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2)
2023(15027)
2022(12876)
2021(12192)
2020(9990)
2019(23312)
2018(23063)
2017(44176)
2016(23815)
2015(26788)
2014(26703)
2013(26642)
2012(24854)
2011(22777)
2010(22745)
2009(20768)
2008(20333)
2007(17696)
2006(15798)
2005(14341)
作者
(68877)
(56987)
(56639)
(53762)
(36531)
(27230)
(25831)
(22402)
(21710)
(20378)
(19434)
(19387)
(18198)
(18027)
(17612)
(17565)
(16940)
(16497)
(16232)
(16185)
(14211)
(14003)
(13655)
(12933)
(12733)
(12719)
(12593)
(12457)
(11475)
(11288)
学科
(105153)
经济(105053)
管理(65495)
(63707)
(51062)
企业(51062)
方法(43474)
数学(37843)
数学方法(37513)
中国(32064)
(27230)
地方(25011)
(23736)
业经(22653)
(21133)
贸易(21117)
(20517)
(20261)
农业(18463)
(18060)
(16704)
银行(16665)
(16583)
金融(16582)
环境(16411)
(16116)
(15959)
技术(15614)
(14908)
理论(14792)
机构
大学(342480)
学院(338861)
(144285)
经济(141430)
管理(133354)
研究(122300)
理学(114662)
理学院(113361)
管理学(111676)
管理学院(111070)
中国(92504)
(74703)
科学(72825)
(64025)
(61671)
研究所(56077)
中心(53667)
(52831)
财经(51103)
北京(48516)
(48363)
业大(47763)
(46666)
(45862)
师范(45470)
(44332)
经济学(43612)
农业(41106)
(39683)
经济学院(39284)
基金
项目(227827)
科学(179699)
研究(169123)
基金(165909)
(144247)
国家(143040)
科学基金(122399)
社会(107363)
社会科(101835)
社会科学(101807)
基金项目(87683)
(86107)
自然(78037)
教育(76745)
自然科(76235)
自然科学(76218)
自然科学基金(74847)
(73499)
资助(68860)
编号(68458)
成果(56220)
(52097)
(51363)
重点(50884)
课题(47353)
(47078)
国家社会(44449)
教育部(44277)
创新(43927)
科研(43025)
期刊
(162065)
经济(162065)
研究(107628)
中国(67623)
学报(50852)
管理(50542)
(48778)
科学(48764)
(45975)
教育(39213)
大学(38803)
学学(36179)
农业(34617)
(32376)
金融(32376)
技术(28911)
经济研究(26735)
业经(25629)
财经(24764)
问题(21300)
(21243)
(18600)
(18538)
图书(18415)
世界(17263)
国际(17241)
技术经济(16978)
理论(16335)
科技(16001)
现代(15403)
共检索到514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屈韬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R&D)投资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特征,从决策基础、研发单元的功能演变、研发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研发模式、本土自治和内部控制的权衡等五个层面研究西方跨国研发理论对亚洲国家的适用性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瑶  
美国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与印度的研发活动模式和重点是有差别的。中国在吸引美国制造业研发投资方面和印度在提供研发服务外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使中国和印度在吸引美国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章东明  崔新健  崔志新  
基于知识转移理论,剖析逆向技术流动的过程,构建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四纬度因素与二阶段绩效的理论研究模型,并以中国跨国研发中心为样本,使用PL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按四维度因素对二阶段绩效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初阶段依次受流动渠道、流动情境、动力和技术的影响,终阶段依次受流动渠道、技术、动力的影响,流动情境对终阶段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在实践中,跨国公司应对二阶段给予不同的资源关注和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飞虎  周丽丽  庞锦  
研发全球化与研发地区集群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纵深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这在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美国国内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为此选取了1997-2006年间跨国公司在美国研发投资与地区集群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外资R&D在美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集群效应明显,同时在区位布局上吻合美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特征。文章最后探讨了上述集群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郑达  王琳琳  
在研发国际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研发活动,相对于其在发达国家的研发投资而言,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资规模还比较小。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参与了研发国际化过程。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已逐渐被认为是对复杂研发活动具有吸引力的地点,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在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开展研发投资和建立研发中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燕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分析跨国研发中心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NIS)的关系,发现跨国研发中心能有效提升东道国NIS创新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跨国研发中心如何提升东道国NIS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实地调研及分析109家跨国研发中心的268份调研问卷,结果发现:一是跨国研发中心通过直接改变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虚拟嵌入而对NIS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二是跨国研发中心通过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虚拟嵌入作用于开放式NIS。本文模型拟合得出了跨国研发中心嵌入及其要素(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虚拟嵌入)对NIS影响的效应系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青青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以来,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研发能力的影响,并使用动态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提升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的年度中存在一定波动性,并最终呈现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性质和地区分布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较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青青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以来,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研发能力的影响,并使用动态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提升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的年度中存在一定波动性,并最终呈现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性质和地区分布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较弱。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蔡悦  
吸引、利用外资对我国的研发投资是我国利用跨国公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探讨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的特点,提出在现实条件下如何积极、有效地吸收、利用好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研发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广勤  周文锋  
现有文献关于汇率与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汇率变动对公司一般性投资的影响,而研发投资作为公司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未来成长力,研究汇率变动对特定研发投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影响的传导机制框架。研究发现,在一个由垄断的母国市场和古诺双头垄断的东道国市场构成的经济体系下,母国汇率变动会影响跨国公司的留存利润,进而影响公司最优的研发投资水平以及两个市场上的产出与价格水平。特别地,汇率升值会导致跨国公司压缩其在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市场上的产出水平,带来母国公司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意味着公司进行研发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公司留存利润下降,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飞虎  林耕  张若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R&D为主体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并在京沪两地之间形成鲜明的地区聚集效应。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近10年(1997-2007)跨国公司在京R&D机构设立及其发展变化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蔚松  
研究表明,研发项目中实物期权在识别和计算上的复杂性影响了该方法的理论发展与应用前景。文章以不确定性作为实物期权的一个关键价值驱动,并以此为主线提出了一个更便捷、更有效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这不仅涉及实物期权的识别,而且也包括了实物期权的评估等方面。最后,文章以一个医药研发项目中本国与跨国间的销售实例为基础,对这一框架的应用作了讨论,并计算了复合研发实物期权的价值。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苏依依  张玉臣  苏涛永  
以市场份额、金融杠杆、产业类型与时间为调节变量,构建企业研发回报率的权变模型。通过2005~2014年间中、美、德、日、韩、印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印两国企业仍较难从研发投入中获取收益;但中国企业的研发回报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影响企业研发回报率的因素视具体国家情境而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昕  董耀武  
在构建"内循环"产能与跨国直接投资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VAR-GMM自回归方法实证研究2006—2019年中国工业的"双循环"模式,发现中国工业"内循环"产能与跨国直接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在不同产能发展阶段二者的相互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优质阶段工业行业"内循环"产能与跨国直接投资呈现相互推进发展模式,但跨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却制约转型阶段和低质阶段工业行业的"内循环"产能发展;工业行业人力资源规模对"双循环"模式影响的显著性呈现U形变化,且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变化趋势相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文光  陈丹  贾妙元  
本文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相结合,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行为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之间的互动发展现状,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的互动双方需求非对称、互动双方获知不平等等特点,提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突破口,从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层面提出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提高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