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5)
- 2023(15178)
- 2022(12779)
- 2021(11811)
- 2020(9468)
- 2019(21556)
- 2018(21203)
- 2017(39922)
- 2016(21650)
- 2015(24478)
- 2014(24407)
- 2013(24203)
- 2012(23118)
- 2011(21559)
- 2010(21771)
- 2009(20196)
- 2008(19732)
- 2007(17768)
- 2006(16276)
- 2005(15310)
- 学科
- 济(110252)
- 经济(110142)
- 管理(57007)
- 业(52015)
- 企(38896)
- 企业(38896)
- 方法(36985)
- 中国(34252)
- 数学(32926)
- 数学方法(32668)
- 农(28179)
- 地方(28115)
- 贸(24384)
- 贸易(24368)
- 易(23729)
- 财(22631)
- 业经(21846)
- 学(20649)
- 制(20193)
- 农业(18597)
- 银(18388)
- 银行(18364)
- 融(18242)
- 金融(18235)
- 行(17978)
- 地方经济(16708)
- 环境(16097)
- 发(15568)
- 体(14629)
- 策(14549)
- 机构
- 学院(316061)
- 大学(315420)
- 济(149310)
- 经济(146494)
- 研究(122490)
- 管理(112926)
- 中国(96156)
- 理学(94618)
- 理学院(93487)
- 管理学(92141)
- 管理学院(91546)
- 科学(69186)
- 财(68548)
- 京(68315)
- 所(62702)
- 研究所(56211)
- 中心(54096)
- 财经(52745)
- 农(52234)
- 江(49476)
- 经济学(48492)
- 经(47993)
- 北京(44374)
- 院(43754)
- 经济学院(43533)
- 范(42489)
- 师范(42055)
- 业大(41291)
- 农业(40553)
- 财经大学(38825)
- 基金
- 项目(197964)
- 科学(156962)
- 研究(148289)
- 基金(144698)
- 家(125782)
- 国家(124766)
- 科学基金(105813)
- 社会(97256)
- 社会科(92393)
- 社会科学(92377)
- 省(75433)
- 基金项目(73659)
- 教育(67348)
- 自然(64011)
- 划(63979)
- 自然科(62565)
- 自然科学(62548)
- 自然科学基金(61467)
- 资助(60693)
- 编号(58310)
- 成果(49167)
- 发(48484)
- 部(45200)
- 重点(45155)
- 课题(42831)
- 国家社会(41639)
- 创(40667)
- 发展(40097)
- 展(39479)
- 教育部(39052)
- 期刊
- 济(177592)
- 经济(177592)
- 研究(108709)
- 中国(72785)
- 财(50244)
- 农(49805)
- 学报(46153)
- 管理(45459)
- 科学(44061)
- 融(39566)
- 金融(39566)
- 教育(36479)
- 大学(35477)
- 农业(33714)
- 学学(33295)
- 经济研究(30769)
- 技术(28037)
- 财经(27719)
- 业经(26669)
- 经(24193)
- 问题(23358)
- 贸(22839)
- 国际(20968)
- 世界(19423)
- 业(18167)
- 技术经济(16850)
- 统计(15698)
- 经济问题(14238)
- 商业(14224)
- 坛(14115)
共检索到517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雨萱 杨少华
世界各国经济复苏态势的显著差异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明显分化,使得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日益突出。本文梳理了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了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对上述经济体的反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对不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聚类性;我国货币政策对发达经济体经济、金融运行也有明显的反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反向溢出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影响通胀稳定性的因素及其特征对于一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面板VAR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稳定性的影响特征,并从货币竞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的影响最为稳定且显著,欧元区和日本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则不稳定,重要性相对较低。
关键词:
货币竞争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通货膨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磊 侯志坚 茆训诚
文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两国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间溢出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的变化,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空间相互影响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进而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一国实际利率上升的直接效应为正,对相邻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本国实际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升值和资本流入,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但对相邻地区会造成负向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充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以减少货币政策溢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理 余慧娟
选取10个经济发达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的面板数据,以美联储的基础货币投放与购债规模为自变量,以其他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物价水平、产出水平、资本市场波动、汇率、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的统计技术,研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溢出效应,使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差额扩大、物价上涨、产出增加,对资本市场、汇率、货币供应量等经济变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
关键词:
宽松货币政策 发达国家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百胜 葛凌清
文章理论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实际GDP、通货膨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溢出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存在汇率、信贷、信心、财富和资产组合再平衡等5种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面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货币供应量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而通货膨胀、短期名义利率在响应方向和程度上均存在异质性;面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名义利率、实际GDP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在各期响应程度上存在差异性,而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既呈现响应方向的不一致性,又呈现响应程度的差异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胥爱欢 张彦洋 张铁强 孙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和掌握通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对于一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一国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和面板协整DOLS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在货币竞争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和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对新兴经济体通胀具有促进作用,而国际贸易渠道则起着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货币竞争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通胀稳定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庄毓敏 景麟德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向全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在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逐渐恢复的同时,流动性泛滥也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埋下了巨大隐患。当前,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进程,发达经济体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意图愈加明显。而在世界各国经济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应习文 杨美超
参考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心国家历次紧缩货币对我国的溢出影响,从汇率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本次欧美发达国家货币紧缩将对我国贸易状况、市场利率和资本流动产生一定冲击,但整体影响有限。在政策应对上,建议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货币政策、扩大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账户的监管,以减轻溢出影响。
关键词:
政策应对 溢出效应 欧美发达国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李兴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逆周期性调节本国信贷市场与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研究在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下各国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当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各国收紧宏观审慎政策会导致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增加,削弱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实施严格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会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将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影响,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影响更为显著;该溢出效应在国别层面存在异质性,一国经济增速越低、政策利率水平越低、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汇率浮动弹性越低、政治越稳定,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影响越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伊丽
文章主要研究了2008年以后日本的"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对东亚地区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美国来说,虽然日本也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该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小,不同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日本的"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中,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日元大幅贬值,这对相邻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产生了负溢出效应,不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日本经济复苏,因此,该政策的正溢出效应在后期逐渐显现,从而对东亚地区的股票市场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而且,由于负利率政策不同于以往的利率机制,尤其是负的长期利率政策增加了日本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迫使日本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海外投资,因此,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对东亚地区的股票市场具有正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彭意
本文根据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说明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并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2000-2012年利率、汇率、通货膨胀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水平,而日本货币政策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防范外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产出水平的冲击时,对美国应更多的关注输入型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对日本则应关注中日双边贸易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若涵 阮加
本文对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方向和传导路径进行理论推导后,通过构建带有参数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探究日本央行全面宽松政策CE、量化质化双宽松宽松政策QQE和负利率政策NIRP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是如何从货币政策路径、中日贸易路径和资产价格路径传导的。之后,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出受到日本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本货币政策变动主要是通过中日贸易路径来对中国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的。另外,本文发现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对大型制造业企业是不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