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9)
2023(6572)
2022(5403)
2021(5275)
2020(4247)
2019(9809)
2018(9386)
2017(17328)
2016(8680)
2015(10091)
2014(9571)
2013(9410)
2012(8937)
2011(8347)
2010(8297)
2009(7743)
2008(7558)
2007(6271)
2006(5562)
2005(5208)
作者
(23310)
(19715)
(19567)
(18564)
(12739)
(9406)
(8955)
(7606)
(7527)
(6763)
(6739)
(6592)
(6337)
(6303)
(6175)
(5986)
(5798)
(5623)
(5568)
(5410)
(4871)
(4638)
(4615)
(4467)
(4357)
(4254)
(4174)
(4112)
(3931)
(3835)
学科
(39473)
经济(39424)
(20496)
贸易(20485)
(19982)
管理(17873)
(17735)
方法(17194)
数学(15253)
数学方法(15186)
中国(14666)
(12409)
企业(12409)
(10432)
关系(9188)
(8757)
(7485)
出口(7482)
出口贸易(7482)
业经(6969)
(6888)
(6829)
(6688)
金融(6688)
(6443)
银行(6441)
农业(6379)
(6331)
环境(5892)
(5789)
机构
大学(130248)
学院(126137)
(67041)
经济(66277)
研究(52939)
管理(43677)
中国(40270)
理学(37199)
理学院(36755)
管理学(36387)
管理学院(36141)
(28599)
(27204)
科学(26799)
(25912)
研究所(23663)
经济学(23201)
财经(22257)
中心(21861)
经济学院(21058)
(20710)
北京(19204)
(19061)
(17867)
师范(17781)
(16793)
财经大学(16789)
(16460)
(15987)
科学院(15766)
基金
项目(82347)
科学(65803)
研究(63666)
基金(62908)
(55794)
国家(54975)
科学基金(45402)
社会(43695)
社会科(41628)
社会科学(41620)
基金项目(31698)
教育(28660)
(26705)
资助(26134)
自然(25904)
自然科(25308)
自然科学(25298)
自然科学基金(24896)
(24370)
编号(23921)
中国(21105)
(20809)
成果(20283)
国家社会(20088)
重点(19048)
(18840)
教育部(18436)
(17033)
人文(16991)
课题(16863)
期刊
(71146)
经济(71146)
研究(45969)
中国(24363)
(18009)
科学(17157)
(16807)
学报(16729)
管理(16588)
国际(16156)
(15847)
经济研究(14568)
大学(13814)
教育(13621)
世界(12627)
学学(12597)
(12133)
金融(12133)
农业(11863)
财经(11157)
问题(10807)
(9881)
业经(9715)
技术(8346)
(8294)
贸易(8294)
(7818)
国际贸易(6990)
经贸(5916)
世界经济(5813)
共检索到19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季寅  
早在16世纪,中国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就有了贸易往来。据史料记载,当时曾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联系着中国、菲律宾和墨西哥,反映了中拉之间活跃的贸易交流。由于时局的变迁和受历史的限制,这种贸易往来时断时续,发展缓慢。只有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十多年里才得到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中拉贸易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l、贸易关系普遍建立。50年代初,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静  
中拉"1+3+6"合作机制的建立给中国与拉美国家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结合"1+3+6"合作背景,实证分析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并测算了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进口国人口数量、是否属于相同的贸易组织和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两国的绝对距离以及拉美各国进口税收占其税收总额之比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发现,中国与洪都拉斯、伯利兹、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国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中国与玻利维亚和萨尔瓦多的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农产品贸易模式有待调整;中国与其余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则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总体上,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因素对1992—2015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双向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进口需求变化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出口增加;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取决于中国进口需求变动,近年来,拉美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不足,更多依靠特定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带动出口增长,而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多表现为对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国华  赵子薇  
本文首先通过计算中国对拉美七国四类制成品出口密集度等,分析中国对拉美地区制成品出口结构;通过考察中国和拉美七国生产要素结构变化情况对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作深入分析,以期探究中国对拉美制成品出口结构背后深层次原因。然后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分别从总量视角和技术结构视角探析中国对拉美货物出口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中国货币自由度、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水平对中国向拉美出口总量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为实现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更快发展,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熙维  Alejandro Dabat  
20世纪40年代起,拉美国家采取的是以贸易保护思想为基础的进口替代政策,70年代中期开始,大部分拉美国家开始了以贸易开放、资本开放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本文首先对拉美对外贸易政策的沿革进行回顾,就拉美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实效进行了一个基本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详细探讨了拉美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邵英军  
中拉贸易概况 1995年中国对拉美贸易总额达6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对拉美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达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在我国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这六大市场的出口中,对拉美出口的增长幅度仅次于对非洲的出口。从拉美进口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论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时学亚当·斯密在1776年曾说过:"没有哪个社会是绝对的繁荣和幸福,其中总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处于贫困和悲惨的境地"①。拉美国家亦非例外。然而,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拉美的贫困化问题似乎更加严重。其原因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定华  
历史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前叶,拉美国家的比较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一些见多识广的学者和旅行家,对国民性、政治制度和教育系统的关系进行过一些定性描述,有关的文献作品多属介绍观感,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准确的比较。真正把拉丁美洲作为一个地区通盘研究,并加以系统地分析,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事。关于拉美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况,可以从研究组织、研究内容、学术会议等方面了解其概貌。 从研究组织看。在拉丁美洲,有一些国际的或地区的机构,他们并非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或教育研究,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常常把教育视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加以分析研究。成立于1929年的“国际教育局”,在拉美首先开展了对教育问题的比较研究。1...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塞·德格雷戈里奥  郭子睿  
美联储加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拉美国家应该跟随美联储采取紧缩政策。由于政治领导人的腐败丑闻,巴西面临着现代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危机,包括经济衰退和高通胀。整个拉美地区2015年已经摇摇欲坠,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以及商业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经济严重下滑。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墨西哥虽然仍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平  王飞  
由于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发展的特殊情况,历史上拉美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曾发生过债务危机,经济和社会稳定遭受了较大的冲击。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更使整个地区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此后不少国家便开始通过多项改革对地方债务进行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财政联邦主义下的地方财政经济学范畴内的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仅强调政府间的财政职能划分。根据奥兹(Oates)的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海英  尉博  
近年来,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总量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进口市场集中度高,农产品贸易风险大;进口产品集中度高,贸易依赖性强。本文运用最新的统计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方程模型,对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拉美国家的土地面积和自由贸易区都对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产品多元化与市场多元化相结合,分散农产品贸易风险;抓大与放小相结合,扩大从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鹂  蔡弘  
继经济发展问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拉丁美洲作为生态环境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了令人惋惜的生态环境灾难。森林大面积损毁、淡水资源紧张、土壤平衡破坏、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等环境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20世纪中后期,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拉美国家广泛形成。多渠道保护森林资源、精致型的城市化道路、把握全球化的正面契机为拉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拉美国家的教训与经验对于协调中国社会经济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俊江,及扬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其特点是围绕私有化展开 ,各具特色 ,又不拘一格且不乏共性和同步性。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改革后 ,曾取得了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的积极效果 ,但也造成了大量失业、两极分化和金融动荡等负面影响 ,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昌斌  
拉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后三十年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普遍具有金融脆弱性的特征,产生金融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结构扭曲、条件不具备时过早地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开放资本项目、僵硬的汇率制度以及政府监管不当等诸多方面。对拉美国家金融脆弱性根源的探讨有助于中国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有序地实施金融自由化、开放资本项目市场,加强政府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