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6)
- 2023(11801)
- 2022(9839)
- 2021(9151)
- 2020(7803)
- 2019(18136)
- 2018(17348)
- 2017(33332)
- 2016(17821)
- 2015(20498)
- 2014(20469)
- 2013(20661)
- 2012(19488)
- 2011(17782)
- 2010(17968)
- 2009(17099)
- 2008(16279)
- 2007(14607)
- 2006(12673)
- 2005(11699)
- 学科
- 济(83857)
- 经济(83791)
- 管理(46465)
- 业(46344)
- 企(36131)
- 企业(36131)
- 方法(35779)
- 数学(32426)
- 数学方法(32197)
- 中国(29933)
- 融(27435)
- 金融(27433)
- 银(25409)
- 银行(25384)
- 行(24611)
- 农(21603)
- 财(20279)
- 地方(19641)
- 制(18069)
- 贸(18001)
- 贸易(17987)
- 易(17532)
- 业经(15944)
- 学(14981)
- 农业(14686)
- 务(12580)
- 财务(12554)
- 财务管理(12525)
- 体(12207)
- 企业财务(11920)
- 机构
- 大学(260839)
- 学院(258927)
- 济(119208)
- 经济(116929)
- 管理(95878)
- 研究(95166)
- 理学(82022)
- 理学院(81068)
- 管理学(79865)
- 管理学院(79381)
- 中国(79058)
- 京(55286)
- 科学(54920)
- 财(52920)
- 所(48235)
- 中心(45095)
- 研究所(43960)
- 农(43524)
- 财经(42520)
- 经济学(39177)
- 经(38749)
- 江(37518)
- 业大(35595)
- 经济学院(35547)
- 北京(35482)
- 农业(34206)
- 院(33742)
- 范(33311)
- 师范(33028)
- 财经大学(31702)
- 基金
- 项目(169913)
- 科学(134144)
- 研究(125811)
- 基金(125150)
- 家(108863)
- 国家(108042)
- 科学基金(91487)
- 社会(81945)
- 社会科(77894)
- 社会科学(77873)
- 基金项目(65406)
- 省(63838)
- 教育(56842)
- 自然(56254)
- 自然科(54931)
- 自然科学(54911)
- 划(54680)
- 自然科学基金(53976)
- 资助(51891)
- 编号(50148)
- 成果(41583)
- 部(39354)
- 重点(39154)
- 发(38501)
- 创(35495)
- 国家社会(35285)
- 课题(34773)
- 教育部(33767)
- 创新(33435)
- 中国(33285)
- 期刊
- 济(126643)
- 经济(126643)
- 研究(79542)
- 中国(51197)
- 财(40001)
- 农(39706)
- 融(38899)
- 金融(38899)
- 学报(38754)
- 科学(36356)
- 管理(32610)
- 大学(29185)
- 学学(27471)
- 农业(26295)
- 教育(24023)
- 经济研究(21591)
- 财经(21490)
- 技术(21084)
- 经(18572)
- 业经(18426)
- 问题(17217)
- 贸(16583)
- 国际(15639)
- 业(14738)
- 世界(14464)
- 技术经济(13187)
- 理论(12673)
- 统计(12645)
- 版(11543)
- 资源(11348)
共检索到394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文淑惠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关键词:
东盟 区域金融合作 最优货币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英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渐深入,与日本、韩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作为中国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国家赋予的使命,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主线,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试验场、面向东盟金融“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东盟国家金融“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先行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合作与发展 中国—东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建军 毛文莉 潘红玉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于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金融合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家寿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酝酿和提出,表明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走向全面合作的愿望。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也是区域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走向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也符合和平发展的主流。鉴于中国与东盟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决定其合作架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形式。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区域金融合作 东盟 汇率机制 货币合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涛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第一步。在东盟区域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诸多障碍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法律障碍;目前主要存在资本账户管制尚未取消、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存在数额限制、流通渠道不规范、外汇和税收政策的干扰、缺乏汇率协调机制以及人民币计价结算管制依然存在等法律障碍。应对的办法是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开放人民币开户限制;加强对人民币流出流入渠道的法律保障;建立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实现人民币从边境贸易向一般贸易转移并实行一般贸易结算退税政策;在东盟区域内构建人民币结算体系等;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丽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步骤、路径选择及如何推动区域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货币联盟的形成,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洲 东盟 区域金融合作 前景展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昱 田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使得该区域内金融合作落后于贸易合作的问题越发凸显。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周期是否同步决定区域金融合作是否可行。文章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依据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理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具有共同的随机发展趋势,短期内也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因而满足加深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条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君
东盟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合作区域,同时也是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据此,从金融业务合作规模、合作业务品类与合作机构数量等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与新机遇,并深入探讨双方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仍面临政策协调难度大、网络支付体系匹配度较差及金融交易安全问题突出等困境。继而基于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方向,从机制创新、支付方式创新、金融平台创新等五个方面,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汤伟 安丹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吕艳君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发展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的,而构成经济 合作网络骨架的是 20世纪 90年代后陆续形成的经济合作框架体系,国内对这一合作 框架鲜有详尽分析。对这一合作框架形成的背景、内容构成和重大意义进行思索,正 是探究东亚区域合作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模式不同的应有起点,具有继续观 察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合作框架 合作模式 区域合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该区域的金融合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探讨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私人部门的资本流动和货币当局之间的合作进行观察;然后具体探讨了如何看待今后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世界及区域的经济环境变化给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文章接着对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在推进金融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后是全文总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丁文丽
尝试从货币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市场合作和金融监管合作五大方面,运用事件赋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指数。研究发现:2018年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指数值为43. 71%,其中货币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监管合作较为领先,其他方面的合作较为滞后。今后,应进一步明确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合作的目标,变"危机推动型合作"为"自愿型合作",并不断加强和深化金融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开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局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经贸合作应当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中国—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迎来历史性机遇。推动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绿色金融国际话语权。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合作路径 中国—东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东盟已形成稳定的环保合作机制。一是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为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中国和东盟相继提出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建成国家层面的环保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环境政策对话。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并制定合作战略,此后,双方环保合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9年开始,中国和东盟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等政策,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合作路径 中国—东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聂勇 彭文文
自2000年《清迈协议》签订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中国-东盟金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近些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中国-东盟金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大的方面,即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内容和途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以及中国-东盟金融监管和金融政策。通过总结和厘清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研究成果和脉络,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供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金融 文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