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
- 2023(1480)
- 2022(1283)
- 2021(1264)
- 2020(1049)
- 2019(2389)
- 2018(2423)
- 2017(4724)
- 2016(2340)
- 2015(2840)
- 2014(2525)
- 2013(2675)
- 2012(2449)
- 2011(2309)
- 2010(2140)
- 2009(1972)
- 2008(1809)
- 2007(1398)
- 2006(1224)
- 2005(1061)
- 学科
- 济(12271)
- 经济(12263)
- 方法(6272)
- 数学(6013)
- 数学方法(6003)
- 管理(5868)
- 业(5357)
- 企(4069)
- 企业(4069)
- 中国(3877)
- 贸(3664)
- 贸易(3662)
- 易(3637)
- 关系(2493)
- 农(2357)
- 出(2153)
- 制(2106)
- 环境(2083)
- 技术(2007)
- 财(1895)
- 出口(1786)
- 出口贸易(1786)
- 口(1786)
- 业经(1684)
- 体(1654)
- 银(1613)
- 银行(1613)
- 行(1584)
- 对外(1557)
- 经济关系(1548)
- 机构
- 大学(35323)
- 学院(33888)
- 济(19486)
- 经济(19338)
- 管理(13181)
- 研究(13110)
- 理学(11589)
- 理学院(11478)
- 管理学(11408)
- 管理学院(11345)
- 中国(9830)
- 财(7654)
- 京(7332)
- 经济学(7165)
- 经济学院(6545)
- 财经(6518)
- 科学(6441)
- 经(6120)
- 所(6049)
- 研究所(5585)
- 中心(5361)
- 财经大学(5025)
- 北京(4756)
- 院(4697)
- 商学(4111)
- 商学院(4071)
- 贸(3974)
- 科学院(3973)
- 研究中心(3952)
- 农(3870)
共检索到46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邝国良 崔丽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技术合作的形式,政府和企业层次上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政府和企业在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 东盟国家 技术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月季 胡晨 李佳莲
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越来越紧密,新阶段迫切需要对双方合作模式与经验进行总结。本文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动机、历程与现状,从双方合作的主导力量视角归纳双边技术合作过程中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农业技术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即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尚不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平衡、科研单位参与度不够等。由此,提出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应创新和完善农业技术合作服务平台、突出农业企业的主体地位、夯实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为付 谢科进 吴进红
以“10 +1”模式为具体内容的“10 +3”机制虽然不是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 ,但其运行方式对东亚的未来合作将产生重要影响。而“10 +3”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于中国、日本及东盟间和谐的关系 ,特别是中国与日本的关系。“10 +3”框架为中国与日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适应的环境 ,为中日间的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 ,东盟在区域合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将使以东盟为核心的“10 +3”机制在中日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向前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薇 陈磊
中国经济走出去,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政治、经济以及金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发展,在分析了对东盟投资的主要特征基础上,研究指出投资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整体投资力度偏弱、投资布局不均、投资层次偏低,融资渠道不畅,管理人才资源匮乏以及东道国政局不稳带来的政策风险等。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金融扶持、政府功能以及发展思路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东盟 投资战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侯振宇
中国—东盟合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经济领域。但更深层次的合作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有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推动深层次合作,双方要建立新的价值基础,要认识到合作对双方的相互价值,建立地区化的共同愿景。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合作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新华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能源合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应全面深化双方的友好关系、拓宽双方能源合作的领域、建立中国-东盟能源合作论坛、加强双方能源合作的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能源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玲丽 邓覃宇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潜力被激发,推动农业技术合作是国际农业合作深度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东盟国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东盟国家使用农业技术的来源以祖传技术为主,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推广技术为辅;在与中国农业技术合作方面,技术种类集中于农业机械、种子,合作模式以东盟国家企业主导为主。当前东盟国家对农业机械、种子、农产品加工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依然是东盟国家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农业技术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剑军
东盟各国在金融危机后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萎靡的背景下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东盟投资环境的改善、竞争力的提升使得其在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正加速赶超中国。同时,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正日趋成熟,随着东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双方竞争力水平的相对变化不仅对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和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宏恩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外资流入 面板数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姚云风
文章基于系统性文献梳理,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因素作用的理论假设,并运用SmartPLS 3.0软件和PLS-SEM模型,对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与东盟各国产能合作的具体路径。分析得出:文化距离、金融合作和政治关系对产能合作产生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汇率、经济不确定性通过其他四个因素间接影响产能合作;文化距离和政治关系除对产能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外,还分别通过金融合作对产能合作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根据产能合作的具体影响机制,促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进一步深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崇伯 陈慧
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税收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产能合作税收协调难度较大且存在诸多税收风险。本文对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税收协调的现状及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从构建税收协调平台、加强税收协定更新与谈签、加强税收协调的规则与制度建设、构建税收管理与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税收协调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更深入紧密产能合作提供助力支持和制度机制保障。
关键词:
东盟 产能合作 税收协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 陆潇原
针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程度不深,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需要从宏观上建立国家和省区,乃至学校同东盟国家政府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大前提。在微观上,从合作双方的利益机制到行动机制予以落实,以保证合作的深入和广泛推进。作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技能实训,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都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对口企业的参与。因此,组建中国-东盟企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跨国职教集团,才有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职教合作。在这样的集团化合作中,不仅需要建立起适应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宏观行动计划,更需要针对合作单位的互动共赢行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景敏
一、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一)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成为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纽带。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到近现代共同抗御外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日新月异,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更加牢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岑丽阳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政策机制,尽快完善广西、云南与东盟的海上、陆路和空中绿色通道,在交通运输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第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组织机制,由东盟十国和桂、滇、黔三省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第三,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际物流服务系统,把南宁、贵阳和昆明打造成中国面向东南...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区域物流 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