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3)
- 2023(10223)
- 2022(8652)
- 2021(8147)
- 2020(6909)
- 2019(16178)
- 2018(15712)
- 2017(30008)
- 2016(16249)
- 2015(18791)
- 2014(18934)
- 2013(19313)
- 2012(18527)
- 2011(17122)
- 2010(17291)
- 2009(16429)
- 2008(16556)
- 2007(15047)
- 2006(13196)
- 2005(11683)
- 学科
- 济(78185)
- 经济(78114)
- 业(41347)
- 管理(37410)
- 方法(35078)
- 农(32068)
- 数学(30570)
- 数学方法(30356)
- 企(27560)
- 企业(27560)
- 中国(23009)
- 农业(21052)
- 业经(17407)
- 财(17020)
- 贸(16721)
- 贸易(16714)
- 易(16314)
- 地方(15062)
- 学(14870)
- 制(14813)
- 银(12184)
- 银行(12159)
- 融(11901)
- 金融(11899)
- 行(11743)
- 发(11553)
- 和(10358)
- 环境(10226)
- 策(9570)
- 体(9498)
- 机构
- 大学(250076)
- 学院(249325)
- 济(111154)
- 经济(109025)
- 研究(92696)
- 管理(91438)
- 理学(78030)
- 理学院(77039)
- 管理学(75878)
- 管理学院(75377)
- 中国(71106)
- 科学(54965)
- 京(53519)
- 财(48725)
- 农(47768)
- 所(47610)
- 研究所(43310)
- 中心(42063)
- 财经(38981)
- 江(36734)
- 农业(36678)
- 业大(36347)
- 经济学(35894)
- 经(35405)
- 范(35233)
- 师范(34930)
- 北京(34725)
- 经济学院(32536)
- 院(32257)
- 州(29312)
- 基金
- 项目(160505)
- 科学(125981)
- 研究(118230)
- 基金(117822)
- 家(102753)
- 国家(101904)
- 科学基金(85506)
- 社会(77403)
- 社会科(73158)
- 社会科学(73140)
- 基金项目(62132)
- 省(60468)
- 教育(52885)
- 自然(52360)
- 划(51424)
- 自然科(51087)
- 自然科学(51070)
- 自然科学基金(50200)
- 资助(49323)
- 编号(47082)
- 成果(39211)
- 部(37198)
- 发(36685)
- 重点(36480)
- 国家社会(33011)
- 课题(32700)
- 创(32181)
- 教育部(31631)
- 中国(31453)
- 科研(30764)
- 期刊
- 济(127252)
- 经济(127252)
- 研究(75113)
- 农(49002)
- 中国(47697)
- 学报(39378)
- 科学(37685)
- 财(35371)
- 农业(32797)
- 大学(29888)
- 管理(29220)
- 学学(28181)
- 融(24518)
- 金融(24518)
- 业经(22068)
- 教育(21905)
- 经济研究(20283)
- 财经(19198)
- 技术(18324)
- 问题(17815)
- 经(16675)
- 业(16038)
- 贸(15526)
- 世界(14795)
- 国际(13798)
- 版(13217)
- 技术经济(12363)
- 统计(12198)
- 资源(11676)
- 经济问题(11547)
共检索到375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郝丹璞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国和新西兰均是乡村旅游大国,但两国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是新兴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国家,而新西兰是传统的乡村旅游强国。因此,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国乡村旅游业与新西兰的差距,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以及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等,并根据新西兰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开发多元化和特色化旅游产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加强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乡村旅游 优势比较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伟 孙亚楠 程遂营
以我国1 0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例,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定与类型细分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型旅游村区位优势度空间差异较大,区域分布的要素指向性明显。(2)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好及以上的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现出沿东部沿海、大城市群及省会主要城市分布的特征;综合区位优势一般村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差的旅游村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中间区域以及大别山以南、武陵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区域;综合区位优势度落后村多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区域。(3)依据区位优势度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细分为四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村,并根据不同区位优势类型村的特点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模范村 区位优势 测度 中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倩 赵林 于伟
在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亟须破解日益突出的乡村旅游用地问题来保障其稳步发展。基于对乡村旅游用地概念的界定,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层面的乡村旅游用地政策进行梳理并展开量化研究,分析现行政策的合理性并为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议。结果表明:(1)在政策数量方面,基本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的1项演变为2018年的10项;(2)在政策构成方面,目前形成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为核心的多部门协同管控的体系,但政策效力,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的核心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3)在政策内容方面,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广泛用地类型和用地管理措施的乡村旅游用地法规政策体系,但具体实施型政策相对较少,宏观指导政策较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土地政策 内容分析法 量化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佳颖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变短,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形式之一。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陕北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方式,从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等2个方面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总结出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拥有资源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分布较为集中、利于组合开发等比较优势,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应采取打造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品牌、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先进营销模式及开发个性化的旅游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峰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中国乡村旅游政策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从发文量、合作作者、合作机构、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该领域的动态变化及规律,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近10年中国乡村旅游政策进行可视化文献分析,系统性剖析乡村旅游政策研究的现状、机构、热点和趋势等。[结果] 发文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合作作者之间网络密集度不高,多数作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独立,个别团队之间网络连接较多;排名前三的机构中2家为科研院所,合作网络较为丰富。排名前十五的机构中,11所是高校,高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研究前沿集中在“土地流转”、“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表现出阶段性热点转向;研究热点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影响因素、中国、乡土文化、新业态、文旅融合、旅游业、动力机制、旅游发展、角色感知这14个主题开展;研究趋势呈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学科延伸向学科跨越的发展趋势。[结论] 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展学科领域范围,如向乡村公共管理、美学、数字化乡村领域等扩展;加强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加强国内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东南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合作;深入探索其他研究热点,如乡村青年返乡创业、乡村碳达峰、数字乡村发展等政策热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舒伯阳 马静
