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9)
- 2023(12102)
- 2022(10586)
- 2021(10272)
- 2020(8490)
- 2019(19971)
- 2018(19703)
- 2017(37899)
- 2016(20380)
- 2015(23346)
- 2014(23044)
- 2013(22895)
- 2012(21208)
- 2011(19154)
- 2010(18896)
- 2009(17231)
- 2008(16805)
- 2007(14233)
- 2006(12441)
- 2005(10985)
- 学科
- 济(83546)
- 经济(83438)
- 管理(55588)
- 业(53471)
- 企(43818)
- 企业(43818)
- 方法(39387)
- 数学(34406)
- 数学方法(34078)
- 中国(24259)
- 农(21467)
- 财(18982)
- 学(17709)
- 贸(17660)
- 贸易(17651)
- 业经(17258)
- 易(17256)
- 地方(14870)
- 制(14349)
- 农业(14158)
- 和(13622)
- 环境(12978)
- 理论(12615)
- 银(12465)
- 技术(12446)
- 银行(12428)
- 融(12424)
- 金融(12423)
- 行(11933)
- 划(11382)
- 机构
- 大学(294530)
- 学院(288098)
- 济(121761)
- 经济(119454)
- 管理(116161)
- 研究(101859)
- 理学(101140)
- 理学院(100020)
- 管理学(98511)
- 管理学院(97995)
- 中国(75494)
- 京(63519)
- 科学(61367)
- 财(52717)
- 所(50637)
- 研究所(46614)
- 中心(44676)
- 农(43481)
- 财经(43208)
- 业大(41640)
- 北京(40971)
- 经(39629)
- 江(38454)
- 范(38372)
- 师范(38052)
- 经济学(37211)
- 院(36795)
- 农业(34161)
- 经济学院(33603)
- 财经大学(32490)
- 基金
- 项目(201357)
- 科学(158641)
- 研究(148649)
- 基金(148216)
- 家(129863)
- 国家(128567)
- 科学基金(109498)
- 社会(94435)
- 社会科(89488)
- 社会科学(89463)
- 基金项目(78480)
- 省(74414)
- 自然(70344)
- 自然科(68702)
- 自然科学(68684)
- 自然科学基金(67467)
- 教育(67132)
- 划(64177)
- 资助(61511)
- 编号(59472)
- 成果(49012)
- 部(45975)
- 重点(44669)
- 发(42617)
- 创(41587)
- 课题(40441)
- 教育部(39635)
- 国家社会(39442)
- 创新(38854)
- 科研(38439)
- 期刊
- 济(127768)
- 经济(127768)
- 研究(88154)
- 中国(51605)
- 学报(45204)
- 科学(42798)
- 管理(41958)
- 农(39354)
- 财(37152)
- 大学(34305)
- 学学(32014)
- 教育(31158)
- 农业(28354)
- 技术(23167)
- 融(22590)
- 金融(22590)
- 经济研究(21204)
- 财经(20733)
- 业经(18644)
- 经(17717)
- 问题(16906)
- 图书(16436)
- 业(15530)
- 贸(15147)
- 世界(14686)
- 理论(14307)
- 科技(14109)
- 国际(13798)
- 技术经济(13724)
- 实践(12902)
共检索到417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青
中国与东盟的大多数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还较低,在外资立法原则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基础和出发点,如均强调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国际惯例及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等原则。但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投资开放程度不一,因此外资立法的原则也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立法进度和层次不一、市场开放程度和投资环境的稳定性不同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当求同存异,对相互间的外商投资法律进行协调和完善,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外资立法原则 比较研究 协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小玉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外资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探索双边外资法律制度各自的特点,探讨双边外资法律制度彼此协调的结合点及其对策,以期能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资合作领域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东盟国家 外资 法律环境 比较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陈银忠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中国 东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晓晨
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比较赵晓晨拥有约4亿人口的东盟国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的20年中,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6%。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除由于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笑丹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时期。与此同时,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市场上,中国也遭遇到了来自其他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尤其是亚洲出口国的强有力的竞争,其中东盟国家是中国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者。本文从出口结构的相似性、出口对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以及出口多元化三个方面,运用最流行的国际贸易分析工具,对中国和东盟三个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改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出口结构 比较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宏波
本文在归纳、整理以往多种产业内贸易衡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出较为全面、科学的产业内贸易评价体系,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主要5个国家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各种指标的测算,合理判断和比较了目前两地区服务业整体、部门间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并为今后如何加快该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提供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中国 东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史智宇
本文从两个方面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的出口相似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出口相似度 产业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蓝相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缺乏完整的税收协调法律框架与协调机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直接税税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税的异同,并提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直接税税收协调的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秀莲
根据服务贸易的特征,本文将服务贸易互补性分为产业间贸易互补性与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并依此改进了贸易互补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类型和互补水平,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服务贸易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不管是何种互补类型,其互补性都动态上升。从国家来看,中国与东盟发达国家在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产业间互补度最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互补度最高;与东盟新、老成员国互补度最高的都是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但涉及的服务部门不相同;从服务部门看,在保险、专有权与特许经营部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以产业间互补为主;在运输、旅游、金融等部门服务贸易以产业内互补为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兴红 杨泽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使研究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按照双方的经贸规模、贸易结构特点和相互投资水平,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分成三组,分别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贸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华艳 劳燕玲
构建适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对比与分析各国家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的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及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均明显高于东盟国家平均值;中国自身虽在土地可持续发展优势最大,但上升的空间与潜力巨大且漫长,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仅次于越南、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仅弱于新加坡;新加坡处于集约程度相对最高的第一等级,中国、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位处第二等级,缅甸、菲律宾、老挝、柬埔寨与马来西亚处在第三等级;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的土地可持续发展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比重均最大,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比重均较低且呈现不均衡态势;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中,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居于主体地位,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土地可持续发展不相伯仲;农业机械化先进程度对于土地投入能力与程度至关重要,"三废"排放、农药和化肥乱施滥用严重影响土地可持续发展,地均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的土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益大幅增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彬
东盟10国作为整体,与中国具有成员定位相似性、发展不均衡相似性、出口结构相似性、产业升级需求相似性,对双方的WTO争端解决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概况、案件类型、案件结果等进行实证性数据分析,可从事前、事中与事后各个层面得出有益的策略启示。此种研究路径有助于中国丰富其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手段和经验,维护发展中大国以及发展中国家阵营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
中国 东盟国家 WTO争端解决 共性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大量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岩 王丽
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别建立了两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东盟国家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消费能力、基础设施状况和劳动力成本6个因素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6个显著性重要因素,汇率、规避贸易壁垒因素和政治稳定度也产生一定影响,通货膨胀率影响并不显著,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导向型"和"资源寻求型",同时存在降低生产成本动机和规避贸易壁垒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