815)
技术经济(26197)
国际(24007)
(23653)
统计(23373)
世界(23334)
现代(23170)
理论(23170)
共检索到75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鹏  秦晓敏  
本文根据"平滑调整假说",从产业内贸易角度构造了相对要素调整指数来区分同一产业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的差异,并用A指数、S指数和S’指数测算了我国工业20个行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研究表明:我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低,而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高,进口扩张型行业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出口扩张型行业,且同一行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不同。因此,应支持和鼓励中、高技术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低技术行业的合理转型和优化升级,并重视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调整成本以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潇  李袁园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贸易互补贡献巨大。近些年来,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商品贸易数据来测算日本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首先,通过计算结果判断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产品贸易类型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其次,根据日本贸易类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别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中海  屠颜颍  
文章以OECD(2021TiVA)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的G-L指数、MIIT及其类型指数,并与总值贸易法的测度结果展开比较。采取增加值贸易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具体国际地位,更为合理地刻画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时空演变以及参与国际化生产的程度和水平。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分析还是国际比较,总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均存在扭曲和误判。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步显现在知识密集型部门,逐步弱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动态时空演变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渐进式变动特征。同时,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呈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式阶梯上升态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巧慧  戴庆玲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与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得尤为迅猛。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日、中韩服务贸易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静态测算指数(GL)、动态测算指数(MIIT)以及分类指标,分别对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贸易增长类型展开分析。同时,选取货物贸易密集度、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均GDP差异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别对中日、中韩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就如何提升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翼  兰勇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莫莎  刘朝霞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平滑调整假说(SAH),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会随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基于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间隔3年的边际内产业指数最为有效,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劳动力市场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但回归分析结果并不支持SAH。随着产业内贸易比例扩大,劳动力的产业间调整增加,而并非产业内的调整。此外,劳动生产率和国内显性需求对劳动力市场调整有很大影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而显性需求和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作用较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统生  万兆泉  涂远芬  刘建  
本文比较了A、B和S三个测算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据此分别运用A、B和S等多个指标测度15个中美制造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不同产业边际产业内贸易及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提出减少调整成本的对策。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美贸易是成立的,中美制造业调整成本总体较高。产品的差异、规模经济、高附加值成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减少贸易调整成本的关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陈柳钦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李坤望  
利用四分位贸易数据,从产业内贸易形态跨国比较的视角,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研究。结论发现:中国贸易50%以上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50%以下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升级,中国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达92.6%;劳动密集型行业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以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低下,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尤为低下。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分工地位,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