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7)
2023(8304)
2022(6907)
2021(6706)
2020(5409)
2019(12736)
2018(12125)
2017(23586)
2016(12428)
2015(13947)
2014(13532)
2013(13468)
2012(12925)
2011(12077)
2010(12031)
2009(11184)
2008(11022)
2007(9695)
2006(8942)
2005(8307)
作者
(32863)
(27477)
(27454)
(26416)
(17805)
(12949)
(12651)
(10691)
(10509)
(9900)
(9491)
(9065)
(8992)
(8886)
(8763)
(8593)
(8221)
(8050)
(7905)
(7651)
(7106)
(6586)
(6508)
(6286)
(6240)
(6122)
(5953)
(5829)
(5547)
(5455)
学科
(54752)
经济(54699)
管理(31020)
(29867)
方法(23073)
(23073)
贸易(23061)
(22525)
(21678)
企业(21678)
数学(20755)
数学方法(20574)
中国(18646)
(15815)
(12563)
(11132)
关系(10300)
(10202)
(10104)
农业(10088)
(10067)
银行(10066)
业经(10002)
(9822)
地方(9582)
(9526)
金融(9526)
出口(8133)
出口贸易(8133)
(8133)
机构
大学(177226)
学院(175714)
(91657)
经济(90275)
研究(68981)
管理(64871)
中国(55668)
理学(54814)
理学院(54242)
管理学(53654)
管理学院(53326)
(40437)
(37109)
科学(34631)
(33732)
财经(31657)
经济学(30387)
研究所(30360)
中心(30340)
(29137)
经济学院(27512)
(24913)
(24784)
北京(24447)
财经大学(23551)
(23337)
(22926)
师范(22814)
(21459)
科学院(20132)
基金
项目(110054)
科学(88441)
研究(85862)
基金(83258)
(71363)
国家(70842)
科学基金(60156)
社会(58186)
社会科(55508)
社会科学(55500)
基金项目(41479)
教育(38934)
(37675)
资助(35757)
自然(34873)
自然科(34087)
自然科学(34079)
自然科学基金(33532)
编号(33515)
(33224)
成果(28797)
(27414)
国家社会(25703)
中国(25591)
(24960)
重点(24909)
教育部(24387)
课题(23709)
人文(23008)
(22942)
期刊
(100687)
经济(100687)
研究(63288)
中国(35306)
(27811)
管理(24975)
(24134)
金融(24134)
(22126)
科学(21535)
学报(20362)
(20111)
经济研究(19545)
国际(19273)
教育(17837)
大学(16766)
财经(15952)
学学(15623)
农业(15507)
问题(14495)
世界(14340)
业经(14262)
(13956)
技术(13286)
(9418)
贸易(9418)
(9160)
技术经济(8534)
统计(8426)
(8373)
共检索到284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艳红  刘力臻  
贸易产品是影响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因素之一,不同产品特性对其影响也不相同。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将此影响归纳为产品同质性、异质性及替代性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关联,并据此形成相应的选择标准。基于选择标准测度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劣势并存,面临着三大困境,即买方谈判优势与进口产品同质性的困境;出口产品异质性优势与缺乏自有技术的困境;出口产品替代性优势与人民币竞争力不足的困境,从而不利于开辟经济主体自主选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路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通过跨境贸易的规模效应、产品技术含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充分的流动性、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使用的便利性等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使其在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中逐步成为区域贸易的主导货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倩  胡颖  
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从经济实力、贸易规模、汇率稳定性、金融市场深度、货币政策稳定性、国际结算货币使用惯性、对外贸易商品差异化程度、竞争力以及议价能力等方面,对人民币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结算中扩大使用的潜力和障碍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从宏观角度看,若要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职能,就必须面对人民币与美元的竞争;从微观角度看,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商品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可替代性强,中国的外贸企业难以在选择结算货币的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在企业选择计价结算货币时仍存在不利于人民币扩大使用的因素。中国应积极把握中亚国家"去美元化"的趋势,借助贸易支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支华  
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展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结算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促进贸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倩  
新疆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试点以来发展较快,其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最大。目前,业务发展中存在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匹配、人民币净流入、收支结构失衡突出、新疆企业在双边贸易中缺乏结算货币选择权等问题。对此,需从国家、地区及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探索"一带一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可行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东  王述芬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迅速发展,2013年全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2012年的2.94万亿元同比增长57%,反映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度飞速增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在逐年扩大,然而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却相对缓慢,人民币结算量与贸易量严重失衡。因此,在今后同中亚国家经贸往来中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这对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措   谭小芬  
基于2012—2019年省际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样本,本文研究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发挥贸易结算货币职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DID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双边货币互换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呈现非对称性,即对出口贸易本币结算影响显著,而对进口贸易本币结算的影响并不显著。构建人民币互换网络有助于缓解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跛足化”现象。机制分析表明,“外币融资可获得性”是双边货币互换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贸易开放度更高的省份、与中国贸易联系密切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高于中国的贸易伙伴,人民币互换网络对贸易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人民银行开展货币金融合作、强化人民币的贸易媒介职能以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收付差额是由于我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市场地位不够强,以及跨境套利操作自从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纯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一年多来,相关政策密集推出,结算额增长迅速,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制约未来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规模、人民币升值预期及资本项目开放等。必须在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扩大结算额,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货币竞争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严佳佳  黄煜鹏  何乐融  
次贷危机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长乏力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出影响结算货币选择的理论假说,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研究2012-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假说、交易成本假说、市场份额假说以及产品差异性假说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维持人民币内外币值稳定、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增强经济实力以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首文  
存在的问题主客观两种因素决定俄方不愿选择人民币计价结算。从主观上看,俄罗斯将对外经贸重心倾向西方,把增强与西方的往来作为重点。再加上近年来,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额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俄罗斯产生贸易保护主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莹  
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起航。本文在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与成本,并提出了构建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尽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和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琬琳   刘慧倩   王琳玉  
基于2011—2020年的省际数据,构建并测算了中国的数字生态水平,考察了数字生态建设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生态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数字生态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促进作用长期存在,且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提高边际影响递减。此外,贸易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也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积极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充分发挥数字生态的赋能功能、助力数字时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越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中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丛  
本文在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作用和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构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防范分析框架和结构模式,提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晏玲菊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的前例,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然不高,甚至未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适应。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