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0)
2023(7004)
2022(5864)
2021(5764)
2020(4726)
2019(11080)
2018(10642)
2017(20534)
2016(11161)
2015(12569)
2014(12361)
2013(12235)
2012(11808)
2011(10834)
2010(10829)
2009(10174)
2008(9978)
2007(8703)
2006(7994)
2005(7395)
作者
(30041)
(25057)
(24968)
(24154)
(16207)
(11787)
(11293)
(9800)
(9613)
(9006)
(8719)
(8211)
(8151)
(8131)
(7981)
(7818)
(7466)
(7327)
(7129)
(7101)
(6267)
(6013)
(5945)
(5704)
(5683)
(5655)
(5425)
(5352)
(5106)
(5033)
学科
(49177)
经济(49132)
管理(29663)
(27505)
方法(20850)
(20659)
企业(20659)
数学(19396)
数学方法(19220)
中国(16924)
(14713)
(14653)
贸易(14646)
(14461)
(11687)
(10084)
(9839)
(8797)
银行(8794)
(8592)
业经(8537)
农业(8335)
(8131)
金融(8130)
及其(7805)
(7691)
环境(7253)
(7236)
政策(7136)
关系(7074)
机构
大学(157942)
学院(156524)
(80417)
经济(79145)
研究(61760)
管理(59236)
理学(50373)
中国(49914)
理学院(49848)
管理学(49300)
管理学院(48992)
(35973)
(33958)
科学(32354)
(30678)
财经(28093)
研究所(27621)
中心(27387)
经济学(26448)
(25954)
经济学院(23833)
(23685)
北京(22504)
(22399)
(21981)
财经大学(21021)
(19585)
师范(19471)
业大(18811)
科学院(18698)
基金
项目(99285)
科学(79949)
基金(75770)
研究(75491)
(65760)
国家(65296)
科学基金(55440)
社会(50966)
社会科(48574)
社会科学(48566)
基金项目(37893)
教育(34060)
(33782)
自然(33431)
资助(32793)
自然科(32696)
自然科学(32687)
自然科学基金(32166)
(30177)
编号(29153)
(24836)
成果(24831)
中国(23042)
国家社会(22596)
重点(22403)
(22166)
教育部(21729)
课题(20390)
人文(20330)
(20203)
期刊
(86264)
经济(86264)
研究(53993)
中国(31283)
(25056)
管理(22588)
(21721)
科学(20523)
学报(19576)
(19109)
金融(19109)
经济研究(15728)
大学(15518)
农业(15352)
教育(14693)
学学(14529)
财经(14342)
(14035)
国际(13087)
(12506)
技术(11962)
世界(11828)
问题(11648)
业经(11528)
理论(9517)
(9249)
实践(8333)
(8333)
价格(8161)
技术经济(8002)
共检索到249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寨  胡佳璇  邢丽玮  沈辰  迟亮  张晶  刘继芳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关注焦点。为研究不同大豆市场价格传导的差异,选取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大豆市场2014年1月—2021年5月的日度价格数据,采用小波模型与Copula函数对中国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关联程度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其中与巴西关联性最为显著;尾部价格联动效应存在差异,价格波动超过1个月,与阿根廷、美国分别对价格下降、上涨更敏感;中国与巴西、美国大豆市场价格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不同国家正/负向传导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国内油料生产,丰富进口来源,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施童  叶明华  
通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供求平衡的分析发现,国内供求的巨大缺口以及较低的关税水平是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通过敏感度测算发现,大豆进口量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且受到国内库存和全球大豆种植状况的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根据大豆贸易的定价公式,分析认为CBOT期货合约价格、离岸升贴水以及海运运费是造成大豆进口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策略在于提高整体议价能力、充分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国内相关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任育锋  李哲敏  
基于2014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中国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日度期货价格数据,构建二元时变Copula函数,运用MATLABR软件测度他们之间的市场整合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对阿根廷大豆进口量低于美国和巴西,但是中国大豆市场与阿根廷大豆市场的整合程度最高,两国大豆市场间合作效率较高。未来需要在做好大豆产业目标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大豆的进口,同时通过育种改良等科技支撑大豆产业发展,进而确保大豆产业安全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旭芸   贺梅英  
【目的】探究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逻辑关系,对于科学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内大豆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利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1)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大豆进口价格,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不同进口比重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从进口占比高的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而对来自进口占比低的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3)不同的粮食价格波动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在2007—2013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在2014—2021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平缓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结论】要继续完善进口多元化战略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同时应关注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不同国别和时期中的差异化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志燕  侯永志  
受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从地区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活力、要素空间流动、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观察分析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从更深层次上剖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惠琳  
"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马来西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和困境。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自主创新能力缺失,人力资源发展迟缓,腐败问题等掣肘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制约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也是马来西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佩  孙江明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馥   周琳  
在国内猪肉供应紧俏时,进口猪肉市场能够作为国内猪肉市场的有力补充,但大量进口猪肉会对国内猪肉价格造成一定冲击,量化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之间的猪肉价格传导性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度。采用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美国、欧盟和巴西猪肉价格数据,构建VAR模型,验证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猪肉价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中国猪肉价格对其自身的冲击持续时期显著高于欧美等国;从中国猪肉价格对国外猪肉价格的冲击效果看,中国猪肉价格会对巴西和欧盟猪肉价格产生正向冲击,且在滞后8期时,中国猪肉价格对欧盟和巴西猪肉价格冲击的方差分解贡献度分别为1.88%和4.85%;从国外猪肉市场对中国猪肉价格的传导效果看,巴西猪肉价格也会对中国猪肉价格产生正向冲击,在滞后8期时,巴西猪肉价格对中国猪肉价格冲击的方差分解贡献度为3.13%。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文慧  叶林祥  方超  
基于1998—2020年度和2015年1月—2021年6月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otterdam模型,从国内需求、进口价格、贸易形势等多角度剖析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美国降至第二位;巴西和除三大进口来源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地位不断加强,随中国大豆进口支出增加,对其进口增加较为明显;阿根廷贸易地位削弱,有被其他国家超越的趋势;贸易争端、不同进口来源国国内政策也对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影响。现阶段,美国与其他进口来源国均存在竞争关系,巴西与阿根廷则为互补关系,其他国家与阿根廷为互补关系,与巴西存在竞争关系。鉴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及其他影响进口需求因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大豆进口商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与因素,及时转变进口策略,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化风险,优化进口成本,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增加替代品进口,适度提高国内大豆供给、降低消费者需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海英  姜长云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日益升级,围绕大豆能否摆脱对美国进口依赖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基于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强劲增长的事实,探究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途径,发现短期内可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仅有乌克兰、加拿大和俄罗斯,拓展国外大豆进口来源需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增加国内大豆产量进而取代自美国大豆进口的难度很大。长期来看,潜在国扩大大豆种植的土地充足,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拓展大豆进口的运输条件通畅,但受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研究大豆贸易潜力、扩大海外农业投资、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季  马恒运  罗泽尔  
中国的扶贫问题和政策黄季马恒运罗泽尔一、研究背景中国自1979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贫困人口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全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陡降到1985年的9600万人,贫困人口净减少63%。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全国乡村总人口的32%,...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郑慧  
2014年的宏观经济增长仍将波澜不惊,但闪光点不会缺乏,那就是改革攻坚战的全面启动,这是中国可能继续向好、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根本选择。2013年以来受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外部经济复苏偏弱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回升形势,这对市场和投资行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钱荒"并不是金融风险的显性化,而反映了市场的急躁情绪。宏观调控思路、方式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