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4)
2023(8569)
2022(7164)
2021(6884)
2020(5703)
2019(13226)
2018(12868)
2017(25268)
2016(13106)
2015(14843)
2014(14518)
2013(14764)
2012(14025)
2011(12769)
2010(12792)
2009(12003)
2008(11825)
2007(10353)
2006(9408)
2005(8479)
作者
(35944)
(31010)
(30307)
(28968)
(19187)
(14779)
(13721)
(12071)
(11739)
(10698)
(10586)
(10130)
(9766)
(9732)
(9658)
(9242)
(8799)
(8794)
(8604)
(8469)
(7691)
(7535)
(7414)
(7046)
(6978)
(6879)
(6618)
(6542)
(6203)
(6125)
学科
(67134)
经济(67072)
(45439)
(40026)
农业(29910)
管理(26771)
方法(26636)
数学(24375)
数学方法(24278)
(23217)
贸易(23205)
(22682)
中国(20093)
(17842)
企业(17842)
业经(15735)
地方(12893)
(12502)
(11420)
(11249)
(10367)
(10029)
银行(10020)
农业经济(9959)
(9792)
金融(9791)
(9768)
关系(9612)
(9521)
发展(9414)
机构
学院(192112)
大学(189927)
(101564)
经济(100330)
研究(73450)
管理(72183)
理学(62498)
理学院(61924)
管理学(61250)
管理学院(60930)
中国(58820)
(49048)
(39980)
(39351)
科学(39109)
农业(37253)
(36592)
研究所(33158)
中心(32899)
经济学(32869)
财经(32141)
业大(31517)
经济学院(29931)
(29733)
(26769)
(25009)
北京(24954)
科学院(23946)
经济管理(23889)
财经大学(23586)
基金
项目(126339)
科学(100911)
基金(96035)
研究(95716)
(84413)
国家(83372)
科学基金(70048)
社会(66103)
社会科(62538)
社会科学(62526)
基金项目(49831)
(45738)
自然(41214)
教育(40844)
自然科(40261)
自然科学(40252)
自然科学基金(39577)
资助(39325)
(38072)
编号(37388)
(31020)
成果(29688)
国家社会(29469)
(29342)
(29331)
重点(28215)
中国(28092)
教育部(26634)
(26037)
人文(25874)
期刊
(114062)
经济(114062)
研究(61482)
(54036)
中国(38393)
农业(37027)
科学(28112)
学报(27983)
(26693)
管理(23077)
业经(23030)
大学(22881)
(22165)
金融(22165)
学学(22023)
经济研究(18813)
(18676)
(18130)
问题(17860)
世界(16939)
国际(16812)
财经(15900)
(13912)
技术(13752)
农业经济(13603)
农村(13568)
(13568)
教育(12021)
经济问题(11510)
技术经济(10288)
共检索到298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陈敏  徐兴凯  王允  
文章选取1993—2019年UN 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CMS模型对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动态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快速扩增,且2015—2019年中国处于逆差地位;中国对东欧国家主要出口果蔬类产品,进口鱼类、油脂类和谷物类产品;俄罗斯、波兰和乌克兰是中国前三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增长效应是前三个阶段促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第四阶段变为结构交互效应,而商品效应阻碍了出口增长;东欧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整体竞争力优势是第四阶段推动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增长效应和商品效应同样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陈敏  徐兴凯  王允  
文章选取1993—2019年UN 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CMS模型对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动态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与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快速扩增,且2015—2019年中国处于逆差地位;中国对东欧国家主要出口果蔬类产品,进口鱼类、油脂类和谷物类产品;俄罗斯、波兰和乌克兰是中国前三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增长效应是前三个阶段促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第四阶段变为结构交互效应,而商品效应阻碍了出口增长;东欧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整体竞争力优势是第四阶段推动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增长效应和商品效应同样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春鹏  肖海峰  
本文根据UN COMTRADE相关数据,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东欧16国市场需求增加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而出口产品结构效应和出口市场分布效应均未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加之近年来出口竞争力下降,均不利于出口的增长;在中东欧16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国市场需求增加是推动中东欧16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竞争力提升同样对出口增长有所贡献,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抑制了出口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征  彭志豪  高飞  
基于中国和中东欧十六国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及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结构和商品种类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通行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总体上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贸易上,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弱;在商品种类结构方面,中欧班列有利于中国-中东欧制成品贸易,且对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大,而对初级产品贸易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中欧班列对机械产品贸易尤其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中欧班列的开通并没有改变现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的结构特征,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现有结构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李婧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文化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也面临着文化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核心文化产品贸易占比偏低、贸易伙伴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产品市场过度保护以及双方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偏低是制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在中东欧地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引进中东欧地区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开展同中东欧优势文化企业国际创新合作,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夏咏  马惠兰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二阶分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增长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增长可以看成是结构效应推动型,水产品出口增长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大宗农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饮料及烟草的出口增长均属于增长效应推动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戈  范丽萍  
