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9)
2023(17471)
2022(15047)
2021(14259)
2020(11884)
2019(27854)
2018(27198)
2017(51822)
2016(27637)
2015(31407)
2014(30900)
2013(30658)
2012(28254)
2011(25379)
2010(24927)
2009(22865)
2008(22341)
2007(18758)
2006(16261)
2005(14248)
作者
(77456)
(64976)
(63996)
(61195)
(41416)
(31012)
(29323)
(25410)
(24630)
(22961)
(22108)
(21862)
(20429)
(20307)
(20115)
(19821)
(19188)
(18977)
(18593)
(18538)
(15834)
(15736)
(15547)
(14743)
(14474)
(14367)
(14106)
(13892)
(12999)
(12663)
学科
(116208)
经济(116082)
管理(78188)
(74925)
(61569)
企业(61569)
方法(57008)
数学(50846)
数学方法(50274)
中国(32151)
(30434)
(29784)
(25046)
贸易(25038)
(24408)
业经(23721)
(22549)
地方(21652)
(19963)
农业(19789)
(18812)
财务(18738)
财务管理(18698)
企业财务(17808)
环境(17083)
(17078)
金融(17076)
(16850)
技术(16842)
理论(16688)
机构
大学(391515)
学院(386556)
(164263)
经济(161270)
管理(155441)
理学(135830)
理学院(134374)
管理学(132010)
管理学院(131312)
研究(131261)
中国(99788)
(83266)
科学(78777)
(73584)
(64256)
中心(60271)
财经(60146)
(59586)
研究所(58709)
业大(56337)
(55268)
(53290)
北京(52863)
经济学(51062)
(49766)
师范(49330)
(48128)
农业(46633)
经济学院(46288)
财经大学(45438)
基金
项目(271458)
科学(215051)
基金(201075)
研究(196453)
(175338)
国家(173983)
科学基金(150596)
社会(126768)
社会科(120400)
社会科学(120373)
基金项目(106189)
(101622)
自然(98272)
自然科(96081)
自然科学(96059)
自然科学基金(94349)
教育(90191)
(87026)
资助(84053)
编号(78132)
成果(61857)
(61324)
重点(60212)
(56498)
(56004)
国家社会(53439)
教育部(53150)
课题(52840)
创新(52347)
科研(52271)
期刊
(167742)
经济(167742)
研究(114473)
中国(71379)
学报(60491)
科学(56147)
管理(55795)
(55364)
(52537)
大学(46772)
学学(43768)
教育(38563)
农业(37080)
技术(33246)
(33183)
金融(33183)
财经(29173)
经济研究(28756)
业经(25651)
(24932)
问题(22187)
(20753)
(20226)
图书(20128)
统计(19315)
理论(19218)
技术经济(18641)
世界(18063)
国际(17679)
科技(17492)
共检索到563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蒋彧  张玖瑜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或地区股市的波动会对其他股市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2-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结合时差因素,采用全样本、分阶段以及滚动窗口法,全面考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早期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的运行相对独立,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美国和欧洲股市波动开始溢出至中国股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股市波动开始向外溢出到美国和欧洲股市;中日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中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本文研究揭示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股市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和强弱变化特征,为维护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以及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辉  裴平  刘晓星  
国际游资是指为获取短期收益而跨境流动的投机性资金或资本。本文选择2005~2011年样本数据计算我国国际游资的规模,并构建VECM-BGARCH模型实证检验国际游资冲击与我国股市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从波动水平来看,我国股市波动会引致国际游资长期和短期冲击,反之则不成立。从波动风险来看,我国股市与国际游资都具有ARCH和GARCH效应,且相互存在波动风险的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昊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兵  
本文运用了滚动样本检验方法研究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并且充分考虑到收益率的统计特征,采用了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模型。创新性的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出日历效应的时变特征,得出稳健性最强的结论。中国股市的星期五效应从1998年开始逐渐消失,星期二效应只是出现在市场的早期,星期一的波动最大;总体不具有明显的月份效应,小公司一月效应较为显著,但风险最大。某种日历效应一旦被提出,该效应从此后就不再显著。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波  
基于中国股市1994年7月至2013年12月数据,选取直接分解法和间接分解法得到24个市场层面特质波动序列。相关度和结构突变分析认为,24个特质波动序列可分为"高度相关类"、"相关类"和"不相关类"三组,前2组包含的22个"历史"特质波动序列的结构突变点位置较为一致,而第三组对应的2个"预期"特质波动序列则较为特殊。典型特质波动序列表现出阶段性趋势,且基本反映了同期股市制度变革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潇  杨恩  
本文基于极大似然函数值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从众多非对称GARCH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来研究中美股市杠杆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与美国股市相比沪市和深市杠杆效应较弱;沪市和深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沪市对深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更显著;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良贵  石柱鲜  
已有的文献多是通过脉冲响应来刻画溢出效应,该方法得到的溢出效应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而本文则是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的方法来衡量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的溢出效应,它能够从溢出指数走势特征中提取股市对信息的反应,可以辅助投资者预判市场走势,做好资产配置准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特征明显,收益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高点,而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低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莉  高鹏  
先使用EEMD降噪方法对股指期现货高频时间序列进行降噪,然后把降噪后数据应用于GARCH族模型和CCF检验,避免了因为高频数据极度尖峰后尾现象给模型带来的适用性的问题,加上CCF检验对波动溢出很敏感,所以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市场间呈现了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随着领先滞后效应逐渐减弱,总体上看现货市场领先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童菲  冯涛  
股票市场上的信息通过改变交易者的预期,使股票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对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选择合适的 ARCH 族模型检验了市场上每一天的所有信息对市场波动性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基于总样本还是各个子样本,信息对市场波动性均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但是,在各个子样本期间,信息对波动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在早期实行严格的涨跌幅限制期间,信息对波动性影响的持续时间较短,不存在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即“好消息”与“坏消息”对波动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放开涨跌幅限制和重新实施+-10%的涨跌幅限制期间,信息对波动性的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出现集中而强烈的新信息冲击的概率很大。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