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中国乡村旅游政策大数据监测网络平台",全面搜集了1989—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乡村旅游政策文件,按照"数量-结构-主体-内容-体系"的政策分析框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揭示出乡村旅游政策体系演进的特征:政策数量和结构与乡村旅游的阶段发展特征相匹配,政策导向与干预内容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相契合,政策体系正在初步构建;政策发文主体层级逐步上升、发文部门日趋多元,政策统领性、协同性不断增强,但仍存在顾此失彼的部分"政策洞",实施效率也有待提高。基于此,本研究反思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对乡村旅游政策体系的趋势走向进行了预测推演,由此提出了政策制定系统化、政策运行标准化、政策落地绩效化、政策反馈双向化等四项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单福彬
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乡村中旅游,期望在全新的空间中能所获得符合自己心里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需要以旅游者的需求为核心,设计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旅游者在内心深处产生美好的值得回忆的印象、感受和领悟。在体验需求的驱动下,乡村旅游业的升级需要在区域层面构建完善的"体验链",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体验项目,同时,管理组织要对区域内各项目进行协调,保证项目之间的匹配与统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业升级 体验 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粟路军 黄福才
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旅游地市场开发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观光旅游者与乡村旅游者调查获取丰富基础数据,比较分析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观光旅游者还是乡村旅游者,旅游者满意对其忠诚的重游倾向、口碑宣传二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重游倾向与口碑宣传存在递进关系,而在旅游者满意与其忠诚的寻找替代旅游地维度的关系上,两种类型旅游者存在显著差异,观光旅游者满意对寻找替代旅游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旅游者满意对寻找替代旅游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管理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明菊 李金荣 张君雪
乡村旅游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产物,由于宏观经济体制环境和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乡村旅游在各个地区的发展也各有差异。本文从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入手,指出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新成
加快补齐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短板,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取全国30个省(区、市)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探究2006—2018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法解析了引致热点区、温点区和冷点区3种类型的构型组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子系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态势,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递减格局,且西部地区发展活跃度更高。(2)三大地区线性变化速度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东部呈现正负交替的周期性,中部多数地区进入平缓周期,西部则进入上升周期。(3)软、硬环境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共同作用,硬环境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旅游基础设施系统是内部支持因子,旅游交通便捷服务系统是敏感因子,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是潜在因子,旅游公共环境系统是显性因子;软环境则是充要条件,旅游安全保障系统是非敏感因子,旅游人力资源系统是基础因子,旅游文化娱乐系统是消费需求因子,旅游行政服务系统是外部支持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甲康 周勇 高浩然 刘禹城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华中地区12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探测器量化多个影响因素对华中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效果,构建综合优势度模型评价华中地区乡村旅游综合优势度,并结合重点村分布和综合优势度分布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评估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的协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华中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多核心的集聚分布,受多维影响因素综合影响,各因素间协同影响作用突出;2)综合优势度分析显示,华中地区乡村旅游综合发展优势总体上表现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与重点村空间分布高度耦合,且耦合协调类型与综合优势度成正相关;3)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优势受各因素协调效果的制约,资源禀赋是选址的首要考虑指标,而交通条件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可为乡村旅游创新提质和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甲康 周勇 高浩然 刘禹城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华中地区12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探测器量化多个影响因素对华中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效果,构建综合优势度模型评价华中地区乡村旅游综合优势度,并结合重点村分布和综合优势度分布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评估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的协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华中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多核心的集聚分布,受多维影响因素综合影响,各因素间协同影响作用突出;2)综合优势度分析显示,华中地区乡村旅游综合发展优势总体上表现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与重点村空间分布高度耦合,且耦合协调类型与综合优势度成正相关;3)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优势受各因素协调效果的制约,资源禀赋是选址的首要考虑指标,而交通条件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可为乡村旅游创新提质和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世兵 龙茂兴
本文以乡村旅游为研究视角,基于社区对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至关重要作用,认为社区不应只是旅游发展的参与者,而应是重要的旅游产业主体之一,与投资商和政府居于同等地位。提出社区与投资商合作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并应用博弈分析法分析社区与旅游投资商合作的博弈关系,从社区、投资商和政府三个角度探讨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 投资商 合作 博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逸更
[目的]通过对不同区域间乡村旅游差异的研究,以期为广东省乡村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分析比较法,在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广东省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水平、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结果](1)广州市主要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且近几年的旅游收入均高于梅州市和茂名市。(2)梅州市主要依托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背景,打造观光游览、文化体验性乡村旅游产业;梅州市的旅游收入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有效推进了梅州市经济的发展。(3)特有的农业资源开发了
关键词:
区域 乡村旅游 差异 广州 梅州 茂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大勇
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型向融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问题已对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对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实施旅游环境保护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环境保护 控制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