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6)
2023(18041)
2022(15443)
2021(14730)
2020(12220)
2019(28433)
2018(28223)
2017(53623)
2016(29151)
2015(33123)
2014(33140)
2013(32807)
2012(30431)
2011(27438)
2010(27421)
2009(25464)
2008(25159)
2007(22348)
2006(19873)
2005(17706)
作者
(82393)
(68863)
(68113)
(65024)
(44022)
(32879)
(31087)
(26866)
(26224)
(24727)
(23532)
(23382)
(22054)
(21845)
(21267)
(21024)
(20375)
(20166)
(19883)
(19648)
(17237)
(16764)
(16556)
(15641)
(15290)
(15265)
(15244)
(15236)
(13821)
(13446)
学科
(116969)
经济(116770)
管理(85772)
(76939)
(64095)
企业(64095)
方法(48255)
数学(41101)
数学方法(40549)
中国(34677)
(32306)
(30828)
业经(26386)
(26132)
(24445)
地方(24296)
(22612)
贸易(22596)
(21956)
农业(20932)
理论(19693)
(19032)
银行(18986)
(18833)
(18611)
(18448)
金融(18443)
环境(18310)
(18199)
(18153)
机构
大学(413378)
学院(408434)
(164810)
经济(161145)
管理(156864)
研究(142155)
理学(134520)
理学院(132911)
管理学(130585)
管理学院(129825)
中国(108469)
(89982)
科学(85447)
(78616)
(70830)
中心(64478)
研究所(63919)
(63740)
财经(61522)
(60965)
业大(58043)
北京(57573)
(56253)
(55882)
师范(55780)
(51970)
经济学(49901)
农业(49455)
(49123)
财经大学(45639)
基金
项目(272755)
科学(214452)
研究(203637)
基金(197660)
(171466)
国家(170033)
科学基金(145558)
社会(128340)
社会科(121332)
社会科学(121303)
基金项目(104168)
(103727)
教育(94014)
自然(92660)
自然科(90463)
自然科学(90443)
自然科学基金(88789)
(88081)
编号(83229)
资助(81109)
成果(70071)
(61312)
重点(61063)
课题(58056)
(57739)
(55943)
教育部(53006)
国家社会(52914)
(52344)
创新(52271)
期刊
(187559)
经济(187559)
研究(126843)
中国(88676)
学报(63826)
(60743)
管理(59555)
(59493)
科学(58825)
教育(53041)
大学(49262)
学学(45449)
农业(40933)
(37433)
金融(37433)
技术(36224)
财经(30539)
经济研究(29442)
业经(28903)
(26230)
问题(24446)
图书(24430)
(21690)
(20869)
理论(19407)
(19275)
技术经济(18933)
科技(18924)
世界(18609)
国际(18469)
共检索到62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平  李冬青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着眼于东盟,辐射南亚和周边国家。文章认为,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建立与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巨大,法律冲突协调不一,各国司法协助和行政协作的范围小、使用率低,使得建立区域性共同法律机制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程序很有必要。文章建议,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法制一体化进程、建立与健全双方法律冲突协调解决机制、风险防范法律保障机制和争端解决法律保障机制,这是巩固和扩大中国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红  石佑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机制旨在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设置路线图,固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这一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既需要处理好与现行多边、双边法律机制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国内法的支撑。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是一个多层级的、多主体参与的、国际法与国内法衔接、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相结合的网络化体系。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应努力在该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做出新的制度探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喜龄  陈万灵  
本文运用1995-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检验CAFTA的建设与升级发展必然使双边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及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从东盟的进口对中国经济虽短期影响不显著,但长期正面影响效果明显;而东盟对中国的进口和来自中国的投资,都将对东盟的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在“一带一路”和“升级版”背景下,中国应当抓住合作新机遇,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努力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喜龄  陈万灵  
本文运用1995-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检验CAFTA的建设与升级发展必然使双边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及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从东盟的进口对中国经济虽短期影响不显著,但长期正面影响效果明显;而东盟对中国的进口和来自中国的投资,都将对东盟的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在"一带一路"和"升级版"背景下,中国应当抓住合作新机遇,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努力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红梅  
基于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理论下,"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与协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外部性问题,文章提出构建政府间旅游品牌共享磋商机制、成立旅游品牌共享机制的现代化经济集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共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并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服务保障机制等策略,有利于提升区域性的旅游业竞争力,并推动我国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海涛  柯丽菲  
当前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合作获得迅速发展,合作政策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和通关制度不断改革创新,跨境电商与物流加速融合发展。但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合作仍然存在物流水平与跨境电商发展不平衡、各国跨境支付和结汇体系不健全以及各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较大等突出问题。为此,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亟须建立并创新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合作机制,诸如构建自由便利的贸易互通机制,建立完善便捷的物流合作机制,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创新海关关务一体化机制和金融服务建设机制,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陈芳婷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威  
文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探讨了投资主体之一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法律风险、投资保护问题及相应对策。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具体法律风险包括股东资格、股权投资及企业并购的限定,司法管辖和准据法的适用,用工管理,交易结算和纳税等方面。中国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为:政府制定及实施《对外投资促进法》,构建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直接投资产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指导投资国别方向,企业内部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企业实施本地化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子晴  康灿华  
中国—东盟航线的开通是践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东盟的贸易数据,运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对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结构关系、发展空间、优势互补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中国—东盟未来贸易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东盟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助推了双方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东盟航线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罗弦  
东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区域,地处重要的战略位置,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内部的一体化更是增加了其影响潜力。高等教育合作是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双方增信释疑,沟通政策,储备人才,拉动经济。依据"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双方高等教育合作需从扩大涉及面、完善参与结构、增加合作深度入手,同时加大语言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便利人才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日明  陈晨  
基于经济、能源以及政治三方面诉求的美国政府,在国内经济以及亚太经济格局重构的重压下,推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以期实现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倚重地区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变。该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部分,以及促使贸易便利化的软件部分来进行双向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略成果。通过中美两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均存在自身的战略优势与劣势,只有合理竞争,实现包容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与中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任红  张长征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法,比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会抑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低端环节进行投资存在被"替代"风险;东道国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仅在已承接较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存在,且第二产业的诱发力最强,中国企业进入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和较小的投资风险;"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为显著,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要素更具吸引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