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7)
2023(7764)
2022(6499)
2021(6627)
2020(5285)
2019(12501)
2018(12667)
2017(21823)
2016(12880)
2015(14829)
2014(14778)
2013(13564)
2012(12943)
2011(11886)
2010(12196)
2009(11106)
2008(11236)
2007(10058)
2006(9282)
2005(8705)
作者
(32740)
(27403)
(27374)
(26366)
(17738)
(13351)
(12541)
(10763)
(10536)
(9789)
(9477)
(9376)
(8933)
(8896)
(8838)
(8584)
(8244)
(7934)
(7926)
(7843)
(7333)
(6674)
(6567)
(6305)
(6290)
(6120)
(6109)
(5972)
(5564)
(5511)
学科
(44574)
经济(44505)
管理(26069)
(23044)
中国(22660)
教育(20129)
(18205)
企业(18205)
方法(17834)
数学(15829)
数学方法(15603)
(12311)
(12270)
(10998)
贸易(10990)
(10847)
(10747)
(10677)
理论(10099)
(9194)
(8667)
银行(8659)
教学(8476)
(8457)
业经(8448)
(8373)
金融(8373)
(8221)
体制(7568)
农业(7218)
机构
大学(177715)
学院(168670)
(72011)
研究(71381)
经济(70590)
管理(53674)
中国(50323)
理学(44896)
理学院(44244)
管理学(43355)
管理学院(43015)
(41081)
科学(38997)
(35890)
(34550)
(32943)
师范(32758)
研究所(32421)
教育(31899)
中心(29898)
北京(28083)
师范大学(27362)
财经(26323)
(25922)
(25248)
(24318)
(24158)
经济学(24041)
经济学院(21445)
(19925)
基金
项目(103067)
研究(84101)
科学(82763)
基金(73837)
(65005)
国家(63968)
社会(52755)
科学基金(52413)
社会科(49682)
社会科学(49671)
教育(46574)
基金项目(36477)
(36432)
编号(34724)
(34382)
成果(32878)
资助(31080)
自然(29840)
自然科(29156)
自然科学(29146)
自然科学基金(28660)
课题(27903)
(26787)
重点(25063)
教育部(23942)
中国(23579)
(23303)
(23182)
(23084)
国家社会(22439)
期刊
(82666)
经济(82666)
研究(69007)
教育(53953)
中国(49671)
(25745)
学报(24787)
科学(23618)
(22553)
管理(21832)
大学(20712)
学学(17570)
技术(17350)
(16093)
金融(16093)
农业(15535)
财经(14381)
经济研究(14114)
职业(12980)
(12729)
(11924)
世界(11573)
国际(11135)
问题(10725)
(9895)
论坛(9895)
(9646)
业经(9508)
技术教育(8503)
职业技术(8503)
共检索到286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德瓦什·卡普尔  裴宜理  钟周  农雨桐  
近年来,关于中国和印度"崛起"的讨论声势愈烈,两国在各方面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高等教育。中国和印度的高等教育均具有悠久历史,但其发展却呈现出不同轨迹。在此过程中,儒家文化和教会学校起到了什么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两国推广的历程为何不同?大学的性质及行政权力分配如何决定了高等学府的发展道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种姓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两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达到国际化,实现创新?本文以中印两国国家角色为立足点,采用比较视野,从历史、政治与社会三方面对两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陈霜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意向可以归纳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发展。虽然这些高等教育改革依然为国家政策所主导和推动,但更多的是对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一种回应,因而"市场"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角色亦不可忽视。比较全球化下高等教育改革中市场作用的特征和脉络,中国"市场"角色更多地表现出以下两点:一是作为新的资源配置渠道,增加来自民间的筹资;二是在协调机制上对原有计划体制的突破,如增强消费者的选择能力,提高大学办学规模效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祥  
一、充分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性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新生事物,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进展极为重视,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就这项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其核心就是要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1、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第二阶段(1985-1993):改革调整期1985年颁布的《决定》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体系,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第四阶段(1999至今):质量关注期1999年初《高等教育法》生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始实施,6月《素质教育决定》公布后,高等教育改革全速驶上快车道,进入超常规模发展阶段,其代表是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比1998年猛增了47.4%,并在1999至2004年间保持了年均26.1%的增幅,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8%的平均年增幅。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是1998年的近5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2%,全口径在校生数为25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颂橘  劳人  
电大的创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同时又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与贡献。本文采取并立分述的比较方法,将电大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之下,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契合与互动,从而探讨电大在高教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邓晓春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高等教育风云激荡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周远清同志以负责筹备和贯彻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为使命,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等教育"为思考重点,提出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  
文中指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网络系统,介绍了基于这一网络系统的知识创新的知识生产内生性、知识传播内生性、经济特征及其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尝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宜加强的五个方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改革与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主题。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构建起了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功能先进、影响深远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期间,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一书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为纵轴,以一些重大主题为横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设计了18个专题,意图从一个个断面透视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与进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陶丹  
科学家谈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改革陶丹在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的世纪之交,如何将各科学领域的划时代成果贯穿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现阶段改革高等教育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几位科学家在国家教委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报告会”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运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职能与运行环境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在全面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大学保存和传承文化与文明的作用部分被网络替代,大学传统的研究活动也越来越多向企业研发转移。社会创新企业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的传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丽娜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教育信息的多种需求,探讨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对教育信息需求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晓辉  
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波伦亚进程中,法国以坚定的政治意愿投入改革。改革使法国大学呈现出崭新面貌,大学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不同类型的大学校开始向新的体制靠近,大学的课程得以统一梳理。尽管后续改革的困难极大,但是一个更加国际化、规范化和职业化的欧洲高等教育的诞生是不可逆转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潘艺林  
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最终催生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消费主义倾向,这这种倾向与学生中心论的教育理想显然不同,它主张高等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在学生消费者至上等言路的影响下,改革者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经济合理性与教育自身逻辑相冲突的考验,甚至存在偏离教育宗旨的危险。因此,消费主义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化值得深入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