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0)
- 2023(18680)
- 2022(15911)
- 2021(15114)
- 2020(12245)
- 2019(28216)
- 2018(27483)
- 2017(52310)
- 2016(28017)
- 2015(31463)
- 2014(30987)
- 2013(30253)
- 2012(27485)
- 2011(24753)
- 2010(24236)
- 2009(22187)
- 2008(21398)
- 2007(17956)
- 2006(15518)
- 2005(13497)
- 学科
- 济(115082)
- 经济(114967)
- 管理(78297)
- 业(72431)
- 企(59467)
- 企业(59467)
- 方法(52751)
- 数学(46052)
- 数学方法(45446)
- 中国(31836)
- 农(30433)
- 贸(28085)
- 贸易(28072)
- 易(27297)
- 财(26769)
- 业经(25033)
- 地方(24246)
- 学(21861)
- 农业(20136)
- 制(19679)
- 环境(18291)
- 理论(17892)
- 和(17533)
- 融(16737)
- 金融(16733)
- 技术(16691)
- 务(16660)
- 银(16597)
- 财务(16578)
- 银行(16560)
- 机构
- 大学(389447)
- 学院(388205)
- 济(162275)
- 经济(159156)
- 管理(154004)
- 理学(134738)
- 理学院(133281)
- 研究(131471)
- 管理学(130987)
- 管理学院(130285)
- 中国(97784)
- 京(81594)
- 科学(78964)
- 财(70101)
- 所(63268)
- 中心(58942)
- 研究所(58172)
- 财经(57643)
- 农(56904)
- 业大(55175)
- 经(52828)
- 江(52541)
- 范(51701)
- 北京(51352)
- 师范(51288)
- 经济学(49859)
- 院(48928)
- 经济学院(45141)
- 农业(44384)
- 财经大学(43296)
- 基金
- 项目(274499)
- 科学(217586)
- 研究(203430)
- 基金(201049)
- 家(174748)
- 国家(173342)
- 科学基金(149587)
- 社会(130587)
- 社会科(123806)
- 社会科学(123775)
- 基金项目(105910)
- 省(104652)
- 自然(95442)
- 教育(93499)
- 自然科(93239)
- 自然科学(93217)
- 自然科学基金(91528)
- 划(88775)
- 编号(82556)
- 资助(82156)
- 成果(66245)
- 重点(61594)
- 部(61444)
- 发(59123)
- 创(57205)
- 课题(56397)
- 国家社会(54689)
- 创新(53441)
- 教育部(53293)
- 科研(52175)
- 期刊
- 济(168246)
- 经济(168246)
- 研究(113002)
- 中国(68431)
- 学报(58129)
- 管理(54985)
- 科学(54771)
- 农(51882)
- 财(51104)
- 大学(45449)
- 教育(42892)
- 学学(42778)
- 农业(36949)
- 技术(33464)
- 融(30207)
- 金融(30207)
- 经济研究(28935)
- 业经(27616)
- 财经(27113)
- 经(23318)
- 问题(22750)
- 贸(22684)
- 国际(19949)
- 业(19058)
- 图书(18478)
- 科技(18006)
- 技术经济(17797)
- 世界(17737)
- 版(17594)
- 资源(17402)
共检索到55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在他国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惠芳 洪晨翔
制度质量作为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可能导致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不对称影响。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构建动态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指标,论证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就提升3.65%。机制检验表明,出口国的制度质量是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作用机制,但该机制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该机制无法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水平深度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钟楹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发展低谷;而以新一代区域贸易协定为特征的区域化则一再提速,进入发展快轨。此次区域化潮流与以往区域化运动有明显差异,并被广泛视为制定下一代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途径,从而对当前以多边贸易体系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治理模式构成挑战。然而区域化模式的全球贸易治理存在内生缺陷。要实现有效的全球贸易治理,必须要以两者互补性竞争关系为基础,搭建多边为核心、区域化为补充的治理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在深挖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内涵、梳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指标,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研究范围置于RCEP框架下,采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质量。根据测算结果,从覆盖力指标和法律约束力指标两个维度,按照总体、区域、国家、条款进行分类,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归纳出东亚区域经济体深度一体化特征,为推进RCEP框架下的东亚区域各经济体间的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供有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协定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建国 谭利利
本文采用中国与21个贸易协定成员国SITC3位码进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参加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促进效果并不相同,其中,贸易协定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资源型产品、低技术产品贸易,但是对中技术产品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与现有的区域协定成员国缔结的贸易协定不利于中国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增长,文章的结果表明,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域合作伙伴既可以促进双边的贸易联系,又可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是未来中国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创造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莲 邢丽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原产地规则是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区域贸易与经济发展,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会更契合行业结构性特点且具有更灵活与便利的制度规则。