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4)
- 2023(8333)
- 2022(6971)
- 2021(6480)
- 2020(5339)
- 2019(12254)
- 2018(11904)
- 2017(22148)
- 2016(12187)
- 2015(13857)
- 2014(13511)
- 2013(13574)
- 2012(12755)
- 2011(11895)
- 2010(11662)
- 2009(11117)
- 2008(10986)
- 2007(9648)
- 2006(8630)
- 2005(8206)
- 学科
- 济(51602)
- 经济(51518)
- 管理(37415)
- 业(33274)
- 企(25754)
- 企业(25754)
- 方法(21206)
- 数学(19147)
- 数学方法(19040)
- 中国(16846)
- 农(15206)
- 制(14877)
- 财(14596)
- 贸(11935)
- 贸易(11928)
- 易(11780)
- 业经(11136)
- 学(10499)
- 体(10468)
- 银(9454)
- 银行(9442)
- 农业(9311)
- 环境(9254)
- 行(9125)
- 融(8806)
- 金融(8804)
- 体制(8797)
- 务(7925)
- 财务(7907)
- 财务管理(7886)
- 机构
- 大学(183889)
- 学院(180637)
- 济(85456)
- 经济(84093)
- 研究(72031)
- 管理(64657)
- 中国(56626)
- 理学(55163)
- 理学院(54534)
- 管理学(53858)
- 管理学院(53527)
- 科学(41648)
- 京(40381)
- 财(39493)
- 所(37481)
- 农(36515)
- 研究所(34126)
- 财经(31021)
- 中心(30681)
- 农业(29061)
- 经(28499)
- 经济学(28367)
- 业大(28044)
- 江(26187)
- 北京(25925)
- 经济学院(25432)
- 院(25391)
- 科学院(23280)
- 财经大学(23253)
- 范(21180)
- 基金
- 项目(120868)
- 科学(95865)
- 基金(91685)
- 研究(85938)
- 家(82863)
- 国家(82327)
- 科学基金(68397)
- 社会(58026)
- 社会科(55214)
- 社会科学(55205)
- 基金项目(47154)
- 自然(43145)
- 省(42488)
- 自然科(42118)
- 自然科学(42103)
- 自然科学基金(41380)
- 划(38105)
- 教育(38027)
- 资助(37619)
- 编号(31366)
- 部(29169)
- 重点(28542)
- 制(27607)
- 中国(26480)
- 国家社会(26434)
- 发(26250)
- 成果(26128)
- 创(25026)
- 教育部(24606)
- 创新(23894)
共检索到280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云 刘念洁 Hernandez Victor Manuel
本文回顾中印两国粮食生产与肥料利用历史,并以两国主要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耕作系统为例进行比较,明确各农业耕作系统主要特征,土壤限制因子等级与缺陷,主要肥料种类(N、P、K)的偏生产效率。论文表明中国的肥料生产能力大于印度,粮食作物肥料投入水平和单产水平均高于印度。坡地、侵蚀和土壤酸性是中印6个农业耕作系统土壤常见的限制因子,水涝是中国和印度的水稻生产系统(中国低地平原系统,印度水稻系统)重要的限制因子,盐碱化是中国和印度的小麦生产系统(中国温带混作,印度水稻—小麦系统)重要的限制因子。本文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两国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损失的影响提供基础,为中国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静 李晶瑜
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不仅推升了生产成本,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度量了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2006-2009年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分别为0.37、0.26和0.37;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化肥价格、财政支持、种植规模等是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雅婷 王学春 胡瑶 杨国涛 赵长坤 胡运高
【目的】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梓潼江流域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调查了秸秆不还田(BR)、秸秆覆盖还田(FR)、秸秆翻埋还田(MR)和秸秆堆沤还田(DR)4种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FR、MR和DR)的土壤全氮增加18.6~38.2 mg/kg,有效磷增加5.6~6.5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0.6~2.3 g/kg;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1.1~1.3)×10~3、(0.7~0.8)×10~3、(0.3~0.5)×10~3、(0.7~1.0)×10~(3 ) kg/hm~2。DR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FR和MR处理,同时产量略高于FR和MR处理。水稻、油菜和玉米均在DR条件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分别较FR和MR平均增加15.6%、27.2%、32.1%;小麦在FR和DR条件下取得的经济效益相近,平均较MR高26.7%。【结论】综合分析耕层土壤培肥效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堆沤还田更有利于梓潼江流域水稻、油菜和玉米田的培肥和粮食生产,覆盖还田和堆沤还田均有利于小麦田的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顺贵 成春彦 武之新
本文以我国耕地问题的现状为题,论述我国人口、耕地、粮食三者之间的尖锐矛盾,提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最大潜力在于开发中低产田土壤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核心是培肥地力。施肥是增强地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土壤肥力 中低产田 土壤改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凤羽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李菊梅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gha-1;其中高施肥量地区最大施肥量为300~375 kgha-1,平均达306.8 kgha-1;而施肥量225~300 kgha-1的县主要分布在中施肥量地区,平均达262.4 kgha-1;此外施肥量150~225 kgha-1的县则主要分布在低施肥量地区,平均为217.2 kgha-1。这3类施肥区通过施肥所能获得的单位面积粮食最高产量分别为6 0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解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四因素(规模、结构、强度、程度),结果表明:1978—2012年,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累积效果表现为强度效应最大,结构效应和程度效应其次,规模效应最小。其间,造成粮食增量的强度效应逐步减弱,程度效应由负转正并渐强;造成粮食减量的结构效应逐步加大,规模效应后期显著放大。1996—2008年,粮食生产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空间转移,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城镇密集,耕地利用结构变化与规模变化对粮食的减量效应更为明显,甚至有复种下调出现程度负效应,而耕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粮食的增量效应相对较小,内陆农区耕地利用效应...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利用效应 LMDI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聪
基于标准彭曼公式,利用CROPWAT软件测量了中国31个省区粮食作物的绿水、蓝水及灰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的耗水量、生态修复需水量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粮食作物对水资源的消耗数量和类型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南、山东等省份具有较高的水资源使用量,而浙江、福建等省份用于粮食生产的水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江苏、浙江等降雨量充沛的省份具有相对较高的绿水消耗比重,而陕西、甘肃等水资源稀缺省份具有较高的蓝水消耗比重;1998-2013年三种粮食作物的灰水足迹总量均在总体上呈现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宁 马骥
利用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种植户粮食种植的化肥利用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在粮食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显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冬小麦种植和夏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都存在省际差异和品种差异;户主是村干部时的化肥利用率比户主不是村干部时的化肥使用率要高;灌溉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化肥损失;土地条件对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提出:要提高粮食种植户的化肥利用率,需要增强农户化肥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加强科学和合理施用化肥的宣传。
关键词:
生产效率 化肥利用率 粮食生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消费 空间格局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当前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食物消费结构转变、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四大问题的困扰。加入 WTO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加及限制国内支持三方面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农业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 ,降低粮食自给率 ,可使我国粮食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对策 WTO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史常亮 郭焱 朱俊峰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获得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基于2004-2013年省级农成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对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化肥过量施用程度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造成化肥施用过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无论是小麦、水稻还是玉米均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玉米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平均达到50.74%;小麦和水稻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相对较轻,分别为27.26%和24.67%。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和上一年粮食价格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咨询与经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对化肥的过量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