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1)
2023(4224)
2022(3274)
2021(3138)
2020(2463)
2019(5872)
2018(5627)
2017(10306)
2016(5314)
2015(6341)
2014(6029)
2013(6302)
2012(6027)
2011(5722)
2010(5414)
2009(5040)
2008(4932)
2007(4071)
2006(3569)
2005(3439)
作者
(14631)
(12360)
(12337)
(11872)
(7988)
(5895)
(5527)
(4890)
(4832)
(4530)
(4182)
(4142)
(4064)
(4054)
(3914)
(3850)
(3741)
(3607)
(3508)
(3202)
(3167)
(2917)
(2898)
(2841)
(2792)
(2712)
(2637)
(2557)
(2497)
(2427)
学科
(28595)
经济(28566)
方法(12735)
数学(12065)
数学方法(12031)
管理(11810)
中国(11733)
(10882)
(8587)
贸易(8582)
(8497)
(7181)
企业(7181)
(6848)
关系(5258)
(5170)
(5131)
(5033)
(4868)
银行(4868)
(4809)
(4613)
金融(4610)
业经(4542)
(4453)
农业(4352)
环境(4301)
(4141)
出口(4140)
出口贸易(4140)
机构
大学(83887)
学院(79909)
(46076)
经济(45675)
研究(35695)
中国(28714)
管理(28317)
理学(24278)
理学院(23984)
管理学(23814)
管理学院(23656)
(18601)
(18536)
科学(18030)
(17483)
经济学(16690)
研究所(16067)
财经(15320)
经济学院(15064)
中心(14607)
(14420)
(12629)
北京(12616)
财经大学(11714)
科学院(11344)
(11062)
研究中心(10591)
社会(10458)
(10249)
师范(10198)
基金
项目(53283)
科学(43408)
基金(42675)
研究(39687)
(37892)
国家(37668)
科学基金(31544)
社会(29067)
社会科(27736)
社会科学(27733)
基金项目(21179)
资助(18118)
自然(17962)
自然科(17596)
自然科学(17590)
教育(17496)
自然科学基金(17333)
中国(15820)
(15472)
(14904)
(14239)
国家社会(14235)
编号(13325)
教育部(12571)
重点(12367)
(11893)
成果(11578)
重大(11371)
人文(11103)
社科(10948)
期刊
(46887)
经济(46887)
研究(29298)
中国(16602)
(12662)
科学(12119)
学报(11372)
管理(11089)
(10217)
经济研究(9450)
大学(9118)
(8597)
学学(8525)
财经(8428)
(8367)
金融(8367)
世界(8309)
国际(8024)
(7463)
农业(7453)
问题(6713)
教育(6429)
技术(5441)
(5223)
业经(4673)
技术经济(4271)
统计(4010)
(3988)
贸易(3988)
经济问题(3916)
共检索到12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曹雷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一个辉煌整体,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后新时代三大阶段,先后形成初等富强、次中等富强和世界经济体系"准中心"的中等富强。新中国与旧中国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的实证数据,均证明新中国前30年也取得了辉煌绩效,并为改革开放积累下雄厚的基础,如人口、公地、国资、科教、产业、保障制度和国际环境等。需对期间的失误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而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绩效对立起来,有意贬低前30年的成就来论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成就。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是在探索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核心框架下展开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国家富强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伟目标的"中国梦"的根本。中国所追求的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属性集中体现在对"富强"与"和谐"的内在统一上。以社会和谐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富强梦离不开社会公正。要使中国富强梦真正变为基于社会公正的中国人民的富强梦,确立并实施全面财富观是一条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词组,第一个词组就是国家层面的首要价值取向:富强。为什么是"富强"?这是因为,"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没有富强,我们就失去了讨论其他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距离富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追求富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是民富国强的缩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保钰  
近代知识分子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课题下,把西方股份制移植到中国。但由于股份制根植于西方的文化土壤,内生于西方法治环境和信仰道德体系,其运行机理受制于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而晚晴时期的盲目移植则忽视其生存的"物境",仅移植其"语境",用其"形"、舍其"真",使得制度移植结果并不理想。总结近代经验,由此带来的现代启示是应当注重股份制所需要配套制度建设与人文环境培养,具体包括注重法律的体系化建设、法规体系的统一性、国家监管与市场机制的调和,并营造市场所需要的人文环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峰  
从古代中国的灿烂辉煌、东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大分流”、近代中国的饱受磨难到开放型经济大国,历史发展规律表明,开放包容、文明互鉴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掀起以大规模对华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去中国化”、重新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手段的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为此,中国从拓宽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制度型开放、倡导新型全球化、促进国内外双循环联动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不断增强国家内生增长能力为基础,更加重视国内制度建设、更加强调国内外资源整合,在内外兼修中走向富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意味着中国将拉开新一轮金融业开放的序幕。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内容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开放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即对境外机构从事银行、证券、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张志  
在目前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和坏的经济学说,而重农学派则被尊崇为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但本文从国家富强的基础、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对原始文献、经典著作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讨论,论证了重商主义是一种关于国富国穷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政治经济学最早的鼻祖,而重农学派则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是一种导致国家衰败的经济学说。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智能工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对于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张志  
在目前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和坏的经济学说,而重农学派则被尊崇为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但本文从国家富强的基础、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对原始文献、经典著作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讨论,论证了重商主义是一种关于国富国穷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政治经济学最早的鼻祖,而重农学派则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是一种导致国家衰败的经济学说。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智能工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对于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可云  
中美贸易战实质上是一场国运之争,中央、地方与企业共同推动建立国家区域企业三位一体有为的自主创新体系,是理性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冲击与挑战的必然选择:国家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保证实现中国富强梦这一国家优先战略目标并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措施;区域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治疗穷堵老区域病并促进不同类型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层面有为的自主创新,是企业获取长远利益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障。治疗"芯痛"还需要中央、地方与企业有所不为,避免陷入重复建设与政企不分等误区。理性选择自主创新方向必然要求中央、地方与企业三个层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审慎抉择并协调行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俊贤  
携手共进 走向未来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总经理张俊贤1995年是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CMIC)成立15周年.我谨代表CMIC向长期以来与我们友好合作的海内外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民间机构、制造厂商、贸易团体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1...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周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人依附于自然、人自立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论述人类与自然间关系的演化规律,并总结了教育、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出现的人们协同共享的端倪。第二部分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包括基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纳入生态价值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的全域发展,各个产业、城市乡村和中国世界的融合发展,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公平和效率的耦合发展。第三部分讨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理论上维护均衡和打破均衡的关系、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关系、需求和欲望的关系,制度上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政策上产权界定与产权流动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分配状况的关系、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立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情类似的大国,近些年在国家发展上,进行着龙象之争。本文对比中印两国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认为需要由"向西看",到"相互看"的镜头重新对焦。依据对印度农村的调查,展示了印度多元而不合一、如影随形的贫困、信仰即生活等印度社会特征。对比了中国多元且能合一、土地革命传统以及受限制的社会生活等基本差异。通过"三只手"的分析框架,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社会的"第三只手"甚至机体的不同组合,探寻龙象之争中"三只手的共同舞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立  
对印度的第三个印象,就是信仰即生活。在印度,宗教的偶像无处不在,偶像比真实事物更多。印度超过98%的人口都有各种各样的信仰,主要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等。据观察,他们的信仰,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