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7)
- 2023(13514)
- 2022(11665)
- 2021(11000)
- 2020(9220)
- 2019(21560)
- 2018(21172)
- 2017(41297)
- 2016(21986)
- 2015(24841)
- 2014(24479)
- 2013(24709)
- 2012(22809)
- 2011(20798)
- 2010(20450)
- 2009(18709)
- 2008(18146)
- 2007(15504)
- 2006(13539)
- 2005(11889)
- 学科
- 济(98358)
- 经济(98259)
- 管理(60829)
- 业(58999)
- 企(48080)
- 企业(48080)
- 方法(47140)
- 数学(41213)
- 数学方法(40899)
- 贸(26257)
- 贸易(26244)
- 中国(26126)
- 易(25475)
- 农(24413)
- 财(21490)
- 业经(20855)
- 地方(19473)
- 学(17824)
- 农业(16110)
- 制(15626)
- 技术(14626)
- 环境(14339)
- 和(14312)
- 理论(13902)
- 产业(13713)
- 融(13267)
- 金融(13266)
- 务(13261)
- 财务(13202)
- 财务管理(13177)
- 机构
- 大学(317887)
- 学院(314354)
- 济(139564)
- 经济(137146)
- 管理(127369)
- 理学(111283)
- 理学院(110150)
- 管理学(108630)
- 研究(108096)
- 管理学院(108088)
- 中国(79970)
- 京(67294)
- 科学(63057)
- 财(59177)
- 所(52716)
- 财经(48904)
- 研究所(48253)
- 中心(47289)
- 农(45622)
- 经(44759)
- 业大(44143)
- 经济学(43441)
- 北京(42949)
- 江(42319)
- 范(39823)
- 师范(39526)
- 经济学院(39498)
- 院(39412)
- 财经大学(36616)
- 农业(35816)
- 基金
- 项目(217631)
- 科学(172381)
- 研究(161541)
- 基金(160638)
- 家(138947)
- 国家(137905)
- 科学基金(118859)
- 社会(104415)
- 社会科(99297)
- 社会科学(99275)
- 基金项目(84968)
- 省(81487)
- 自然(75397)
- 自然科(73647)
- 自然科学(73631)
- 教育(72497)
- 自然科学基金(72355)
- 划(68916)
- 资助(66958)
- 编号(64410)
- 成果(51922)
- 部(49621)
- 重点(48164)
- 发(46979)
- 创(45261)
- 国家社会(43896)
- 课题(43684)
- 教育部(43139)
- 创新(42259)
- 人文(42172)
- 期刊
- 济(144667)
- 经济(144667)
- 研究(95393)
- 中国(53594)
- 管理(45891)
- 学报(45650)
- 科学(43613)
- 财(41468)
- 农(40712)
- 大学(35231)
- 学学(33123)
- 教育(30052)
- 农业(29193)
- 技术(25570)
- 经济研究(25503)
- 融(25124)
- 金融(25124)
- 财经(23631)
- 业经(22661)
- 贸(21309)
- 经(20280)
- 问题(20207)
- 国际(18151)
- 业(15869)
- 世界(15855)
- 技术经济(15771)
- 图书(15473)
- 理论(15158)
- 科技(14564)
- 商业(14533)
共检索到452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五国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资树荣 曾伟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培煜 高晓琴
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研究直接投资、地理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制定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以中国与欧盟、东盟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对比样本,选取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欧盟、东盟部分国家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蓝庆新 郑云溪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王新哲
中国与东盟矿物产品贸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特征,有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双边产业内贸易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规模差异、经济开放度差异,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矿业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发挥政府在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矿业的投资,以产业投资促贸易发展;三是正确处理竞争,更大程度发挥互补;四是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利用率。
关键词:
矿物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大量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高技术产品 产业内贸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高技术产品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江奕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在2003~2012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些产业内贸易指数工具的测算(如G-L指数、Brti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总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量主要是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拉动的。同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取长补短、深化农产品加工、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测算了19922015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呈现先降后增态势,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从产品类别来看,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贸易;从国别来看,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与中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经济规模差异以及贸易距离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FDI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东盟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慧儒 杜涛
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准确把握中美两国贸易类型、贸易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指数法对中美两国的贸易类型进行测算发现:SITC0、SITC2、SITC5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低于美国且产业内贸易表现不明显,而SITC3、SITC6、SITC7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高于美国且表现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指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