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4)
- 2023(8204)
- 2022(7162)
- 2021(6863)
- 2020(6030)
- 2019(14531)
- 2018(14279)
- 2017(27810)
- 2016(14975)
- 2015(17534)
- 2014(17713)
- 2013(18064)
- 2012(17084)
- 2011(15719)
- 2010(15863)
- 2009(14837)
- 2008(14987)
- 2007(13417)
- 2006(11524)
- 2005(10454)
- 学科
- 济(73977)
- 经济(73915)
- 业(41234)
- 管理(41092)
- 方法(35676)
- 企(33046)
- 企业(33046)
- 数学(31892)
- 数学方法(31700)
- 中国(20559)
- 农(18110)
- 贸(16832)
- 贸易(16826)
- 易(16390)
- 财(16205)
- 制(13518)
- 学(13374)
- 业经(13119)
- 地方(12092)
- 农业(11711)
- 银(10769)
- 银行(10743)
- 和(10737)
- 行(10318)
- 融(10315)
- 金融(10313)
- 体(9998)
- 关系(9850)
- 环境(9499)
- 务(9330)
- 机构
- 大学(230937)
- 学院(226740)
- 济(105312)
- 经济(103457)
- 管理(86767)
- 研究(82828)
- 理学(74970)
- 理学院(74100)
- 管理学(73019)
- 管理学院(72599)
- 中国(63192)
- 京(48921)
- 科学(48156)
- 财(45093)
- 所(42590)
- 农(38938)
- 研究所(38891)
- 中心(36766)
- 财经(36690)
- 经济学(33925)
- 经(33531)
- 业大(32536)
- 江(32146)
- 北京(31501)
- 农业(30752)
- 经济学院(30740)
- 院(28987)
- 范(28919)
- 师范(28683)
- 财经大学(27269)
- 基金
- 项目(147463)
- 科学(116550)
- 基金(109852)
- 研究(107064)
- 家(95864)
- 国家(95152)
- 科学基金(80529)
- 社会(69947)
- 社会科(66399)
- 社会科学(66380)
- 基金项目(57717)
- 省(53987)
- 自然(50875)
- 自然科(49745)
- 自然科学(49727)
- 教育(49305)
- 自然科学基金(48912)
- 划(46836)
- 资助(46145)
- 编号(41934)
- 部(35103)
- 成果(34934)
- 重点(33456)
- 发(31851)
- 教育部(30228)
- 创(30166)
- 国家社会(29918)
- 中国(29532)
- 课题(28922)
- 科研(28529)
- 期刊
- 济(111722)
- 经济(111722)
- 研究(67669)
- 中国(42659)
- 学报(35053)
- 农(34947)
- 财(34095)
- 科学(33311)
- 管理(30055)
- 大学(26269)
- 学学(24689)
- 农业(23617)
- 融(20373)
- 金融(20373)
- 教育(20314)
- 经济研究(19027)
- 财经(18822)
- 技术(18561)
- 经(16277)
- 业经(16161)
- 贸(15729)
- 问题(15711)
- 国际(14341)
- 业(13827)
- 世界(13657)
- 技术经济(12399)
- 统计(11543)
- 理论(10597)
- 版(10330)
- 商业(10202)
共检索到335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兰芬 林琳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从整体上来看,可以笼统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当前在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基本上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结构和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是,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细化方面分析,事实上,各国尚存在较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空间。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且指出了进行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竞争 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关键词:
东盟 中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芳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开始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领域的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增强发展经济和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目前,多层次、多领域的"10+3"东亚合作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在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燕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产业关系做出了细致的分析 ,指出其产业关系存在明显的竞争性 ,但是也有互补与合作的发展前景。因此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得双方更有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协调与合作 ,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关系 贸易结构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勇
东盟国家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区,同时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东盟国家,因此双方在天然橡胶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国家"2+7"合作框架的提出,使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与发展机遇,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天然橡胶原材料、合成橡胶、天然橡胶制品方面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最后提出应对竞争、深化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国家 天然橡胶 竞争 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林 李岳云
近年来,中国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加强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农产品和东盟相比较有无竞争优势,双方合作的潜力如何等问题都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计算了中国和东盟及其主要国家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以互补性为主。继而本文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整体上比较优势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加强与东盟在此类产品的经贸合作,以解决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约束。
关键词:
显示性比较优势 竞争 互补性 农业合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剑军
东盟各国在金融危机后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萎靡的背景下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东盟投资环境的改善、竞争力的提升使得其在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正加速赶超中国。同时,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正日趋成熟,随着东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双方竞争力水平的相对变化不仅对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和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青友
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在相互贸易以及对第三方贸易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反映了双方在产业传递和国际分工调整中的相似过程,说明我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出口贸易竞争将比较激烈。本文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本自由贸易区之外市场上的出口相对竞争优势。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庭翰 连晗羽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本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相似性指数高于产品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祚军 张宏杨
一、前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亚洲地缘政治风云变幻,面对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东盟国家抱团集力以小博大,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新格局的形成,各国外交政治经济互动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因素和经济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发掘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机制奠定基础,为下一步制定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宝丹
从行为运筹学角度入手,应用博弈理论对物流企业联盟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联盟不应该将管理重点放在如何维持联盟稳定性上,而应该将联盟内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动态平衡作为管理重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许苹
反映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主要指标有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与贸易相似度指数。对上述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和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双方贸易的竞争性远超过互补性。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贸易竞争力 贸易相似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蕊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投资伙伴以及主要援助国,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激烈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东盟贸易、投资和援助领域的竞争情况,并为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东盟 经济竞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林 宋海英 赵慧娥
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其要素密集度的特性与中国和东盟各主要国家现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相吻合,因而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业也因此存在高度的竞争性。在中国和东盟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应认真分析我国和东盟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及双边贸易的现状,以及我国和东盟在此行业的竞争关系,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纺织服装业 竞争 出口相似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