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1)
2023(9341)
2022(7844)
2021(7397)
2020(6373)
2019(15158)
2018(14698)
2017(28283)
2016(15107)
2015(17645)
2014(17611)
2013(17815)
2012(16870)
2011(15577)
2010(15454)
2009(14645)
2008(14718)
2007(13006)
2006(11169)
2005(10165)
作者
(44587)
(37681)
(37638)
(36022)
(23907)
(18109)
(17320)
(14803)
(14107)
(13213)
(12880)
(12363)
(12069)
(11877)
(11870)
(11738)
(11389)
(11145)
(10891)
(10824)
(9381)
(9212)
(9060)
(8479)
(8473)
(8421)
(8297)
(8121)
(7546)
(7538)
学科
(71160)
经济(71093)
管理(37931)
(36751)
方法(34921)
数学(31327)
数学方法(31138)
(27749)
企业(27749)
(23775)
贸易(23765)
(23125)
中国(20354)
(17820)
(16225)
(12956)
业经(12399)
(12264)
地方(11959)
农业(11457)
(11002)
金融(11000)
(10946)
(10890)
银行(10868)
关系(10574)
(10455)
环境(10077)
(9498)
(9196)
机构
大学(233248)
学院(228053)
(109293)
经济(107551)
研究(85441)
管理(83810)
理学(72218)
理学院(71385)
管理学(70382)
管理学院(69950)
中国(64730)
(49442)
科学(48699)
(46736)
(43832)
研究所(39989)
(38461)
财经(38081)
中心(37747)
经济学(36459)
(34900)
经济学院(33292)
北京(32010)
(31976)
业大(31896)
农业(30608)
(30173)
(29969)
师范(29726)
财经大学(28428)
基金
项目(148819)
科学(117220)
基金(111016)
研究(108573)
(97058)
国家(96353)
科学基金(80886)
社会(71605)
社会科(68158)
社会科学(68139)
基金项目(57801)
(53714)
自然(50054)
教育(49681)
自然科(48916)
自然科学(48898)
自然科学基金(48084)
(47110)
资助(46475)
编号(42126)
(35707)
成果(34943)
重点(34005)
(32765)
国家社会(31263)
教育部(30841)
中国(30788)
(30537)
课题(29058)
人文(29029)
期刊
(113278)
经济(113278)
研究(71953)
中国(40731)
学报(35317)
(34666)
(34406)
科学(32439)
管理(28085)
大学(26737)
学学(24946)
农业(23674)
(21656)
金融(21656)
经济研究(20960)
教育(20667)
(20593)
财经(19116)
国际(18820)
技术(17402)
问题(16741)
(16614)
业经(16319)
世界(15268)
(14305)
技术经济(11879)
统计(11356)
商业(10914)
理论(10238)
(10037)
共检索到34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中国对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同时对美国却保持高额顺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从雁行模式的东亚产业转移、东亚生产网络及美国需求三方面分析了该联动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探讨了差额联动的变化趋势:长期看,由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将有所改变,差额联动效应有望减弱;短期看,差额联动效应仍将存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万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贸易逆差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检验技术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出结论: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顺差对来自中国与东亚国家贸易逆差的随机扰动具有正效应,并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进而,本文揭示了中关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的内在逻辑,并验证了中美贸易顺差属于结构性失衡的观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峰  
在考虑地区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省际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会因地区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特征。其中,位于低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时"李嘉图等价"成立;位于中等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呈现"双重发散"效应,财政支出扩张能够有效改善贸易差额;而位于高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存在"双重赤字"关联,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研究发现,各地区的门限效应还受制于财政支出结构,转移性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要明显强于购买性支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俞娟  
中国的货物贸易差额已保持连续十年顺差。从1998年开始,这一差额开始减少,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1季度和2004年1月,中国还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的月度和季度逆差。本文结合了对中国货物贸易差额长期趋势的观察,从分析顺逆差商品的结构入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顺逆差结构以及贸易逆差主要构成来源的角度,解释近期贸易差额减小的结构原因,并预测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国,"顺差"在2000~2005年期间出现大幅提高。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绝大部分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但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进一步对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发现,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主要缘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技术差异,但1995~2000年期间中国生产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染贸易条件,从而减少了贸易内涵碳"顺差"。此外,期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进口商品结构相对清洁,也小幅降低了贸易内涵碳"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俊  崔艳新  赵囡囡  
在分析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差额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影响中欧贸易差额的原因归为供给变量、需求变量和贸易政策环境三大因素。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结论为供给因素是影响中欧贸易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近期的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欧贸易顺差扩大的短期因素,而需求因素的变化有减少中欧贸易差额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周继忠  徐晓萍  
本文针对之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运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有两个:第一,贸易收支弹性理论在我国基本成立,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差额存在明显但有修正的J曲线效应;第二,在样本时段内人民币升值时有使我国贸易产生逆差的压力,且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有随时间逐步增强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宗刚  刘璐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方贸易顺差也日益扩大。这种贸易顺差是否是有效率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是否被作为贸易顺差国的中国所占有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埃奇沃斯盒型图和效用函数两个理论模型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近几年中美贸易结构是低效率,不经济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没有被中国所占有。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严格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根据这种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炜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进一步全面探讨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琦  王春波  
自1992年至今中方在中韩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出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中韩贸易逆差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韩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贸易差额一直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过去二十多年中美贸易差额的演变,阐释了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对中美贸易差额未来的变化作出了前瞻性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怀勤  
在分析美国服务贸易的跨境贸易数据、附属机构销售数据和公司内贸易数据内涵基础上,依据贸易平衡的属权核算原则,提出对美国服务贸易平衡进行全面核算的方法和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姜鸿  
解决中美两国间贸易赤字问题,一直成为中美双边贸易中引人注目的问题。 根美方统计,1983年前美对华贸易一直为顺差,1983年开始逆转为逆差,以后越来越大,199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高达183亿美元。然而,根据中方统计,1980—1992年间,中国对美一直逆差,1989年最高达22亿美元,1992年达3.1亿美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一  
文章通过局部均衡模型及MS-VAR模型分别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对汇率及相关变量与贸易差额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处在不同状态区制下,汇率相关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及中美贸易差额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人民币被低估”。面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新形势,随着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处于高波动区间的概率及持续期均增加,因此充分考虑相应区制下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汇率波动及预期冲击对各冲击效应的抵消或增强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汇率升值-高波动状态区制,更应充分考虑预期对汇率冲击影响造成的增强或削弱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