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1)
- 2023(7645)
- 2022(6563)
- 2021(6318)
- 2020(5549)
- 2019(13239)
- 2018(12883)
- 2017(24683)
- 2016(13508)
- 2015(15765)
- 2014(15811)
- 2013(16091)
- 2012(15301)
- 2011(14088)
- 2010(13956)
- 2009(13170)
- 2008(13274)
- 2007(11881)
- 2006(10126)
- 2005(9246)
- 学科
- 济(63116)
- 经济(63064)
- 管理(33631)
- 业(33124)
- 方法(31351)
- 数学(28658)
- 数学方法(28479)
- 企(24713)
- 企业(24713)
- 中国(18697)
- 农(16537)
- 贸(14766)
- 贸易(14761)
- 易(14452)
- 财(14348)
- 学(12908)
- 制(11003)
- 农业(10709)
- 业经(10603)
- 地方(10151)
- 银(9566)
- 银行(9540)
- 行(9171)
- 融(9143)
- 金融(9141)
- 和(8954)
- 环境(8754)
- 务(8113)
- 出(8101)
- 财务(8098)
- 机构
- 大学(207826)
- 学院(202854)
- 济(94554)
- 经济(92974)
- 研究(77410)
- 管理(74657)
- 理学(64329)
- 理学院(63560)
- 管理学(62609)
- 管理学院(62219)
- 中国(59013)
- 科学(46158)
- 京(44393)
- 所(40688)
- 财(40343)
- 研究所(37352)
- 农(37327)
- 中心(34185)
- 财经(32822)
- 经济学(31289)
- 经(30042)
- 业大(30011)
- 农业(29952)
- 江(28917)
- 北京(28622)
- 经济学院(28405)
- 院(27311)
- 范(26341)
- 师范(26025)
- 财经大学(24423)
- 基金
- 项目(133291)
- 科学(104435)
- 基金(98968)
- 研究(95614)
- 家(87427)
- 国家(86793)
- 科学基金(72353)
- 社会(62289)
- 社会科(59139)
- 社会科学(59121)
- 基金项目(51592)
- 省(48533)
- 自然(45653)
- 自然科(44608)
- 自然科学(44590)
- 自然科学基金(43837)
- 教育(43599)
- 划(42640)
- 资助(42049)
- 编号(36799)
- 部(31863)
- 重点(30836)
- 成果(30551)
- 发(29323)
- 中国(27461)
- 国家社会(27057)
- 教育部(27038)
- 创(26979)
- 科研(26335)
- 课题(25714)
共检索到300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婧 欧阳海鹰 孙英泽 闫雪 朱宏
扇贝是中国沿海重要的优势高经济价值养殖贝类之一,中日两国的扇贝产量长期居世界前两位,但作为邻国,扇贝养殖方式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客观的视角呈现两国在主养品种、养殖产量、养殖技术、环境监测手段等方面的养殖差异性,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对中国的扇贝养殖提出了发展建议。分析表明,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引导、推动科研创新、重视环境数据积累、转变养殖理念等方式,可进一步促进中国扇贝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扇贝 养殖 中日 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丽 傅超凡 钟秋平 王森
漆树科(Anacandiaceae)资源丰富,约60属6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漆树群体5亿多株,能结籽的有1亿多株。目前,漆树研究大多是以生产生漆的漆树类为对象,对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研究较少,而漆蜡(油)用途广泛,在化妆品、防水剂、涂料、粘接剂、润滑剂、电子摄影调色剂、水果保鲜剂及蜡纺印花等轻化电子产业中有巨大的潜力(王成章,2001;唐丽等,20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μm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海区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检测的AVNV数量也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沙子口海区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4.11×106拷贝的AVNV,桑沟湾海区浮游生物携带1.49×105拷贝的AVNV。两个海区3个粒径浮游生物组分携带AVNV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22~3μm组分、3~25μ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彩霞 王崇明 李赟 梁颜韬 王娜 蔡玉勇
细菌是海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连续11个月(2009年5月—2010年4月,2月除外)定期采集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水深0.5 m处水样,过滤收集粒径0.22~3.00μm的微生物,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V5可变区序列,并通过DGGE技术对所得序列进行分离,结果共得到36条不同位置的条带,1月份水样细菌群落条带数最为丰富,3月份水样的细菌群落条带数最少。基于各月份DGGE条带数目和相对光密度,对11个月份样品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4和5月份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春艳 丁君 常亚青 孙效文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与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本研究于2008年和2009年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2个养殖海区采集水样,离心收集浮游生物并随机采集大型海藻,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这些样品携带AVN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子口海区8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6.92×105拷贝;桑沟湾海区4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也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6×103拷贝。