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67)
2023(17596)
2022(15305)
2021(14527)
2020(12057)
2019(27512)
2018(27052)
2017(51390)
2016(27937)
2015(31222)
2014(30832)
2013(30432)
2012(28067)
2011(25650)
2010(25648)
2009(23777)
2008(23082)
2007(20251)
2006(17735)
2005(15883)
作者
(79779)
(66521)
(65818)
(62816)
(42296)
(31843)
(30019)
(26027)
(25207)
(23665)
(22635)
(22521)
(21248)
(21144)
(20641)
(20534)
(19597)
(19341)
(19082)
(19028)
(16533)
(16381)
(15931)
(15193)
(14820)
(14819)
(14652)
(14380)
(13331)
(13048)
学科
(115373)
经济(115249)
管理(76881)
(70971)
(58659)
企业(58659)
方法(49370)
数学(41914)
数学方法(41424)
中国(32309)
(29588)
(27937)
贸易(27918)
(27073)
(26870)
(26042)
地方(25104)
业经(24369)
(21837)
理论(19494)
农业(19372)
(18097)
环境(17700)
(17587)
银行(17542)
(17536)
金融(17533)
(16824)
(16467)
技术(16428)
机构
大学(398973)
学院(395074)
(161398)
经济(158079)
管理(149459)
研究(140763)
理学(128815)
理学院(127282)
管理学(124994)
管理学院(124273)
中国(104143)
科学(86601)
(85737)
(72863)
(71186)
研究所(65074)
(63231)
中心(61524)
财经(58631)
(56981)
业大(56878)
(54963)
北京(54537)
师范(54504)
(53413)
(51273)
经济学(49407)
农业(49395)
(46623)
经济学院(44444)
基金
项目(267760)
科学(210506)
研究(196448)
基金(194923)
(171002)
国家(169635)
科学基金(144019)
社会(124391)
社会科(117811)
社会科学(117782)
基金项目(102385)
(101805)
自然(92660)
自然科(90442)
自然科学(90417)
教育(90001)
自然科学基金(88764)
(87303)
资助(80259)
编号(79205)
成果(65812)
重点(60850)
(59789)
(57700)
课题(55361)
(55168)
国家社会(51755)
创新(51613)
教育部(51236)
科研(50880)
期刊
(177945)
经济(177945)
研究(121584)
中国(76213)
学报(65426)
科学(59773)
(57973)
管理(54690)
(54460)
大学(49257)
教育(47596)
学学(45943)
农业(40344)
(33574)
金融(33574)
技术(32175)
经济研究(29846)
财经(29514)
业经(27818)
(25413)
(24021)
问题(23996)
(21670)
图书(21537)
国际(21329)
(18925)
世界(18671)
科技(18401)
技术经济(18029)
理论(17723)
共检索到589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辉  罗晓斐  
"一带一路"共建的核心是经济,经济合作贸易先行。文章立足竞争与互补性的贸易治理分析框架,建立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的出口相似度、贸易结合度、G-L、B-L和RCA指数模型,深入剖析中国与中亚区域贸易合作状况。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出口在欧美市场互补性日渐增强,在俄罗斯则有竞争性加强趋向;两地贸易结合度正越发紧密,相互逐步成为对方越发重要的贸易对象,呈现出强互补的产业间贸易特征;中国优势产品以制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类目为主,中亚则是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两地强势产品种类未有重叠,贸易潜力较强,合作空间广阔。"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加强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区域具备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未来贸易合作有望不断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辉  罗晓斐  
一带一路共建的核心是经济,经济合作贸易先行。文章立足竞争与互补性的贸易治理分析框架,建立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的出口相似度、贸易结合度、G-L、B-L和RCA指数模型,深入剖析中国与中亚区域贸易合作状况。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出口在欧美市场互补性日渐增强,在俄罗斯则有竞争性加强趋向;两地贸易结合度正越发紧密,相互逐步成为对方越发重要的贸易对象,呈现出强互补的产业间贸易特征;中国优势产品以制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类目为主,中亚则是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两地强势产品种类未有重叠,贸易潜力较强,合作空间广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颖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梦薇  万月  孙铭壕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近年来贸易摩擦成为困扰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利因素,是当前学术研究的新议题。本文创造性地将贸易摩擦引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在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摩擦呈现的特点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中规划与实践调整的方向,以期在增进合作的同时达到缓和及消除贸易摩擦的目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亮  黄德林  段梦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设定了按时间分步、商品优先序甄选的逐渐消减关税的政策,分析了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对各国宏观经济与农业部门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各项政策下,中国GDP累积存量会减少,但其对整体经济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同时,此政策能够促进中亚各国GDP的增加,减少各国通货膨胀率,稳定参与国物价,增进中亚5国人民福利,促使良好、安定的社会局面形成。在水果蔬菜和肉制品方面中国具有优势,需加大投入,以促进与中亚5国间农业贸易,获得更多利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田原  张滔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经贸合作获得快速发展,与中亚各国关系不断向好。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内部政策及地区安全等影响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因素仍然存在。展望未来,我国与中亚各国在优势领域的合作将持续深化,共赢领域合作将不断加强,新兴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建议通过完善经济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深化投资经贸合作等举措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珺鑫  