在G20农业部长会议圆满落幕之际,第11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为有效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本届论坛在汲取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拟作为2016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开幕活动,于2016年11月5~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农业部领导和相关省部级领导,以及中东欧16国农业部长出席活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十多年来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却明显高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本文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6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整体竞争力提高及产品结构更加适应欧盟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是推动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欧盟增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因却是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扩大。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谭婷  刘胜题  
以2011-2020年的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机电产品贸易概况,并利用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指数研究双方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机电设备是重点贸易领域;中国在机电设备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不显著且不确定;贸易双方出口相似度较高,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贸易互补性较弱,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中国需要不断优化与中东欧国家机电产品贸易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森  谢杰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与东欧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以及影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三个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验证了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东欧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自然地理和经济因素以及欧盟东扩的政策因素则不利于中国与东欧农产品贸易的扩大。研究还表明,中国与东欧的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的需求相似论,即双方人均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差异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开展。最后,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东欧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即:一是要加强政策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二是要采取多元化的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长青  彭馨  陈玉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禁航禁运和贸易限制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各国贸易政策相互模仿的同群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2009—2018年中东欧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同群效应。结果显示:(1)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实践不仅仅依据本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还会通过模仿同群国家的对华贸易实践,也即是说中东欧国家的对华贸易实践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2)地理上越相近、市场自由度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经济外向度越相似的中东欧国家,其对华贸易实践的同群效应越显著。(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东欧国家对华的贸易政策的同群效应不太显著,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该同群效应特别显著。对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同群效应研究,为研究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的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打造"样板工程"、推进"示范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因素对1992—2015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双向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进口需求变化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出口增加;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取决于中国进口需求变动,近年来,拉美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不足,更多依靠特定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带动出口增长,而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多表现为对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玉琴  卫慧妮  
数字革命影响全球产业格局,数字贸易已成为我国"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重点。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其目前同我国的数字贸易规模较小,但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数字贸易符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数字化发展理念,未来将成为"17+1"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中国数字技术竞争优势的凸显、中东欧基础良好的数字市场和中国政府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双边数字贸易潜力。然而,中东欧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中国数字平台成本的增加、双边数字贸易治理难题以及欧美的政治阻碍等因素挤占双边贸易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应在化解政治阻碍的同时制定差异化数字贸易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数字贸易治理政策对接,加大对跨国数字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双边数字贸易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敏  邓琳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中东欧成为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该文选取了中国与22个国家2007年至2014年的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着重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贸易效率总体较低,在0.3-0.5之间波动。未来,双边贸易潜力及中国对中东欧的单向出口潜力都较大。从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GDP、双方人口、双方人均收入差异、"一带一路"策略等因素促进双边贸易,距离、关税水平、欧盟一体化等因素阻碍双边贸易。未来,应从"一带一路"建设、贸易便利化、优势产业合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双边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