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9)
2023(18388)
2022(15679)
2021(14665)
2020(12325)
2019(28214)
2018(27433)
2017(52320)
2016(28449)
2015(31817)
2014(31294)
2013(31143)
2012(28765)
2011(26185)
2010(26024)
2009(23885)
2008(23555)
2007(20242)
2006(17751)
2005(15636)
作者
(85522)
(71437)
(70821)
(67312)
(45538)
(34320)
(32042)
(27903)
(27129)
(25350)
(24391)
(24244)
(22932)
(22445)
(22291)
(21963)
(21369)
(21163)
(20475)
(20403)
(17983)
(17484)
(17262)
(16149)
(15903)
(15830)
(15747)
(15491)
(14346)
(14157)
学科
(115152)
经济(115007)
管理(76688)
(74469)
(60184)
企业(60184)
方法(54765)
数学(47732)
数学方法(47240)
中国(31985)
(30365)
(28614)
贸易(28599)
(28007)
(27741)
(27290)
业经(24208)
地方(21583)
农业(20372)
(20035)
理论(17978)
技术(17617)
(17589)
金融(17587)
环境(17531)
(17411)
银行(17330)
(17186)
(17175)
财务(17117)
机构
大学(416175)
学院(409405)
(168226)
经济(165032)
管理(155900)
研究(147282)
理学(136179)
理学院(134540)
管理学(132092)
管理学院(131372)
中国(107211)
科学(93513)
(88809)
(76410)
(75970)
(73973)
研究所(70219)
业大(66587)
中心(64177)
农业(60834)
财经(60808)
(57607)
北京(55879)
(55726)
(54088)
师范(53431)
(52958)
经济学(52111)
经济学院(47250)
(46163)
基金
项目(287395)
科学(224832)
基金(210824)
研究(201521)
(188929)
国家(187247)
科学基金(157582)
社会(128651)
社会科(122054)
社会科学(122022)
基金项目(111177)
(109296)
自然(104495)
自然科(102107)
自然科学(102071)
自然科学基金(100284)
(94287)
教育(91783)
资助(87270)
编号(78211)
重点(65396)
(63963)
成果(63718)
(60936)
(59534)
科研(55932)
创新(55740)
课题(54644)
国家社会(54233)
教育部(54068)
期刊
(174127)
经济(174127)
研究(119469)
学报(77405)
中国(74321)
(68479)
科学(67428)
大学(56998)
管理(55042)
学学(53917)
(53244)
农业(47540)
教育(41308)
(32918)
金融(32918)
技术(30829)
经济研究(30213)
财经(29727)
业经(26729)
(25892)
(25521)
(23878)
问题(23714)
(21189)
国际(20967)
科技(20574)
业大(20273)
图书(20118)
世界(19323)
技术经济(18837)
共检索到591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艺  闫吉丽  全毅  
文章利用中国与"一路"沿线66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认为"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且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而以中国为出口方、"一路"沿线国家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差异是中国与"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但这些因素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艺  闫吉丽  全毅  
文章利用中国与"一路"沿线66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认为"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且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而以中国为出口方、"一路"沿线国家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差异是中国与"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但这些因素发挥效果仍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卢世杰  
本文采用2000—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3)的二位数代码分类的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东南亚八国和南亚四国与中国贸易竞争性强于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的贸易竞争性;东南亚八国与中国在低、中、高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依次递增,南亚四国与中国在低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最强,而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在各类商品领域中的贸易竞争性均较弱。贸易竞争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FDI和双边需求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增强了双边各类商品的贸易竞争性,"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双边低、高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而中国FDI的提高降低了双边中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对于双边低、中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正向影响,中国金融水平的提升有负向影响。基于这些结论,推进产融结合、发展互联网经济模式和建设纠纷解决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和产能合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卢世杰  
本文采用2000—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3)的二位数代码分类的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东南亚八国和南亚四国与中国贸易竞争性强于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的贸易竞争性;东南亚八国与中国在低、中、高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依次递增,南亚四国与中国在低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最强,而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在各类商品领域中的贸易竞争性均较弱。贸易竞争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仲钟  肖海峰  
本文从贸易规模与结构、出口市场特化优势、比较优势、互补性、紧密程度和产业内贸易等角度运用相关统计指标分析1995—2014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特化优势并不明显,而沿线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特化优势;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强,而且由于双边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不一致导致互补性较弱;中国与东段航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与中段、西段航线各国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尽管不高但却在逐步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仍以产业间的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加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兢  
海洋产业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从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旅游业五个方面分析中国与26个沿线国家海洋产业的合作现状,并构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中国与26个沿线国家的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高于26个沿线国家,但是在某一维度上沿线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双方增强战略互信、依托经济走廊建设、建立磋商协调机制和立足于优势互补寻求合作机会的策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00—2013年贸易数据,测算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来评估沿线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中印度、埃及与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而分行业来看,中国在交通运输、建筑业等劳动及资源密集型服务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竞争优势突出,新加坡在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上享有竞争优势,泰国、马来西亚在旅游等资源密集型服务上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文章运用GL指数和HIIT&VIIT指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先后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1992—2015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整体或分区来看,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源。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境外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以及地理距离等对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凤婷  田园  程宝栋  
本文基于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估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线的东亚国家,对中线和西线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比重、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逐年增长,但出口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秀杰  周茂荣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贸易是该战略的基础和纽带。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效率在不断提升,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仍有很大潜力。为进一步提高"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效率,应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加强海运互联互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并注重金融风险防范的合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谭涛  吴江  王旻轲  申文东  
研究目标: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9个国家2012~2016年商业银行的效率变化及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将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看成一个两阶段的动态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网络DEA评价模型及相应的效率分解方式。研究发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业银行的无效率程度高达93.23%,非利息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不足是导致商业银行效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南亚地区的商业银行效率相对较高,东南亚和东亚的商业银行效率水平一般,西亚地区相对较差。低收入国家的商业银行效率较高,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次之,高收入国家的效率水平一般,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效率最差。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要高于非股份制,国有的要高于非国有的,上市的要高于非上市的,规模大的商业银行效率相对较高。外商投资、信贷比重、经营成本、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显著影响。研究创新:应用非期望的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变化。研究价值:丰富了动态网络DEA模型的相关理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