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05)
2023(18935)
2022(16006)
2021(14949)
2020(12834)
2019(29321)
2018(28698)
2017(54393)
2016(29381)
2015(33127)
2014(32849)
2013(32703)
2012(30270)
2011(27366)
2010(27294)
2009(25462)
2008(25285)
2007(22176)
2006(19005)
2005(16986)
作者
(88323)
(74237)
(73813)
(69994)
(47117)
(35800)
(33568)
(28912)
(27966)
(26271)
(25336)
(24988)
(23716)
(23348)
(23111)
(22945)
(22359)
(21861)
(21409)
(21245)
(18424)
(18270)
(18049)
(16853)
(16769)
(16585)
(16462)
(16043)
(14974)
(14735)
学科
(125172)
经济(125029)
管理(81935)
(80335)
(65423)
企业(65423)
方法(60002)
数学(52677)
数学方法(52047)
中国(33154)
(32518)
(32357)
(30799)
贸易(30785)
(29935)
(27389)
业经(26031)
地方(22706)
(22391)
农业(21380)
(20085)
财务(20028)
财务管理(19976)
企业财务(18921)
(18852)
金融(18848)
技术(18822)
(18783)
银行(18711)
理论(18076)
机构
大学(432930)
学院(428114)
(180819)
经济(177499)
管理(162360)
研究(151123)
理学(141244)
理学院(139620)
管理学(136972)
管理学院(136202)
中国(112507)
科学(94491)
(91283)
(80539)
(79322)
(77811)
研究所(71437)
中心(68517)
业大(68129)
财经(65512)
农业(63261)
(61824)
(59825)
北京(57137)
经济学(56695)
(54456)
(54374)
师范(53723)
经济学院(51465)
财经大学(49047)
基金
项目(294805)
科学(231562)
基金(217728)
研究(204940)
(194637)
国家(192901)
科学基金(163207)
社会(131973)
社会科(125381)
社会科学(125346)
基金项目(114306)
(112620)
自然(108532)
自然科(106098)
自然科学(106058)
自然科学基金(104234)
(96986)
教育(93869)
资助(90385)
编号(78466)
重点(67499)
(65779)
成果(63410)
(63066)
(61255)
科研(57856)
创新(57476)
国家社会(56244)
计划(56232)
教育部(55765)
期刊
(186882)
经济(186882)
研究(119864)
学报(77530)
中国(77464)
(70120)
科学(68809)
(62135)
管理(58329)
大学(57581)
学学(54627)
农业(47905)
教育(37174)
(35986)
金融(35986)
技术(35051)
财经(32354)
经济研究(32138)
业经(28943)
(27885)
(27091)
(27036)
问题(25738)
国际(23676)
(22441)
统计(22408)
世界(20978)
技术经济(20936)
(20301)
科技(20200)
共检索到622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亦匆  曾卫锋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计算的中国同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同构性表明,2000-2014年期间中国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间存在较高的产业结构趋同,而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同构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每年的平均值看,中国同主要国家间的产业同构性在2008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波动较小。运用中国同4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表明,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产业同构性对于中国向这些国家的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当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显示出的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低。中国今后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要通过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亦匆  曾卫锋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计算的中国同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同构性表明,2000-2014年期间中国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间存在较高的产业结构趋同,而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同构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每年的平均值看,中国同主要国家间的产业同构性在2008年之前波动较大,之后波动较小。运用中国同4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表明,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产业同构性对于中国向这些国家的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当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显示出的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低。中国今后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要通过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军  何萍  
通过构建出口贸易、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行业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其中制成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高于非出口行业,对非出口行业产生了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因其与出口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出口行业不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延方  
本文基于产业间面版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1985—2006年间各主要产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并对1989年以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是出口贸易变化重要的推动力量,资源禀赋并不显著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变化,规模经济尽管影响显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贸易的增长却有不断递减的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李洪英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影响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海关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贸易方式、贸易区域、贸易产品三个方面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chow检验,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出口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促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运用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有益的定量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浩  陈开军  
目前,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人才流入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交易信息获取效应、交易契约履行效应促进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人才流入会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在不同地区对高技术商品、非高技术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也不同。文章认为,政府应高度重视国际人才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制定有效吸引国际人才的策略,充分发挥国际人才流动对商业信息流动、国际货物贸易流动的促进作用,提高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淑芳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从我国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之间人民币有效汇率、出口总额等指标的分析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带动出口贸易的变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出口贸易呈正向关系,但是这种变化是适度的。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上升,将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可以分别采取积极扩大内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拓新兴市场和鼓励外商投资等应对措施。
[期刊] 预测  [作者] 臧福江  孙明明  方兆本  
本文选取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在考虑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7月汇改的结构性影响之后,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汇率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中国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弹性(为正数)很高,中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为负数)也较高;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较大的汇率波动性能够导致出口减少。这都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外需推动,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及我国出口产业本身的深层次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  李湘黔  廖进中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大海  祝志川  
在借鉴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贸易引力扩展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优化,随后构建嵌入文化输出的出口贸易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最为密切的4个国家(即韩国、越南、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例,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国的净出口因素影响较小,对越南而言影响甚至为零。建立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但总体影响系数较小,其中对越南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为韩国和俄罗斯,而对哈萨克斯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良  冯涛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国华  赵子薇  
本文首先通过计算中国对拉美七国四类制成品出口密集度等,分析中国对拉美地区制成品出口结构;通过考察中国和拉美七国生产要素结构变化情况对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作深入分析,以期探究中国对拉美制成品出口结构背后深层次原因。然后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分别从总量视角和技术结构视角探析中国对拉美货物出口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中国货币自由度、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水平对中国向拉美出口总量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为实现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更快发展,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娅  刘阳  鲁庭婷  
文章测算了2007—2017年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IO-SDA模型按照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贸易规模因素对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从工业部门和国家收入水平两个维度分析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贸易规模因素起主导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结构等因素起负向促进作用,且经济结构起主导的负向促进作用。另外,中国促进低碳密集指数工业品出口,而抑制高碳密集指数工业品出口;中国对低及中低等收入国家工业品出口中低碳工业品占比高,而对中高等及高收入国家工业品出口中高碳工业品占比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运用DVAR(出口贸易中的国内价值增值占总出口的比例)来度量一国出口贸易质量状况,计算了2000—2018年中国DVAR的值;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税收和FDI对DVAR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DVAR总体上呈不断增加态势,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会降低DVAR,关税税率减少会提高DVAR,FDI增加会提高DVAR。这充分说明人民币升值会恶化我国出口贸易质量,降低关税税率、FDI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出口贸易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