FTA原产地规则也会对南-南型FTA的中间品贸易产生约束效应,并增加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因此,针对FTA原产地规则这种"双向"的经济影响,我国应合理确定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深入分析其政治经济影响因素并在制度选择时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和成本降低,从而尽可能保障我国在区域贸易合作中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莲 邢丽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原产地规则是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区域贸易与经济发展,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会更契合行业结构性特点且具有更灵活与便利的制度规则。FTA原产地规则也会对南-南型FTA的中间品贸易产生约束效应,并增加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因此,针对FTA原产地规则这种"双向"的经济影响,我国应合理确定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深入分析其政治经济影响因素并在制度选择时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和成本降低,从而尽可能保障我国在区域贸易合作中的合理利益。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夏玮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制定是中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治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仍缺乏一套一以贯之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方案。本文从“社会经济”“利益团体”“国际政治”三个维度对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制定背后的逻辑进行分析。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了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基本立场,利益团体因素体现了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战略重点,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了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章节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知识产权 超“TRIPS”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涛
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分析(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预测全球贸易状况依旧不断恶化,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认为,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以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彭德雷
由于多哈谈判受阻,美欧等主导的TISA谈判正密集进行。尽管TISA谈判所倡导的新模式、新规则和新框架对中国而言,无疑都是一次挑战,但中国加入TISA谈判具有现实需求,具备制度土壤和外部条件。尤其是TISA谈判在互联网、数字经济领域着手新规则的制定,反映未来趋势,必须引起重视,中国当务之急是争取中后期融入到谈判中。同时,不排除中国最终被拒之TISA谈判的大门之外,为此中国还应借助WTO多边平台,要求TISA谈判方遵循透明度和包容性原则、公开谈判信息;并强化自身的自贸区战略安排。
关键词: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 服务贸易 数字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丽 余川
本文以三国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考察差异化收入水平和生产率条件下区域贸易协定对FDI流向和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数情况下,FDI会从区外向区内流动,更多流向区内高收入成员国。(2)当区域自由化程度越高,区内外国家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或区外国家收入水平越高时,有越多的FDI从区外流向区内;当区域自由化程度越高,区内外国家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或区内国家收入水平差异越大时,FDI的区内流量越大。基于此,本文指出:为了获取更多的国际生产资本,各国都应积极主动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发展深度一体化的区域贸易协定;区内落后国家应高度关注成立区域贸易协定后的利益分配,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改善区内落后国家...
关键词:
自由资本模型 区域贸易协定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跃刚 王紫琪
深化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破解多边贸易体制的内在治理结构失衡局面、推动多重利益诉求下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00—2020年OECD-ICIO数据库、TiVA数据库、DESTA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并探究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效应与韧性提升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能够通过“贸易成本节约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效应”重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第二,在发展程度相近、同一大洲的缔约双方中,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构阶段为中期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效果更为显著;第三,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不仅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再分配,且促进了地理分工格局的再分布,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向区域化演进;第四,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在重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过程中能够兼顾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本文不仅有效补充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理论研究,且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了政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