从青岛沙子口海区随机采集的10种大型海藻中有7种[包括孔石莼(Uiva pertusa)、浒苔(Entero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小林 常亚青 相建海 刘宪杰 李富花 刘保忠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亲本后代及其正反交两个杂交种群的杂交个体9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中期(11、13、16、18月龄)生长发育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种群的生长速度略低于日本种群;正反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在中期4个测定阶段生长速度均高于亲本种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范围在5%~50%之间,J♀×C♂杂交组合优于C♀×J♂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在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长、壳高和壳宽,变化趋势为体重>壳高>壳长>壳宽;生长发育季节对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速度影响非常大,18月龄处于冬季最寒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刘小林 相建海 李富花 宋坚 宋林生 刘宪杰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两个群体———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纯种后代及其正反两个杂交组合(C♀×J♂和J♀×C♂)的杂种个体,早期(10月龄)同地同期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正、反交杂种一代在壳高、壳长、壳宽、活体重及成活率5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反交杂种F1′除成活率外,其余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正交杂种;中国和日本两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为壳宽差异显著和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杂交是提高扇贝生产性能和抗逆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赵一夫
针对兼业经营背景下我国蛋鸡养殖户生产效率异质性的问题,采用DEA-CLAD研究方法对兼业型蛋鸡养殖户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忽视蛋鸡养殖农户的兼业经营活动会高估蛋鸡养殖户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低估其规模效率;2)要素配置效率损失是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户效率损失的关键;3)从区域角度,东北地区蛋鸡养殖农户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4)标准化养殖场,蛋鸡养殖户参加培训,户主受教育程度及养殖年限是影响蛋鸡养殖户技术效率的主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王诗欢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述锡 崔金元 林勇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自然稀疏效应和科学养殖密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不同密度梯度的3个贝龄虾夷扇贝进行浮筏养殖现场实验。在自然稀疏条件下,逐月调查浮筏养殖不同贝龄的虾夷扇贝壳长生长、湿重增长和累计死亡率,并估算了适宜的扇贝浮筏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3个贝龄扇贝周年壳长生长都没有显著差异;1龄贝壳长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9.53 mm;2龄贝壳长年均增长23.50mm;3龄贝壳长增长较慢,年均增长15.47 mm;3个贝龄扇贝周年湿重增长都没有显著差异,3龄贝和2龄贝湿重增长较快,3龄贝的年均增长约54.07 g,2龄贝的年均增长约37.80 g,1龄贝的年均...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然稀疏 养殖密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佐安 李大成 王庆志 李华琳 于笛 刘项峰 滕炜鸣 王笑月 周遵春
为分析筏式养殖虾夷扇贝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机制,讨论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和褐色沉积症状相关性。2017—2019年3—10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症状发生过程和出现比例,统计虾夷扇贝累积死亡率;设计防咬合扇贝养殖笼,统计褐色沉积症扇贝出现比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褐色沉积物质成分,讨论内在形成原因。研究表明,防咬合扇贝养殖笼内养殖扇贝累积死亡率为87.6%,褐色沉积症状出现比例为74.5%,扇贝间咬合导致的损伤不是褐色沉积症出现原因;褐色沉积物质红外光谱谱型与牛血清白蛋白粉末谱型一致,且具备蛋白质特征峰酰胺1带和酰胺3带,揭示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6月中下旬出现症状后持续至8月份,与扇贝开始死亡时间吻合;2017—2019年褐色沉积症状比例为85.7%、1.54%和10.9%,扇贝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0.4%、49.2%和48.16%,和筏养虾夷扇贝夏季死亡具有相关性(r=0.992),其形成原因可能与病原菌感染相关。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褐色沉积症 死亡 流行病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景杰 战爱斌 胡晓丽 陆维 黄晓婷 包振民
Scallops,comprise more than 300 species identified in worldwide oceans,occupy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ny coastal countries.Until now,more than 15 scallop spec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valuable fishery or aquaculture resources.Scallop adductor muscles are being considered as one of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占会 王珺 方建光 李斌 毛玉泽 刘红梅 张继红 蒋增杰
2007年6~9月,利用悬挂不同网目的试网方法,对夏季青岛流清河湾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区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流清河湾附着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在6月份为麦秆虫和钩虾,7月份以后贻贝成为优势种。附着生物湿重随挂网时间延长而增加,8月份增长最快,特定增长率最高可达8.77%/d,主要是由于优势种贻贝的快速生长。玻璃海鞘等海鞘类在流清河湾较少出现。附着生物的数量受网目和水深的影响,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较小网目上附着生物量较大。贻贝为群落优势种是流清河湾夏季附着生物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附着生物 季节演替 网目 深度 垂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