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3)
2023(14128)
2022(11884)
2021(11151)
2020(9261)
2019(21528)
2018(20714)
2017(39376)
2016(20086)
2015(22574)
2014(21967)
2013(21732)
2012(19956)
2011(17961)
2010(17614)
2009(16107)
2008(15162)
2007(12558)
2006(11053)
2005(9793)
作者
(53694)
(45336)
(44586)
(42635)
(28886)
(21349)
(20268)
(17591)
(17207)
(15575)
(15461)
(15113)
(14243)
(14020)
(13986)
(13739)
(13423)
(12881)
(12858)
(12538)
(11147)
(10678)
(10603)
(10552)
(10180)
(10152)
(9587)
(9238)
(8783)
(8676)
学科
(106579)
经济(106474)
管理(55905)
(51345)
方法(41713)
(41700)
企业(41700)
数学(37384)
数学方法(36947)
中国(27291)
(22853)
地方(22052)
(20007)
业经(19542)
(18146)
贸易(18133)
(17613)
(16930)
(15850)
农业(15225)
地方经济(14334)
环境(14030)
(13815)
金融(13814)
(13789)
(12980)
银行(12970)
(12853)
(12555)
技术(12211)
机构
大学(285311)
学院(281938)
(136402)
经济(134288)
管理(112715)
研究(100223)
理学(97892)
理学院(96893)
管理学(95443)
管理学院(94895)
中国(76287)
(58772)
(58010)
科学(54249)
(47226)
财经(47073)
中心(45471)
经济学(43908)
(43256)
研究所(42891)
经济学院(39335)
(38646)
(37670)
北京(37091)
(36137)
(35907)
师范(35622)
业大(35615)
财经大学(35339)
商学(30758)
基金
项目(194061)
科学(156948)
基金(147144)
研究(144745)
(127773)
国家(126488)
科学基金(110248)
社会(98359)
社会科(93498)
社会科学(93475)
基金项目(76926)
(70923)
自然(68272)
自然科(66765)
自然科学(66745)
教育(66034)
自然科学基金(65575)
(60447)
资助(59410)
编号(55686)
(45302)
成果(44541)
重点(43588)
国家社会(43117)
(42539)
(40912)
教育部(40182)
人文(38873)
创新(38314)
课题(37697)
期刊
(147754)
经济(147754)
研究(87379)
中国(53058)
管理(44191)
(43545)
科学(37869)
学报(36641)
(33990)
大学(29995)
学学(28087)
技术(26163)
经济研究(25731)
教育(25499)
(24670)
金融(24670)
财经(23986)
农业(23549)
(20870)
业经(20702)
问题(19066)
(17664)
世界(16859)
国际(16160)
技术经济(15427)
统计(14763)
(13482)
(13232)
现代(12072)
经济问题(12027)
共检索到42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快,以互补性关系为基础的共享经济模式和以竞争性为基础的分享经济模式逐渐开始发挥作用,沿线国家在经济合作中的优劣势不断清晰。梳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发现,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势头向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日益显著,共享优势禀赋成为大趋势,"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区域性显著。在境外,亚洲、大洋洲地区是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境内,东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程度最高;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沿线国家数量与"一带一路"成员数量并未成比例增加。这是区域发展差距、设施联通度及金融环境等因素制约的结果。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持续扩大经济合作的空间,从国际区域看,东亚、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短期内存在与中国扩大合作规模的趋势,且合作内容全面向经济性领域转变,分享经济的作用领域不断增多;从中国境内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增速均不断提升。为减轻制约因素的作用力度,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应当从倡议宣传、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以及提高境内区域参与度、构建跨境产业链等五个方面着力,加大保障力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汪巍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成果惠及世界。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推进经济走廊建设,中方企业、金融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产业合作,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邢劭思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握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家间数字经济合作与发展。在以数字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过程中,既面临新科技革命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各国积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移动支付逐渐普及、中国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影响力逐年提升等机遇,也面临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和相关合作机制尚未确立、数字经济空间治理体系不完善、数据安全问题不断升级、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应强化多方合作,共同谋划数字经济合作发展之路,确立数字贸易规则与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数字空间治理体系、构建“一带一路”数字网络安全共同体、推动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以助力“一带一路”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平凡  陈曼丽  
在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模型基础上,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面板固定效应、GMM动态面板及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硬性"或"软性"基础设置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乾宇   杨孝春   冯如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沿线国家间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充分利用各国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合作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贸易合作能显著正向影响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本身具有较低科技发展水平和与中国开展较低科技合作水平的国家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刺激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对于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中东等五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能源贸易合作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效果目前只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完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金融支持以及深化能源技术交流等措施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芳  孙庆刚  
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借助工具变量法,基于多种估计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估计,重点探讨国家经济开放度如何作用于劳动生产率,并关注经济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中,经济开放度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更大;同时,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预期寿命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舒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必须建立在对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经济事实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基于经济事实描述,细致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具备丰富的能源储备、拥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并积累了较高的国民储蓄。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或一些传统支柱产业;低收入国家陷入高消费、低储蓄、低投资的贫困陷阱;中等收入国家金融波动频发等。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舒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必须建立在对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经济事实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基于经济事实描述,细致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具备丰富的能源储备、拥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并积累了较高的国民储蓄。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叶  李春莹  
"一带一路"框架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世界银行、美国遗产基金会数据库,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观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经济效益凸显于建立后的第5-12年间。进一步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功能异质性发现:境外工业园区通过"创新集聚"、"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三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境外农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两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智扬  朱宁  郭维  
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以及中国亟待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背景下,提出一种衡量整体经济增长潜力的非参数计算方法,将54个潜在国际合作国家视为整体,基于稳健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通过引入衡量自身经济发展的技术性效率和衡量跨国合作的结构性效率,分析54个样本国家1990—2014年经济增长和驱动因素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对于潜在国际合作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改进本国的技术性效率,能实现的经济增长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果加强国际合作,则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结构性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产出水平。研究期内样本国家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 83%,其中结构性效率变化的贡献仅占0. 23%,因而大力挖潜国际合作空间,提升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和技术吸收能力,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百红  
农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中国农业成本快速上升,农产品价格倒挂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亟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境外农业经济合作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的境外农业经济合作显著加强。文章从农业贸易、农业直接投资和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三个方面研究中国境外农业经济合作,分析不同农业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利益共享机制,明确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合作的方向,倡议在全球农业领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克岭  张灿  陈明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使得文化产业被列为重要的开放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企业的合作,至今仍是以文化产品或要素贸易为主,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合作的横向-纵向维度(价值链环节的匹配程度)、市场化-层级化维度(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构建了文化企业国际合作的双维度概念模型。根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价值链环节、交易复杂性、知识重要性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分析后提出:知识产权型文化企业以战略联盟、品牌特许、合资经营等合作路径为主;服务型文化企业以项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翔  李慎婷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展了8年,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及其中国作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量化答案。文章基于2000~2018年1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就政策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第二,该倡议对与中国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展中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对与中国非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达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该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第四,该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未通过促进净出口投资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第五,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对沿线国家投资、净进口显著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中国劳务支援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