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0)
- 2023(7041)
- 2022(5859)
- 2021(5645)
- 2020(4528)
- 2019(10160)
- 2018(9798)
- 2017(18154)
- 2016(9603)
- 2015(10987)
- 2014(10624)
- 2013(10639)
- 2012(10150)
- 2011(9503)
- 2010(9350)
- 2009(8420)
- 2008(8112)
- 2007(7075)
- 2006(6155)
- 2005(5759)
- 学科
- 济(48525)
- 经济(48496)
- 管理(21418)
- 业(19103)
- 方法(17276)
- 中国(16310)
- 数学(15964)
- 数学方法(15877)
- 企(12965)
- 企业(12965)
- 农(12187)
- 地方(11744)
- 贸(11576)
- 贸易(11570)
- 易(11290)
- 制(8253)
- 业经(8142)
- 农业(8015)
- 关系(7838)
- 学(7716)
- 环境(7602)
- 地方经济(7576)
- 融(7104)
- 金融(7103)
- 银(6942)
- 银行(6935)
- 财(6917)
- 行(6835)
- 体(6819)
- 发(6700)
- 机构
- 大学(139530)
- 学院(139030)
- 济(67266)
- 经济(66185)
- 研究(57583)
- 管理(49173)
- 中国(43718)
- 理学(42111)
- 理学院(41535)
- 管理学(41027)
- 管理学院(40754)
- 科学(32766)
- 京(30655)
- 所(29298)
- 研究所(27018)
- 财(26328)
- 中心(24669)
- 农(22461)
- 经济学(22120)
- 财经(21535)
- 院(20905)
- 北京(20075)
- 经济学院(19961)
- 经(19936)
- 范(19740)
- 师范(19606)
- 江(18882)
- 科学院(18334)
- 业大(18003)
- 农业(17518)
- 基金
- 项目(95298)
- 科学(76176)
- 研究(71873)
- 基金(70538)
- 家(62513)
- 国家(62068)
- 科学基金(51973)
- 社会(47874)
- 社会科(45466)
- 社会科学(45460)
- 基金项目(36489)
- 省(34356)
- 教育(32494)
- 自然(31090)
- 划(30441)
- 自然科(30367)
- 自然科学(30358)
- 自然科学基金(29844)
- 资助(28873)
- 编号(27877)
- 成果(22879)
- 发(22792)
- 部(22742)
- 重点(22402)
- 中国(21726)
- 国家社会(21340)
- 课题(20197)
- 创(19715)
- 教育部(19412)
- 发展(19068)
共检索到211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平
全球化和地区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地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将是地区化的最终结果。在东亚,地区主义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与发展,正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典范。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常博琛 邓启明
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南线核心地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主要就近年来中国对南亚直接投资及其双向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与梳理,归纳、总结了其主要特点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对南亚的直接投资与双向贸易已取得较大进展,前景看好;未来应进一步展现诚意、互相释放善意,努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与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将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分好,实现区域经济深度整合和更大更快更好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丽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步骤、路径选择及如何推动区域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货币联盟的形成,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洲 东盟 区域金融合作 前景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波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远
过去的15年,中国与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最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的历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必须认真解决。文章着重分析了双方合作的潜力以及实现共赢的空间,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贸合作 前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古惠冬
一、东盟经济圈合作的简要历程及主要成果 1.东盟的成长历程。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丽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正在展开,这种合作除了基于双边的全方位、多层次经贸合作格局外,还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文章对中国———东盟开展区域合作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开展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四条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 东盟区域合作 经贸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合作 中国 日本 东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淡化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呈现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跨国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域,如何在该区域内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从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制度保障、创新网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设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晓静 庄芮
2013年7月15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泰国正大集团、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主办,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召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朝翰 韩丹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正求 潘永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框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的扩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双边贸易必将因此获得很大的增长空间。基于更好地应对双边贸易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考虑,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对双边贸易的前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中国-东盟框架 贸易 贸易增长 前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宾
一、构建中国—东盟反洗钱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成员国的法制健全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都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在吸引投资、扩大进出口,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万田
从地理概念上来讲,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以及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ID)统计,东北亚土地面积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以上,人口年平均增长0.66%,2001年中、日、韩、蒙四国GDP总和接近60000亿美元,平均发展速度为2.83%,各国资本形成平均约占本国GDP的30%(朝鲜数据缺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邱昌情
东盟环境合作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治理形式。当前东盟治理进程中的环境区域合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环境合作议题向多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但未来东盟环境区域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艰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APEC和"东盟10+3"合作模式在东盟环境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进展,探讨环境区域合作模式在东盟治理进程中的发展及未来前景。
关键词:
东盟 治理 环境区域合作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