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的背景下,中国与南亚之间的国际贸易合作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中跨境自贸区应成为两区域贸易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中国对南亚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特征,从而确立中国在南亚建立跨境自贸区的基本路径:先通过投资环境评价分析筛选出具有区位优势的投资国;再通过显性比较指数优势分析,确定与目标国跨境自贸区的产品贸易合作类别和资金投入;最后通过跨境供应链竞争力耦合模型,进行供应链竞争力的综合分析。进而对我国在南亚建立跨境自贸区提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推动国际供应链一体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峙澄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及逆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贸易组织和贸易模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阐述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该治理机制发生变动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助力与阻力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推进全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宣昌勇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新一轮对外开放空间的同时,也为区域协调发展、国内价值链构建提供了新思路,而省际贸易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2008—2016年中国省际贸易流量进行了测算,总结了省际贸易的演变特征,分析了省际贸易的空间流向趋势,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省际贸易流向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省际贸易额与GDP以及国际贸易额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扩大,省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国际贸易顺差逐步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散,后者在出现国际贸易顺差或逆差缩小的同时,省际贸易逆差范围则在扩大;(3)区域内贸易是省际贸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除了"长三角"地区,其他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均在上升;沿海地区之间的贸易比重基本都在降低,流向中西部地区的贸易以上升为主,流向东北地区的贸易在下降;(4)省际贸易流向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内空间布局相一致,从南北贸易主导转向南北贸易和东西贸易均衡发展。本文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省级贸易流向变化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许英明  邢李志  董现垒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正在释放更大的贸易通道潜能。目前,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开行,正在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迈进。但看似畅通的中欧班列贸易通道,速度上却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现实,并且"拥堵"状况成为常态。中欧班列贸易通道"通而不畅"既有换轨、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也有班列线路重复、地方竞争无序等原因,更有国际铁路运输规则不统一和通关制约等原因。新时期,需联合制定中欧班列运输规则,共同完善通道网络,提高贸易通道效率,整合开通城市和线路,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运贸一体促进贸易通道通畅,提升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琳娜  
贸易结构优化影响到贸易规模和合作深度。当前,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空前活跃,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同时各国贸易的高速增长也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迈进,其中贸易结构优化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向纵深度延展的重要支点。基于此,本文从中国贸易结构全方位优化问题出发,分析了贸易结构优化为"一带一路"合作带来的基础支撑作用;当贸易依赖度、贸易方式、贸易产品结构、合作模式发生改变时,应以结构互补促进沿线国家在诸多领域合作共赢,以贸易合作模式创新提升"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贸易交往中所存在的市场集中度偏高、贸易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表明贸易结构优化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合作理念、全面参与、全面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开辟贸易结构优化新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更好合作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军  李洁玲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状况,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出口数据,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混合的O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砖国家机场设施质量每提高1%,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将增长0.975%;平均关税水平每降低1%,出口贸易将增长约0.039%,中国"一带一路"实施可以大幅提升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潜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军  李洁玲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状况,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出口数据,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混合的O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砖国家机场设施质量每提高1%,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将增长0.975%;平均关税水平每降低1%,出口贸易将增长约0.039%,中国"一带一路"实施可以大幅提升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潜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国富  
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