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7)
2023(11057)
2022(9387)
2021(8812)
2020(7677)
2019(17954)
2018(17725)
2017(33885)
2016(18615)
2015(21514)
2014(21622)
2013(21708)
2012(20520)
2011(18763)
2010(18726)
2009(17809)
2008(18064)
2007(16220)
2006(14097)
2005(13059)
作者
(54589)
(46013)
(46004)
(43976)
(29324)
(21975)
(21008)
(17969)
(17383)
(16236)
(15804)
(15463)
(14814)
(14735)
(14675)
(14383)
(13854)
(13675)
(13377)
(13351)
(11700)
(11288)
(11068)
(10437)
(10396)
(10377)
(10273)
(10127)
(9257)
(9231)
学科
(81089)
经济(80981)
管理(55040)
(50905)
(41107)
企业(41107)
方法(37687)
数学(33646)
数学方法(33353)
中国(23602)
(22965)
(21213)
(19925)
(18008)
贸易(18001)
(17614)
(16179)
业经(16074)
(14171)
银行(14141)
(13608)
金融(13604)
(13544)
农业(13478)
(13339)
(13331)
财务(13299)
财务管理(13260)
地方(12931)
企业财务(12544)
机构
大学(281329)
学院(275901)
(124160)
经济(121878)
管理(103134)
研究(99786)
理学(88276)
理学院(87220)
管理学(85935)
管理学院(85384)
中国(77400)
(59852)
(58586)
科学(58014)
(51281)
研究所(46387)
(46363)
财经(46156)
中心(44870)
(41958)
(40869)
经济学(40283)
业大(39220)
北京(38555)
农业(36593)
经济学院(36356)
(35336)
(35105)
师范(34753)
财经大学(34264)
基金
项目(178863)
科学(140989)
基金(132420)
研究(130512)
(115802)
国家(114923)
科学基金(97082)
社会(85065)
社会科(80730)
社会科学(80708)
基金项目(69263)
(66140)
自然(60967)
教育(59960)
自然科(59543)
自然科学(59523)
自然科学基金(58527)
(57243)
资助(55231)
编号(51210)
成果(43311)
(42250)
重点(40983)
(38326)
(36689)
(36649)
国家社会(36463)
教育部(36351)
课题(35768)
中国(34704)
期刊
(134791)
经济(134791)
研究(86064)
中国(55322)
(46553)
学报(43482)
(41944)
科学(40222)
管理(37299)
大学(33028)
学学(31074)
农业(27942)
(27564)
金融(27564)
教育(26068)
财经(23875)
经济研究(22650)
技术(22169)
(20554)
业经(19104)
问题(18575)
(17525)
(15889)
国际(15487)
世界(15258)
技术经济(14002)
统计(13386)
(13230)
理论(13004)
(11845)
共检索到41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仁言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也不是严格钉住一篮子货币,可简单称之为“软钉住篮子货币”。一些机构和市场人士认为, 中国最终将实行新加坡式的BBC (Basket,Band and Crawling)制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程工  
一、新加坡汇率浮动回顾(一)1981-1985:石油危机结束至1985年衰退。20世纪80年代早期经济繁荣导致了工资上涨及真实有效汇率的上浮。新加坡货币当局上调名义有效汇率来保持物价稳定。这一时期名义有效汇率上调了30%,也就是每年5%。(二)1985-1988年:衰退及贬值压力。1985年,新加坡外部经济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庄后响  许少强  
目前,国内对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研究以定性讨论为主。本文从定量角度出发,研究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的运作,并以经济特征相似、实行货币局制度(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的香港为参照系,评价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的宏观经济表现是否更好。我们认为新加坡管理浮动汇率制使得其经济增长更快、更稳定,通货膨胀率更低,波动性更小。我国多年来实行的实际固定汇率制带来了与香港相似的宏观经济后果,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勇  
根据国情的需要,新加坡选择了“监督带调整汇率制度”,本文介绍了这种汇率制度的特征,并通过与香港地区的比较,说明了这一制度的优势所在,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其他小型开放经济体,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国情,选择和调整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礼明  
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一项涉及汇率制度的大胆改革,它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①结束了长达14年之久的双重汇率制度;②取消了对于企业经营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审批制度,允许企业比较自由地直接从银行购买外汇;③结束了使用14年之久的外汇留成制度,要求所有境内企业、单位将所有收入的外汇金额卖给银行;④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此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这次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境内企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超  乐无穹  郑辉  
新加坡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BBC制度又是中间形式汇率制度的一个典型,故研究其汇率的运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人民币汇改隐含BBC的逻辑,所以本研究对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也会有所参照。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引入外汇市场压力变量并采用了多结构改变模型(MSCM),通过对新加坡1999年以来的数据测算得到其BBC汇率制度的各组参数,包括汇率篮子的权重分配、权重调整的时点、新元对整个篮子的长期升值趋势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本文还对比了分析所得结果与新加坡金管局定期对外公布的货币政策立场,发现二者的匹配程度比较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从国际金融发展史来看,自20 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各个国家可以说在事实上具有了选择汇率制度的自由。在现实中,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汇率制度,其中大致上是多数工业化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而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迪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深入改革以及国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不断强化,汇率市场化回归终将成为必然。中国一直以来的强制性汇率制度供给常常引发制度供给过剩或制度供给不足,供给主导型的制度供给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稳定性与收益最大化的优势和在不同时期出现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的局限性。只有兼顾汇率制度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力求汇率制度的供求均衡,才能使汇率市场化得以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鮀华  
一国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应是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的协调运行。印度与中国具有大致相同的有关汇率制度变革需求的现实背景,但是印度货币当局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保持了卢比汇率的基本稳定,值得我们借鉴。目前,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强势的坚实基础。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应该根据中国在全球金融经济链条中的民族利益而不是屈从于某些大国政治利益而确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耀春  
本文对当今 185个国家 (地区 )八类汇率制度进行了考察 ,阐述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经济因素 ,即GDP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 ,并在分析中国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 ,根据汇率制度依存的经济因素 ,探讨了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明华  刘海虹  
本文从产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首先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了界定 ,然后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 ,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 ,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本文最后得出结论 :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 ,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的变迁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继忠  金洪飞  
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名与实不符现象的分布与演变,并对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假说。文章使用面板数据多元混合Logit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导致恐惧浮动现象,而较高外汇储备或严格的资本管制则导致恐惧固定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们提出的关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名与实不符现象成因的假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璋勇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同时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似乎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内也有学者从效率和稳定之间的两难出发,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由目前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向“角点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笔者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环境的可能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角点汇率制度”在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具有适应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阳  原雪梅  范跃进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